首页 > 信息公开 > 刘圩镇人民政府 > 农业农村政策
阅读人次:  
【字体:

【上级文件】中共宿州市委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行动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

发表时间:2022-12-14 11:41阅读人次: 信息来源:中共宿州市委宿州市人民政府
【字体:

中共宿州市委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行动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


各县、区委,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

现将《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行动方案(2022-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宿州市委

宿州市人民政府

2022年2月21日

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行动方案

(2022-2025年)

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开展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行动(以下简称“两强一增”行动),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以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发挥“亩均论英雄”的牵引作用,实施“两强一增”行动,推动宿州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到2025年,力争农业劳动生产率达4.8万元/人、农业亩均产出率达10760元/亩,均较2020年翻一番,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7.5%、提高2.5个百分点,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0%以上。农村居民收入增幅年均超过全省水平,农村居民收入力争基本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二、科技强农

(一)农业“四新”科技成果转化行动。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坚持“人才下沉”和科技下乡,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采取“聘、选、派、育”等方式,每年选派500名以上科技特派员,实现行政村服务全覆盖。(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委组织部、市教育体育局、市林业局,排名第一的为牵头单位,下同)整合驻村工作队等力量,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领域,从个人服务向团体服务转变,推动从技术服务向产品营销、金融服务、乡村治理等服务转变。加强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建设农业农村创新创业平台。(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教育体育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局、市农科院)加强县、乡(镇)农技队伍建设。保障农业科技服务人员增值服务合理取酬,鼓励科研人员技术入股、知识产权入股、领办创办企业等,每年培训高素质农民1950人次。(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二)种业强市建设行动。加快推进我市种业振兴步伐,建设宿州种业强市,做大做强种业“宿州芯”。以埇桥现代农业园区为依托,建设宿州种业小镇,配合支持合肥打造“种业之都”。(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投资集团、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新收集保存农业种质资源100份。建设和完善省级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库(场、区、圃)3个。到2025年,申报、建设和完善砀山县酥梨种质资源自然保护区服务中心省级种质资源保护单位。(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实施良种重大科研攻关,建设作物生物学及遗传育种实验室,到2025年选育综合性状好、市场认知度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要农作物新品种10-12个、登记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13-15个;打造以埇桥区为主的优质小麦、高蛋白大豆等主要农作物种子和以萧县、砀山为主的辣椒种子优势区域良种繁殖基地;育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品种1个;做大做强1-2家省级以上育繁推一体化农作物种子骨干企业,培育3-5家特色种业企业。(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市农科院)

(三)种养业提质增效行动。围绕“稳产量、提品质、增效益”,通过水果高接换种技术,大力发展早、晚熟、加工型新品种,发展优质水果100万亩。通过优质小麦、玉米栽培技术规程和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模式,发展优质专用粮食800万亩以上。利用麦茬夏大豆免耕覆秸栽培技术发展优质大豆180万亩以上。通过石墨烯大棚增温技术、智能日光温室、可降解生态农地膜等新技术,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和食用菌,蔬菜播种面积发展到60万亩以上,食用菌发展到6万吨以上。大力发展农区牧业,通过楼宇养殖、立体养殖、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等技术,推进畜禽绿色健康养殖,规模养殖比重达80%以上。通过水产养殖尾水治理、设施养殖等技术,实施绿色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3000亩,稻渔综合种养发展到2万亩。(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农科院)培育有影响力的“皖美农品”区域公用品牌4个、企业品牌4个、产品品牌34个。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每年新增10个,总数达到260个以上。(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

(四)农业全产业链建设行动。大力推进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加工供应(宿州)基地建设,建设以杭州为重点的长三角“菜篮子”供应基地33个。以百亿级绿色食品加工产业为牵引,促进农产品转化增值,重点建设一批预制食品、中央厨房项目。鼓励和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中小微企业发展初(粗)加工;在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在秸秆、畜禽粪污资源丰富地区,发展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加工。实施农产品加工“五个一批”工程,重点培育百亿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农产品加工总产值达到1760亿元。(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五)农业绿色循环发展行动。推进农业资源利用集约化、投入品减量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打造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区。推进农作制度创新,推广应用间种、套种、轮作等方式。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等技术,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68。(责任单位: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化肥、农药利用率均达43%。(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实施秸秆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升五年行动计划,组建“两利用”产业联盟,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建立健全农药包装废弃物、废弃农膜回收利用体系,回收率达85%以上。(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提高农业生物安全、兽药安全使用和土壤污染治理水平。

(六)数字赋农行动。重点推进砀山数字乡村试点县建设。(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以省级以上蔬菜、水果、畜禽标准园和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为重点,新增建设数字农业工厂25个、数字农业应用场景81个。(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数据资源局)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农村产品网络销售额达76亿元。(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深入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加快益农信息社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三、机械强农

(一)优势产业集群壮大行动。通过培育和引进,壮大农机优势装备产业。依托灵璧轴承产业园、泗县农业机械装备产业园,进一步完善农机装备上下产业链配套,合力打造智能农机装备集群。(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

(二)农机研制补短板行动。围绕特色经济作物全程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养殖等薄弱环节、薄弱领域,编制农机装备需求和研制清单11项。(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配合省农机装备创新研发推广联盟,建立农产学研定期对接和会商机制。(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依托科技计划(专项)、首台套补助和首台套保险等政策,积极引导宿州农机生产企业参与竞争,提高“宿州农机”市场占有率。(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宿州银保监分局)支持适应皖北平原地区主粮生产的大型、智能、稳定性强的农机装备研制,支持适应养殖业发展的洗消饲喂、尾水净化、粪污处理等农机装备研制。(责任单位: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

(三)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加快农机更新换代,调整优化农机购置和报废更新补贴等支持政策,逐步淘汰老旧机械,大型复式智能高效机械占比达5.48%。(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提升粮食等主要农作物农机装备能力,在粮食主产县每乡镇建1个粮食烘干中心。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打造小麦、玉米、大豆高标准综合示范基地10个,部级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县达5个。加快经济作物和畜牧、渔业生产农机装备应用。深化农机农艺融合,推进作物品种、栽培技术和机械装备集成配套,建设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基地8个。(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四)农机社会化服务提升行动。优化农机装备资源配置,加强县域统筹规划布局,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新增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48个,实现农业乡镇全覆盖。培育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组建农业生产联合体。培训农机合作社理事长520名、农机手10000名,搭建农机深松智能检测平台。(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五)农业“标准地”改革行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推进农业“标准地”改革,提高土地产出率。结合土地流转提高农田机械化水平。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138万亩,改造提升84万亩。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县推进工程,建设千亩片、万亩方集中连片永久基本农田。(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继续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改造,加强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协调推进。(责任单位:市水利局)深化田长制改革,进一步健全田长制配套制度和工作机制,确保全市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升、布局稳定合理。(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

(六)农产品仓储冷链设施建设行动。面向长三角市场需求,规划建设改造一批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集配中心、产地市场,配备预冷加工、冷藏保鲜等冷链设施,打造长三角3小时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圈。以蔬菜、水果等主产区为重点,全面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新增冷藏保鲜设施118个、库容37万立方米。(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

四、促进农民增收

(一)工资性收入倍增行动。实施农村居民本地就业“121”计划,推进有劳动力的家庭每年至少有1名劳动力在本地务工,收入2万元以上,带动家庭人均工资性收入达1万元。(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农业农村局)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支持县域发展规模体量大、专业化程度高、延伸配套性好、支撑带动力强的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就地就近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发挥好公益性岗位的就业保障作用。(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乡村振兴局)

(二)财产性收入扩量行动。深化农村改革,盘活各类资源资产,充分释放改革红利。推广“大托管”“股份合作”等模式,引导土地流转,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例达65%以上,300亩左右集中连片适度规模经营占比达50%。深入推进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利用改革试点,逐步扩大试点范围。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促进村集体经济组织分红,“三变”改革的村达90%。(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积极探索成立村社合一的乡村振兴公司,认真总结萧县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经验做法,大力推进坚持和加强党组织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5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强村达17%以上,不断提高农民财产收益。(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力争全市农民财产性收入翻一番。

(三)经营性收入壮大行动。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推进“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等小加工,发展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让更多的增值收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达2.35万个、农民合作社稳定在1.5万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5100个。(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四)转移性收入提升行动。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实施农民工素质提升工程,每年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2万人次以上。(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推动农民工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让农民工留得住、能就业。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提高“8+1”综合救助标准。(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教育体育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退役军人局、市应急局、市医保局、市残联)落实好农业相关支持补贴政策,重点聚焦粮食主产区、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实现对粮食实际生产者精准补贴。(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改革委)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要发挥好牵头抓总作用,统筹推进“两强一增”行动落地实施。市直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细化实化具体举措,形成部门合力。在市农业农村局设立工作专班,承担日常工作,建立清单化、闭环式工作机制和定期调度、定期通报制度。各县(区)要细化工作方案,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抓好各项任务落实。

(二)抓好“双招双引”。坚持用市场的逻辑谋事、资本的力量干事、平台的思维成事,推动土地规模化、组织企业化、技术现代化、经营市场化、服务社会化,助力“两强一增”行动落地生根。抓住杭州宿州对接合作帮扶机遇,加大绿色食品“双招双引”力度,围绕优势产业、重点产业,编制招商地图,分区域、分类型、分行业精准招商。(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

(三)强化用地保障。新编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应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落实设施农业用地政策,依法依规保障作物种植和畜禽水产养殖设施用地,落实进出平衡,保障合理需求的设施农业用地。(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

(四)加大资金支持。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整合中央及省各项支农惠农资金向“两强一增”行动倾斜,加大财政对“两强一增”行动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涉农相关基金作用,引导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切实形成对“两强一增”行动的投入合力。(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市乡村振兴投资集团)逐步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引导基金的运作,如期发挥效益,加大以县级为单位资金整合支持力度。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到2025年全市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达到10%以上。(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政策规定对农产品加工园区的税收支持,加大企业贷款贴息力度。(责任单位:市税务局、市财政局)发挥“裕农通”(安徽)等数字金融服务平台作用,推行“无感授信、按需增信、随时用信”模式。(责任单位: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金融机构要在农村普惠金融中单列涉农信贷投放计划,涉农贷款增速与全市农业经济增长相匹配。(责任单位:人行宿州市中心支行、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宿州银保监分局)有条件的县、乡、村应设立乡村振兴投资公司和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基金,吸纳社会资本。支持涉农企业上市。扩大特色农产品保险。拓展农业担保范围。用好农机融资租赁工具。

(五)加强考核督导。将“两强一增”行动纳入市政府目标考核和乡村振兴实绩考核。(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市委农办、市乡村振兴局)建立“两强一增”行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亩均产出率等指标调查统计试点。(责任单位: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宿州调查队、市农业农村局)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建立与用地指标、涉农资金安排“双挂钩”的“赛马”激励机制。(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市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