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城市焕新升级 群众幸福加码
“以前摆摊像打游击,现在有了固定位置,再也不用东躲西藏了。”8月5日,在泗县丹凤桥北的夏季临时瓜果疏导点,瓜农张顺正忙着摆放自家种的西瓜。
入夏以来,泗县在城区设置了14处110个瓜果临时疏导点,让像老张这样的本地农户找到了“安家之所”。这些统一规划的摊位不仅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题,更成为城市管理“刚柔并济”的最好诠释。
疏堵结合 管理更有温度
如今,走在泗县街头,处处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对细节的用心。城市管理创新带来的良性效应正在城市各个角落延伸。
“以前推着车到处跑,见着城管来了就躲,现在有了固定的地方,心里踏实多了。”在泗县运河街道东城虹郡小区附近的便民摊点上,卖早点的李师傅一边麻利地给顾客打包豆浆,一边感慨道。
泗县城管局执法大队负责人介绍:“这些流动摊点看着小,却是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多部门联动协作,我们在城区精心选址,设置了近800个便民摊点,既方便了群众,又不影响市容。”
这些由城管部门划出来的便民点位,让摊贩有了安稳生计,也减轻了环卫工人的负担。“以前流动摊贩走了,地上全是烂菜叶、塑料袋,打扫起来特别麻烦。”负责这片区域的环卫工周师傅说,“现在划了线、定了时,收摊时摊主自己就把卫生打扫干净了,我们省了不少事。”
在管理共享电车方面,泗县也下了不少功夫。“以前车子乱停乱放,路都不好走。”市民李女士说,“现在不一样了,车子摆得整整齐齐,看着就舒心。”泗县城管局制订了专项整治方案,宣传文明出行的同时督促企业加强管理。执法人员表示:“随着城市管理措施的落细落实,市民的自觉性也在不断提高,城市秩序越来越好。”
智慧赋能 破解治理难题
走进改造后的玉兰菜市场,明亮的灯光照亮每个角落,地面干净整洁,再也不见往日的污水横流。近年来,泗县政府投入真金白银用于菜市改造项目,不仅重新铺设了地砖、改造了排水系统,还安装了智能电子显示屏,让各类商品价格一目了然。正在挑选蔬菜的张大妈笑着说:“现在多好,摊位摆得整整齐齐,菜价在显示屏上看得明明白白,我们老百姓买得也放心。”
城市的智慧不仅体现在这些看得见的变化上,更藏在那些“看不见”的细节里。在北部新城,曾经让居民头疼的内涝问题随着雨水管网改造一期工程的完工而成为历史。“以前下大雨就积水,现在再大的雨也能及时排走。”家住城市之光小区的居民李阿姨道出了这项民生工程带来的实惠。更令人称道的是,泗县还引入了管道机器人和GIS系统,给地下管网做“体检”,让城市“毛细血管”的运行尽在掌握。
出行的便利同样彰显着城市的智慧。“以前开车出门,找个停车位能转悠半天。”市民陈先生深有感触,“现在不一样了,学校周边新增了不少限时停车位,接送孩子方便多了。”近年来,泗县城区新增公共停车位近万个,节假日免费开放机关单位停车场800余个泊位。同时引入智慧停车系统,通过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市民通过手机即可实时查询车位,不再为停车犯难。
共建共享 创造幸福生活
三伏天里,烈日炎炎。在工会驿站,刚刚结束上午工作的环卫工人们正在这里休息,环卫工李建军喝下一碗绿豆汤解暑。夏天有绿豆汤,冬天有姜茶,端午、中秋等节假日还有礼物。这种“四季关爱”的机制,让城市美容师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
傍晚时分,中央公园逐渐热闹起来。孩子们在沙坑里嬉戏玩耍,老人们在长椅上闲话家常,图书馆里阅读的市民沉浸在书香中。“能带着孩子在这里玩耍,累了就席地而坐,这种感觉真好。”带着孙女来休闲的张先生笑着说。这些被精心打造的“城市客厅”,正在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城市管理就像绣花,既要讲究针脚细密,又要注重整体美感。”泗县城管局相关负责人的话道出了泗县城市治理的核心理念。
城市的温度,不仅体现在城市管理上,更体现在与市民共建共享的点点滴滴中。近年来,泗县城管局创新推出“城市合伙人”计划,通过监督举报热线、市民议事厅、“随手拍”小程序等多元渠道,让每位市民都能成为城市管理的参与者和监督者。“有啥不满意的,打个电话就能反映,解决问题也快。”市民王先生说。从绿意盎然的街头巷尾,到整洁有序的背街小巷;从便民利民的季节性疏导点,到未雨绸缪的防洪排涝工程,泗县的每一项举措,都是政府与市民携手共建的生动实践。
泗县的城市建设实践告诉我们,真正的城市之美,不仅在于光鲜亮丽的外表,更在于对每一个普通市民日常需求的细致关照。在这里,精细化管理不是冷冰冰的规章制度,而是充满温度的人文关怀;城市建设不是追求政绩的形象工程,而是实实在在的民生改善。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正在阅读:泗县:城市焕新升级 群众幸福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