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魅力泗县 > 历史沿革

泗县刘圩镇秦场村:“红色村”里的“别样绿”

作者:王丙春 发布日期:2023-09-28 15:58:45 信息来源: 中安在线 阅读次数:
【字体:

秦场村地处泗县东北部,是江上青烈士殉难的地方,被中央组织部列为第二批红色村。近年来,秦场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多措并举帮助群众增收致富,优化群众生产生活环境,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路。

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当好壮大集体经济收入的“领头羊”。发挥组织优势,推动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秦场村秦之韵专业合作社于2022年12月份成立,解决附近五保户、残疾人、部分脱贫户共20人就业,工厂每天能生产150把扫帚,每月约生产6千把,预计年销售可达150万元,村集体收入可实现增加50万元,该项目入围宿州市“强村富民‘宿’创精品”好项目暨“村企联盟”决赛,受到市委组织部通报表扬。根据农户需求,与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泗县金太阳公司签订合同,集中统一采购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产品,帮助农户少跑路、少花钱、多增收。围绕人居环境整治发展玫瑰花产业,开辟集体经济收入新途径,今年以来,利用群众房前屋后闲置土地种植玫瑰花100余亩,村庄环境实现“一庄一景、一路一色”。“环境变美了,群众和集体都有了收入,我们的日子更好了,心情也更舒畅了”村民夏前申动情地说。

村干部示范带动,当好村民增收致富的“勤务员”。充分顺应群众意愿,积极开展“小田并大田”,引导村庄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治管理等一系列措施,探索解决土地细碎化、种植难度大、效益差等问题。选择群众基础较好的河西、小圩两个小组先行试点,涉及520户农户,土地2000余亩。调整后的土地种植,有效降低了群众耕种成本,增加了土地收益,受到群众欢迎。针对部分群众常年外出务工,收种季节来回跑,浪费时间、花销大问题,两委干部按照群众需求,加快土地流转4千亩,种植瓜蒌、高产大豆、青储等农业适度规模产业,农业生产力得到了解放,增加了群众收入,也解决了群众后顾之忧。探索“生态﹢”复合业态,拆除村内污染严重的养殖户,利用原有厂房发展菌菇、木耳、花卉等生态产业300余亩,改善了村庄生态环境,群众不用离开家门实现就地就近就业。依托江上青纪念园、贡荣园林探索发展“生态+红色”文化旅游、“生态+民俗”体验旅游,年接待游客8万余人,实现200人就近就业,实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人居环境改善互促互进。

依托资源禀赋,当好村民宜居宜业的“贴心人”。充分利用文化广场、村文化活动室、村史馆、民俗馆等场所,不定期举办泗州戏曲艺大赛、乐器培训、手工制作、亲子趣味运动会、全民读书会、刘圩大饼文化艺术节等文化活动,讲好红色故事,弘扬烈士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全面提升了干部群众的精气神。积极开展净水行动,围绕村庄内黑臭水体,影响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利用村集体经济收入及时开展整治,解决群众身边“老大难”,整治后的沟渠,通过公开发包,开展水产养殖,美化了乡村环境,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今年以来,整治沟渠3条,增加集体经济收入4.5万元。定期组织公益性岗位人员开展村庄清洁行动,针对卫生死角、房前屋后集中开展大扫除、大清洁、大整治,确保村庄常年保持干净整洁有序。定期开展“乡村环境随时拍”“美丽庭院”“庭院小讲堂”等评比活动,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和美家园建设。不断完善“门前三包”、五面红旗村考核、红黑流动榜等制度,引动群众形成村庄自己居住,环境自己爱护,责任自己落实,监督自己实施的自我管理机制。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正在阅读:泗县刘圩镇秦场村:“红色村”里的“别样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