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魅力泗县 > 人文历史

泗县赵贤军:52年义务守护英烈

作者:于晓蕾 发布日期:2021-04-07 15:12:17 信息来源: 中安在线 阅读次数:
【字体: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临近,家住泗县大杨镇赵集村的78岁中国好人赵贤君正在泗县大杨镇赵集烈士陵园里,趁着晴好天气,和老伴一起和往常一样擦墓碑、除杂草、扫陵园、清垃圾……一整套活下来,细密的汗珠渗满了那张古铜色的脸。

52年如一日,义务看守一片葬有387名烈士的陵园,种下3000多棵树木,这样的汗一次次出现在赵老的脸上。他用行动告诉采访团一行,他赓续着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初心如磐。

“过几天就清明了,会有人来扫墓,我现在把坟头上的草除一除,擦一擦墓碑。这边三位是有名有姓的烈士,后面一大片墓地是384名无名烈士的”,2021年3月26日,刚送走泗县大杨赵集烈士陵园淮海纪念馆内参观者的赵贤君小心翼翼地锁上馆门,带采访团一行来到英烈亭,他一边用手轻抚墓碑,一边指着烈士墓深情地说。

52年间,赵贤君在这里种了3000多棵树。“一开始,老伴和家人都和我扭,不理解,我就一遍遍劝他们,告诉家人这些烈士都是为革命而死在淮海战役中的,后人连他们的名字都不知道,更别说家住哪里了。我大祖父、五祖父也是在抗日斗争中去世的,没有他们哪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的坚持打动了他们,后来他们也加入护陵和种树行列了。”赵老说,虽然他在当兵时因国防施工事故造成一级残疾,但是执着的信念支撑着他。为了给烈士们立碑,他拿出仅有的一点家当,更想尽办法、费劲周折,有时候甚至给别人下跪,祈求他们为这些烈士立碑。而这一切只为给387名淮海战役中牺牲的烈士们留下一块栖息地,给他们起个共同的名字——英烈。

信仰决定行动。“我每天都要巡逻好多遍,一旦发现有人扔垃圾,我就立马制止,及时清理,保持这里的环境卫生整洁。”谈到护陵工作,赵贤君说,这些年村民们要是到这里扔垃圾,被他发现后,准会被痛批一顿,发生冲突的情形也时有发生。

赵贤君家西墙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红色字样格外醒目。屋后竹径通幽,一大片由四、五厘米粗的竹子组成的竹林也是他这些年一棵棵种下的。庭院内设有两处石桌,晾着两床黄色的军被,盆景花草错落有致,点缀其间。走进堂屋,一个带有八一军章标志的广播喇叭挂在门后,他说,就是这个广播收听器,让他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竹林是为英烈而种,守好这片竹林和英烈墓,是他的初心。

“这些年赵贤君老人,义务护陵,义务讲解,为烈士立碑,还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处处模范,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74岁时终于光荣入党了”,大杨镇宣传委员吕伟说。这几年,赵老还积极参与当地的工作中,美丽庭院的标签也落户赵贤君家中。采访当日,他告诉笔者一行,义务守着这些英烈的墓就是他的信仰,是初心。

由于一心向党,处处争先,初心如磐,2020年,赵贤君荣登中国好人榜。他的事迹,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安徽电视台、泗县融媒体中心等多家媒体曾对他进行过多次报道。

这只是一个缩影,在具有着优良的革命传统的皖东北革命根据地泗县,出现了许多像赵贤君这样的时代英雄。有人民好医生李月华,有一心向党将青春永远定格在脱贫攻坚一线的29岁中国好人王亚楠,有年仅41岁日夜奋战在采访编导一线倒在工作岗位上的记者,中国好人张跃木……,他们用对党的无限忠诚再一次诠释了初心的内涵。

除了用好通讯员队伍讲好红色故事,泗县还通过开展“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建党一百周年主题征文大赛,举办“学党史 唱红歌 颂党恩”大合唱比赛,开展“重温红色记忆•锤炼党性践使命”活动,重温入党誓词、开展学党史主题教育活动,开展泗县好人评选每月一评树立身边典型活动,进行思政教育,举行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利用网络、电视加大党史宣传等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干部、在校师生重温红色记忆,瞻仰先烈、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坚定他们的共产主义信念,赓续精神谱系,砥砺初心使命。

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无数革命烈士用献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现在,我们沐浴着幸福,缅怀先烈,从党史教育基地泗县烈士陵园彭雪枫纪念馆、李月华纪念馆到大杨赵集淮海纪念馆,一路走来,在“用好红色资源 讲好党史故事”主题采访活动中深受感动。采访团成员纷纷表示,将继续修炼内功,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强大的信仰力量,不断增强笔力、眼力,牢记使命,努力工作,输出更多的精品。

“四岁小孙子说,咱们以后把这里改名叫赵家陵园”,谈起小孙子,赵贤君眼里泛着光。他觉得自己的言传身教赓续了红色血脉,感到很欣慰。他还告诉采访团一行,希望能通过各种形式,尽快找到这些烈士的名字、基本信息和他们的后代,以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正在阅读:泗县赵贤军:52年义务守护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