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传统皮影戏 影“动”新魅力

作者:单珊 发布日期:2021-03-18 10:12:56 信息来源: 中安在线 阅读次数:
【字体:

3月14日,在宿州市泗县青少年宫一楼,一场皮影戏展演活动正在火热进行,容乃200余人的场馆座无虚席。伴随着锣鼓咚咚声,只见皮影艺人双手上下翻飞,快速地操纵着手中的影人,口中激越地唱出传统的泗州戏,台下不断地传来阵阵喝彩声。

皮影戏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借助灯光的映射,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泗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胡正民介绍,此次展演的剧目主要有《小蝌蚪找妈妈》《二龙山》《孙悟空请观音斗鸡》,主要针对青少年群体。“传统非遗文化只有在一代代人的传承中,才能彰显出其吸引力和生命力。我们举办这样的展演活动,就是为了让青少年群体近距离地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让传统文化浸润百姓心。”

周末跟着父母一起来看皮影戏的小学生韩语齐,用稚嫩的话语表达着自己对皮影戏的理解:“这个比在电视里看到的真实多了,这个影子是先画上去,然后用手在布上表演的,我觉得孙悟空像真的在飞一样。”有了这次和皮影戏近距离的接触,不少观众都感觉到观看之后还意犹未尽,纷纷到台后向秦德华请教学习皮影制作技艺和操作控制。“把文艺的种子种进青少年的心田,非遗文化才能生生不息。”一位学生家长颇有感触。

“在我的眼中,皮影戏是有生命的,它通过影人的形象、动作和表演者的唱词,向观众讲述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以此打动人,可以说是借灯显影,以影显形……”在展演活动结束后,谈起皮影戏,秦德华充满感情地介绍了起来。笔者了解到,今年66岁的秦德华是土生土长的泗县人,同时也是秦氏皮影戏的第五代传人,从小听着泗州戏,看着皮影戏长大的他,对这种将泗州戏文化和皮影艺术完美结合的皮影戏充满着深深的喜爱。

“从影人的制作到手上动作的操控,以及做好动作、唱词和音乐的配合,每一个环节需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皮影戏艺人虽然在幕布之后,可是技艺咋样,全在幕布上显示着呢。”说罢,秦德华拿起孙悟空形象的影人说,制作影人首先就要讲求外形上的逼真,这个人物一出场就得让观众明白,这就是孙悟空,这就考验着艺人的绘画技巧,在表演的时候,一个影人的身上连着十几个甚至数十个竹节,通过竹节的带动影人不同关节的运动,让影人在幕布上“活起来”,这时候手指的灵活度就很关键了。

据悉,在泗县像秦德华这样的非遗文化传承人在该县文旅部门的引导下,正通过各种形式培养新人。近年来泗县致力于文化传承人的发掘和培养,充分发挥12家文化协会文化人才“蓄水池”作用,定期组织学术研讨交流会,加强戏曲、书画、文化、艺术等方面人才交流学习,扶持培养了一大批泗州戏、药物布鞋非遗传承人等特色凸显、数量可观的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选拔培育39名省级“乡村文化带头人”,组织认定167名县级非遗传承人。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正在阅读:泗县:传统皮影戏 影“动”新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