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草庙镇:甲鱼养殖点亮致富路
当清晨的阳光洒在泗县草庙镇的养殖基地,波光粼粼的甲鱼塘里,一只只生态甲鱼悠闲地游弋,偶尔探出水面换气,这生机勃勃的景象,不仅是乡村田野里的寻常画面,更是草庙镇用 “生态甲鱼” 产业撬动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近年来,该镇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甲鱼养殖产业,不仅实现了经济效益的增长,还走出了一条绿色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群 “水中黄金” 如何游出乡村发展的新前景?
走进养殖基地,标准化的甲鱼养殖塘一眼望不到头,每口塘面积约 4 亩、深 1.2 米,塘口周围用钢筋混凝土牢牢加固,池底铺着严密的防渗膜,还专门设置了独立的进排水系统。更贴心的是,基地配套建了蓄水池、沉淀池,养殖用水能循环利用、达标排放,既省水又环保。工作人员还拿着现代化水质监测设备,定时检测水里的 pH 值、溶氧量,一旦发现参数不对,立马曝气增氧、注入有益菌种调整水质。该基地负责人赵振伟坦言:“咱养甲鱼,先得给它们搭好‘宜居房’,水质好、环境好,甲鱼才能长得好!”
而草庙镇的甲鱼能打响名气,靠的不只是硬件,更有“生态养” 的巧心思。这里周边环境优美,还有两口深井每天能供应 600吨优质水,天然的好环境成了甲鱼生长的 “天然氧吧”。更特别的是,基地摒弃了传统人工饲料,专门用富含蛋白质的天然饵料喂养。别小看这饵料,不仅能满足甲鱼生长需求,还让甲鱼的肉质变得格外鲜美,口感醇厚,一上市就成了南京、杭州、广东等地消费者的 “心头好”。在 40 亩的孵化车间里,恒温恒湿的环境模拟着自然条件,每年能孵化近 60 万只甲鱼苗,产出 5 万斤生态甲鱼,年产值轻松突破千万元 —— 这一串串数字,都是 “生态养殖” 结出的甜蜜果实。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得好,最开心的还是当地老百姓。58 岁的蒋安建一边清理池塘杂物,一边笑着给我们算收入账:“现在每月能拿 4000 元工资,在家门口就能挣钱,不用背井离乡打工,比啥都强!” 像蒋安建这样在基地务工的群众还不少,他们年均增收近 5 万元,钱包实实在在鼓了起来。不光是务工,农户们还能通过土地流转拿租金、入股基地分分红,多渠道参与到甲鱼产业里来。曾经守着几亩薄田的农民,如今成了产业工人、股东,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从一口口标准化鱼塘,到年产值千万元的产业规模;从村民家门口就业,到乡村振兴的坚实支撑。该镇的 “生态甲鱼” 产业,用生态打底、以产业为桥,走出了一条绿色可持续的发展路。当然,草庙镇的眼光可不只停在 “养好甲鱼” 上。下一步,该镇还打算继续把生态甲鱼产业做精做强。组织专业团队上门提供服务指导,通过技术培训和实地教学,帮养殖户破解难题,持续优化产业结构,打造属于草庙镇的地域特色生态甲鱼品牌;还要推动 “一村一品” 发展,让生态甲鱼成为带动更多村子增收的 “领头产业”。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正在阅读:泗县草庙镇:甲鱼养殖点亮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