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创新国防教育形式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近日,由安徽泗县关工委、泗县教体局、团县委等单位联合组织开展的“游基地、学党史”活动,让青少年在皖东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江上青烈士纪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通过实物、图片和文字,感受历史的温度。
在泗县,这片曾经洒满革命热血的土地上,全民国防教育正以创新的形式焕发新生。2025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泗县结合本地丰富的红色资源,开展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国防教育活动,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防教育体系。
从“历史”走到“现实”,让红色资源“活”起来
泗县刘圩镇濉河烽火园,在秋日的阳光下熠熠生辉。园内,“小小传红人”志愿服务队的小讲解员们用稚嫩而坚定的声音,为前来参观的游客讲述发生在皖东北大地上的革命故事。这些来自泗县江上青小学的小讲解员经过退役老兵的专业培训,不仅掌握了地方革命历史知识,更在一次次讲解中深化了对红色精神的理解。
泗县退役老兵黄清深有感触地说:“我们举办此次活动,希望通过一件件珍贵实物、一张张生动图片、一段段翔实史料,带领孩子们走进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在追寻红色记忆中汲取精神力量,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通过培养小学生担任红色讲解员,我们有效破解了国防教育‘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刘圩镇宣传委员韩雪表示,“小小传红人”志愿服务队是刘圩镇创新国防教育的重要举措。该志愿服务项目搭建了退役老兵与青少年的交流桥梁,让历史的亲历者与传承者实现代际对话,使红色故事焕发新的生命力。
从“活动”走向“体系”,让国防教育课程化
泗县雪枫小学的“开学第一课”别开生面。全体师生齐聚报告厅观看九三阅兵直播。屏幕上,受阅将士气宇轩昂;屏幕前,孩子们眼眸发亮、掌声不断。“集体观看阅兵,无疑是效果最好的思政课。”校长孙成蕾说。
在新四军名将彭雪枫将军战斗过的皖东北地区,英烈的故事广为流传。2011年11月,为纪念彭雪枫将军,泗城二小更名为泗县雪枫小学,并被确立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3年经教育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认定为国防教育示范学校。
这所以彭雪枫烈士命名的学校,将国防教育深度融入办学特色:建立雪枫长廊、成立拂晓剧团、开展主题演讲、编写校本教材《雪白千里枫红万年》、祭扫烈士墓……国防教育已经从单一活动发展为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作为以抗日英烈名字命名的学校,弘扬抗战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是我们的重要使命。”孙成蕾表示,“强化国防教育、灌注家国情怀,这必定是一所培育新人的摇篮。”
从“被动接受”到“主动传承”,让教育模式创新化
泗县国防教育的最显著特点,是实现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传承”的转变。“小小传红人”志愿服务项目让青少年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播主体;雪枫小学学生走上街头宣讲烈士事迹;各学校组织开展的国防知识竞赛、军事技能训练等活动,都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体验。泗县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孩子们从聆听者变为讲述者,从学习者成为实践者,国防教育才能真正入脑入心。”
泗县的国防教育打破了校园的围墙,构建了全社会参与的教育生态。退役军人指导学校国防教育活动;“五老”人员担任红色教育基地讲解员;各部门协同配合,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军地密切配合、社会各界支持、全民共同参与的国防教育工作机制。
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体系,让国防教育在泗县呈现出蓬勃生机。适龄青年参军报国热情高涨,双拥工作成效显著,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已成为社会共识。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