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山芋粉的致富配方
一碗热气腾腾的粉丝汤、一顿酣畅淋漓的煎炒烹炸、一盒冲泡之后立等可食的速食酸辣粉丝……在“中国山芋之乡”安徽省泗县,小小山芋做出来的山芋粉丝几乎与任何食材都能完美搭配,牢牢占据泗县“美味地图”的“C位”。当下,坚韧有嚼头的山芋粉丝经过岁月的沉淀和科技的打磨,实现“七十二变”,成为带动当地群众致富的有力引擎。
“最忘不了的就是这一碗粉的味道。年年家里都要做山芋粉丝,寄给在外工作的孩子们吃,让他们解解馋。”在安徽省泗县大路口镇,村民张美霞正在准备给在外工作的女儿邮寄的包裹,第一个装进去的就是自家做的山芋粉丝。
山芋粉丝味道鲜美,但其繁杂的制作过程往往让人“望而却步”。老一辈的泗县人都对山芋粉丝的制作过程如数家珍:挑选、清洗、绞碎山芋,再经过过滤、沉淀、第一次晾晒后形成山芋粉,接着经过兑水搅拌、清蒸、冷却、切丝、第二次晾晒后最终成品形成。
有的美食虽“其貌不扬”,却总是让人“难以忘怀”。山芋粉丝对离家的泗县游子来说,就是这样的存在,无论离家多远多久总想尝一口家乡的味道。
谈到山芋粉丝,其前身——山芋是不可绕过的话题。2023年,泗县山芋种植面积达28万亩,同比增长12%,产量突破62万吨。为贯彻落实安徽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布局,泗县全力实施“一县一业”全产业链示范县创建,推动山芋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做优,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壮大产业规模,推进泗县山芋产业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销售,实现了山芋产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而山芋粉丝的加工、生产以及销售正是其中尤为重要的一环。
近年来,泗县逐渐形成了山芋种植、淀粉加工、粉丝加工“一条龙”生产格局,成为全国山芋淀粉和粉丝加工生产的集散地。在高屋建瓴的产业布局和各种政策优惠扶持下,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的千家经营主体,让山芋全产业链发展迈上了“快车道”。
位于大路口镇的山芋粉丝加工龙头企业安徽泗州薯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红彤彤的枸杞粉丝、晶莹翠绿的菠菜粉丝,以及胡萝卜和西红柿粉丝,让“小山芋”实现了“华丽转身”。公司拥有工艺先进、产量高的粉丝生产线,成为助推当地粉丝产品走向全国市场的一颗新星。
“我们将继续研发各种山芋深度加工产品,比如山芋干、山芋条、薯片、果脯等休闲食品,将山芋养生功效进一步挖掘出来,让更多人熟知。”站在生产线旁的安徽泗州薯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彭强,规划好了企业今后发展的思路。
传统产业发展出了新花样,山芋粉丝的销售渠道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从原来的摆摊设点、开设门店到现在的“触网”出村进城,2023年泗县山芋全产业链产值突破30亿元。
山芋产品的深加工也带动了当地农户就业增收,目前在山芋粉丝加工企业的务工人员达到500余人,一年能增收3万多元。同时,泗县创新“合作社+协会+公司+基地+农户+订单”共同体模式,新增2000多名农民发展山芋种植。泗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合作社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推进原则由农户自愿联合,有效把分散种植的农民与瞬息万变的市场连接起来,通过建立合作社内部信息共享渠道,助力农民增产增收。从“户户种田”到“家家持股”再到“人人分红”,这样的目标已逐渐在这片孕育山芋的热土上成为了现实。
“下一步,我们以打造‘泗州山芋’区域品牌为统揽,引领‘大路口粉丝’等山芋粉丝走向更广市场,吸引更多消费者从‘头回客’成为‘回头客’,持续擦亮‘中国山芋之乡’的名片。”泗县副县长仝昆鹏说。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正在阅读:一碗山芋粉的致富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