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魅力泗县 > 泗县名片 > 中国山芋之乡

泗县大路口乡:三产融合擦亮300年“地理标志”金招牌

发布日期:2025-09-04 09:45:26 信息来源: 安徽日报客户端 阅读次数:
【字体:

烈日当空,骄阳似火,泗县大路口乡的万亩山芋基地里,连绵的藤蔓正铺展成浓绿的海浪。田间地头,农户们顶着伏暑精心管护垄间作物——那些深藏土中、尚在膨大的大路口山芋,正悄然积蓄甘甜。这承载300年种植历史的“红皮白肉”珍宝,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持续引领全县特色农业向标准化、品牌化高质量发展迈进。

历史底蕴铸就独特品质。大路口山芋的种植史可追溯至清康熙年间。据《泗县志》记载,当地百姓因水旱灾害频发,广泛种植抗旱耐瘠的山芋“备饥荒、作主食”。得益于泗县独特的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年均日照2284小时以上、昼夜温差显著)和富硒沙壤土,这里产出的山芋呈现“红皮白肉,香糯绵甜”的鲜明特质,栗子风味浓郁,且富含可溶性糖、氨基酸及护齿氟元素。

地标保护驱动产业升级。2018年,大路口山芋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县政府随即启动系统性保护工程:机制创新,成立县长牵头的工作组,联动市场监管、农业等部门建立全链条管理机制;标准引领,与中国农大合作制定产业规划,发布《大路口山芋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省级标准,规范育苗、移栽至储运全流程;技术赋能,划定核心种植保护区,推广脱毒种苗和绿色栽培技术,建成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品牌护航,实施专用标志使用审核制度,建立质量安全监测体系,严防侵权行为。

全链融合激活富民效应。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大路口山芋产业深度融合三产:种植端,全县山芋种植面积达60万亩,年产鲜薯24亿公斤,带动10万农户增收;加工端,46家淀粉企业、28家粉丝企业年加工淀粉4.5亿公斤,生产粉丝4亿公斤,“泗县粉丝”成为延伸地标价值的拳头产品;品牌端,通过央视专题报道、省级标准化成果推广,产品知名度辐射全国,溢价率提升30%。

如今,这一颗颗小小山芋已成为泗县乡村振兴的“黄金名片”。未来,泗县将持续深化地理标志运用,推动特色农产品从“口碑优势”向“品牌胜势”跃升,为农业高质量发展书写更多“泗县样板”!(通讯员 纪海祥)(安徽日报记者何雪峰推送)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正在阅读:泗县大路口乡:三产融合擦亮300年“地理标志”金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