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泗县:运河之畔“古”与“新”
人民数字联播网讯 这里文化历史悠久。有世界文化遗产隋唐大运河“唯一”活态遗址,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泗州戏、中国山芋之乡、中国金丝绞瓜之乡等“七张名片”;
这里交通区位优越。地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叠加区,是安徽省距离出海口最近的城市,拥有宿州市唯一通江达海港口——徐洪河港口;
这里农业资源丰富。是长三角重要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农产品生产基地,草莓、果蔬、花卉、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畅销长三角。
初冬时节,走进位于安徽北部的宿州市泗县,漫步在千年运河岸,看清风拂柳;徜徉在城市转角处,观“焕新”巨变。
运河之“古”
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泗县段,很有名,因为它有28公里有水故道。
至今仍保持着原有的河道走向,依稀可见隋唐时期的面貌,被誉为“隋唐运河的活化石”,具有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
清晨的运河岸边被薄雾笼罩,放眼远眺更添一份神秘。千百年的变迁,曾经的舟车交错、商贾云集,赋予了当地独特的文化底蕴。
一曲“拉魂腔” 传唱两百年。
泗州戏,原名“拉魂腔”,是流传于我国淮河流域的特有剧种,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唱腔婉转悠扬、动人心魄,由于流传地区古称“泗州”,泗州戏也因此得名。
泗州戏唱腔念白既有北方戏曲的激昂慷慨,又有南方戏曲的温柔舒缓。2006年,泗县被安徽省戏剧家协会命名“泗州戏之乡”。同年5月20日,泗州戏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双“老布鞋”,“行走的非遗”。
中国有许多老物件被奉为经典,布鞋,也称“千层底”,便是其中之一,因鞋底由布多层叠纳而成,轻便舒适,至今仍受消费者喜爱。
泗县药物布鞋是安徽省非遗技艺项目,药物布鞋的制作技艺,源于泗县古老的医药文化和纺织技术,它以精选的天然药材和优质的布料为原料,在制作过程中,非遗传承人将药材和布料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这些布鞋不仅外观精美,而且具有独特的药用功效。
大运河孕育出了非遗文化、戏曲文化、美食文化等宝贵财富。如今这条河,正见证着泗县的发展和“焕新”。
运河之“新”
大运河畔的泗县是农业大县,盛产粮食、蔬果等农产品,工业发展曾面临“起步晚、底子薄、基础差、规模小”的局面。如何挺起“工业脊梁”?成为摆在泗县领导班子面前最重要的课题。
“变则通,通则久。”泗县高位推动,明确“工业立县、产业强县”主战略,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把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吹响了向工业进军的“集结号”。
2017年,泗县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开工建设;2021年,泗县汽车零部件产业园获批省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泗县抢抓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窗口期”,依托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筑巢引凤”,不断发展壮大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新能源产业基地获批“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并定下“力争到‘十四五’末‘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集群产值过百亿元”的目标。
走进安徽中恒电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一排排机械臂的精准操作行云流水。
该公司主要从事汽车燃油泵及配件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导产品燃油泵为电喷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的“心脏”,国内主要与大众、丰田、江淮等车企合作,同时产品外销欧美、东南亚、中东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涵盖美系、欧系、日系、韩系等品牌的多个车型。
如今,园区集聚汽车零部件企业74家,其中,规上企业40家,逐步发展为泗县的“当家产业”。
从无到有,从有到强。泗县大力推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加速集聚,加快向现代化工业强县、现代化农业强县、现代化中等城市的“三大跨越” ,加快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高质量现代化新泗县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正在阅读:安徽泗县:运河之畔“古”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