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公开 > 泗县投资促进中心 > 财务信息 > 单位预算
阅读人次:  
【字体:

关于泗县201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5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发表时间:2015-08-19 17:14阅读人次: 信息来源:泗县人民政府
【字体:

泗县十六届人大

四次会议文件(十八

关于泗县201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5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5年2月8日在泗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次会议上

泗县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泗县201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5年财政预算草案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4年,全县财政工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依法监督、县政协民主监督和大力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依法加强收入征管,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全面深化财政改革,有序推进重点工作,圆满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稳步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2014年全县财政收支完成情况。2014年,全县财政收入完成85005万元,增长8.9%。其中,县本级地方财政收入62339万元,为预算的95.5%,增长9.3%。上级补助收入236239万元,其中:返还性收入1518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158167万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76554万元。加上年结转1891万元,省债券转贷收入11800万元,财政总收入312269万元。2014年,全县财政支出完成307460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52%,增长8.3%,出口退税专项上解358万元,政府债券还本1800万元,结转下年2651万元,实现全县财政收支平衡。其中:县本级财政支出完成291599万元,为预算的148.4%,增长7.7%。全县结转下年支出2651万元,县本级财政收支平衡。

(二)2014年政府性基金收支情况。2014年,县级政府性基金收入50263万元,增长5.5%。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44166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4661万元。县级政府性基金支出61665万元,增长4.7%。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支出47261万元;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支出6199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5713万元。2014年,上级补助收入7886万元,上年结转6729万元,基金总收入64878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61665万元,上解上级支出-189万元,结转下年3402万元,基金收支平衡。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2014年,全社会保险基金收入66612万元,增长10.5%,加上级补助收入2510万元,上年结余40848万元,收入总量为109970万元。全社会保险基金支出63537万元,增长11.4%,上解支出264万元,支出总量为63801万元。收支相抵,滚存结余46169万元

二、2014年财政预算执行主要特点

(一)财政收入稳步增长,重点支出得到保障。2014年,财政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税收收入66384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78%,其中:增值税收入13703万元,下降8.1%;营业税收入23034万元,增长32.9%;企业所得税收入10203万元,增长17.6%。全县财政支出完成307460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52%,增长8.3%。全县财政民生支出完成260720万元,增长10%,占财政支出的84.8%,其中:教育支出59107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654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1752万元,医疗卫生支出47889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3730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63735万元,住房保障支出17287万元。

(二)惠农政策全面落实,普惠民生成效显著。认真做好涉农补贴资金发放工作,全年共通过“一卡通”发放各类财政补贴农民资金47400万元,所有补贴资金均及时、安全、准确发放到位。扎实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全年共核定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理赔资金1765.9万元。认真做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推进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全县共安排“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3441万元,实施项目133个,受益人口77.9万人。投入农业专项资金19472.9万元,加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发挥了支农专项资金的惠农效益。整合涉农资金15400万元,支持美好乡村建设。积极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投资2598.6万元,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8个,改造中低产田1.4万亩,力促农业加快发展。

(三)民生民计逐步改善,发展成果普惠民生2014年,全县民生工程资金总投入102000万元,增长17.2%,其中县级配套资金12000万元。进一步提升困难群体的生活水平,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户供养补助和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标准分别提高10%;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320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6.5万人,拨付资金14227万元,足额发放60岁以上老人养老金8347万元。稳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拨付资金592万元,对公立医院实行药品零差率补助。大力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公共租赁住房1008套,改造农村危房1180户,发放廉租房补贴217.2万元,改善了困难群体的住房条件。安排资金800万元,保障民生工程后续管养,发挥了工程类项目长久效益。

(四)管好用好财政资金,全力支持经济发展。积极申报争取上级各类扶持资金73645万元,带动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设立“三农”发展专项资金,安排农业项目资金7723.7万元,水利项目资金3958万元,林业项目资金1255.6万元,农机项目资金3619.6万元,财政扶贫项目资金2916万元,促进全县农业经济发展。安排资金3000万元,支持开发区、乡村工业园区经济发展。大力扶持企业发展,全年为26家企业申报企业技术改造、贴息、外贸奖励等项目补助资金560万元。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积极争取省政府扶持民营经济发展资金1210万元,县级配套资金1210万元,将公司注册资金由9500万元增至10700万元,全年共为45家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贷款7030万元,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安排招商引资资金3000万元,用于全县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拨付资金1300万元,对外商企业实行财政补助,支持了外商企业发展。

(五)全面深化财政改革,提升财政管理绩效。按照全口径预算的编制要求,严格预算的编制和执行管理。稳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和项目绩效评价,提升了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统一范围口径、统一内容格式、统一时间方式,规范做好预决算信息公开工作。健全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各预算单位全面推行公务卡结算,实现对财政资金的动态监控。目前,全县已开办公务卡1997张,2014年,共办理公务卡结算业务3622笔,报销金额1115.9万元。认真做好政府采购工作,2014年,采购中心共为采购单位办理了187批次采购业务,完成预算采购资金12851.4万元,实际支付资金11147.5万元,节约资金1703.9万元,平均资金节约率为13.3%。切实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2014年,全县共审批、备案单位资产配置申请126批次,金额8542.1万元,19家单位闲置车辆和房产处置收入416.3万元,11家单位的21处房屋拍租收入272.7万元。认真组织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针对专项治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深入剖析原因,逐步完善财政监督检查体系。

各位代表:上述工作成绩的取得,是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的结果,也是全县各部门共同努力和支持的结果。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县财政改革发展和管理中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由于我县经济总量较小,收入规模较小,保障能力较弱;二是刚性支出较多,可用财力极为有限,各方面事业发展对加大财政投入的需求越来越高,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三是到期政府性债务逐年增加,偿债压力加大;四是财政管理仍存在薄弱环节,预算编制和执行的水平有待提高,财政绩效管理还需强化;等等。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逐步加以解决,也恳请各位代表、委员一如既往地给予指导和支持。

三、2015年财政预算安排

2015年全县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主动适应财政工作新常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为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财政服务。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综合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对财政收支的影响,编制2015年财政收支预算草案如下:

(一)公共财政预算安排情况

全县预算安排:2015年全县财政总收入预算安排93000万元,增长9.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6076万元,上划中央收入26924万元。主要收入项目预算安排情况:

增值税(25%部分)收入4000万元;

营业税收入24000万元;

企业所得税(25%部分)收入2675万元;

个人所得税(25%部分)收入525万元;

契税收入4300万元;

行政性收费收入8000万元;

罚没收入5000万元;

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5146万元。

2015年全县一般预算支出220282万元。主要支出项目预算安排情况: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9801万元;

国防支出92万元;

公共安全支出13093万元;

教育支出57292万元;

科学技术支出155万元;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967万元;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2657万元;

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38362万元;

节能环保支出733万元;

城乡社区支出9712万元;

农林水支出21391万元;

交通运输支出4221万元;

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178万元;

商业服务业等支出239万元;

国土海洋气象等支出827万元;

住房保障支出1373万元;

粮油物资储备事务支出728万元;

国债还本付息支出3361万元;

预备费支出2500万元;

其他支出21600万元,主要是:民生工程配套资金13000万元、补发工资及一次性抚恤3000万元、预留零星工程及业务经费3000万元、预留乡镇超收补助2000万元,其他600万元。

2015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66076万元,加中央税收返还收入1539万元、省预告知一般转移支付收入129843万元、省提前下达专项转移支付20173万元,上年结转2651万元,财政总收入220282万元;全县财政支出预算安排220282万元,全年预算安排收支平衡。

县本级预算安排:县本级财政总收入预算安排6712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59839万元,加上中央税收返还收入1539万元、省预告知一般转移支付129843万元、省提前下达专项转移支付20173万元,上年结转2651万元,县本级预算总收入214045万元。县本级预算总支出214045万元。县本级预算安排收支平衡。

2015年收入预算安排主要考虑到我县目前财政收入水平及我县经济发展状况,财政收入经过近几年快速增长,已达到一定的高度,鉴于我县的经济发展速度,持续高增幅已不太可能,所以今年的预算收入增幅确定为9.4%。2015年财政支出主要目标是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促发展。由于2015年新增工资支出达到11500万元,加上待遇性政策调资,预计增加支出17000万元,我县的财政支出压力进一步加大。同时,建立基本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强化支出预算约束,对已经安排的各项经费,年中不再追加,新增的项目经费在下一年度预算中安排。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情况

2015年,县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51160万元,增长1.8%。其中: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收入10万元;新型墙体改造基金收入100万元;政府住房基金收入50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5000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1000万元。

2015年县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53085万元。其中: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支出153万元;新型墙体改造基金支出776万元;政府住房基金支出97万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支出50933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支出1126万元。2015年,我县政府性基金收入51160万元,上年结转1925万元,基金总收入53085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53085万元,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安排情况

2015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63177万元上年结余46169万元,收入总量为109346万元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54140万元。收支相抵,滚存结余55206万元。

四、2015年主要工作

2015年,财政工作将面临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刚性支出不断增加;过“紧日子”;加强财政的精细管理;锐意改革“四个新常态”,我们将结合政府工作总体要求,着力建设“发展财政、民生财政、改革财政”,着重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科学组织财政收入,保证重点支出需要。紧扣全年财政收入93000万元的目标任务,坚持按月考核、按季调度,加强收入分析和预测。加大综合治税力度,健全收入分析协调机制,实行重点税源动态管理,依法加强收入征管,做到应收尽收。硬化预算约束,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规范税收优惠政策,整顿越权减免税收或通过财政列支等方式变相减免税行为。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建设节约型机关,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大力压缩“三公”经费支出,降低行政成本,理好财、算好账,有保有压,将更多的财政资金用在改善民生、稳定增长和推动改革上来,切实增强财政保障能力。

(二)高效实施民生工程,强化工程建后管养。认真组织实施省、市安排的民生工程,进一步完善协调推进、督促检查和考核奖惩等措施,最大限度提高民生工程实施效果。继续加大对“三农”、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事业和事关发展稳定大局的支出投入力度,安排民生工程配套资金13000万元,为民生工程实施提供有力的财力保障。在确保完成省、市下达民生工程任务的同时,全力支持再办10件惠民实事。不断强化民生工程建后管养,安排管护资金800万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强化管护力度,确保建成后的工程项目发挥长期效益。

(三)全面落实惠农政策,支持美好乡村建设。建立健全多元化、多层次的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机制,落实贷款贴息和补助政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强财政补贴农民资金管理,规范补贴发放程序,确保补贴资金及时打卡发放到户。继续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不断增强农业抵御风险能力,减轻农民因灾损失。统筹整合各类涉农资金,综合运用贴息、奖补等政策措施,带动社会资本投入美好乡村建设。深入实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拓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覆盖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四)不断深化财政改革,强化财政监督管理。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按照修改后的《预算法》要求,严格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逐步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将绩效观念和要求贯穿于财政管理的各个方面,不断提高财政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严格履行债务举借程序,在支持拓宽融资渠道的同时,着力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继续加大财政资金监管力度,将所有财政资金全部纳入资金监管平台,实现有支出必有监管。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严格操作流程,努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五)落实积极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健康发展。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相关文件精神,抓好政策兑现,确保政策落地,为经济增长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进一步加强融资平台建设和管理,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及风险补偿机制,做大做强担保机构,帮助中小企业缓解融资难题。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民生工程、实体经济发展、城乡环境治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建设等资金需求。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整合力度,切实扩大有效投入,确保经济平稳运行。

各位代表:2015年财政工作任务繁重而艰巨。我们将认真落实本次大会精神,决心在县委的坚强领导和县人大、政协的依法监督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争先争优,努力完成各项财政目标任务,为实现泗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早日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县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秘书处              2015年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