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12345”保障营养改善计划民生工程提质增效
2017年9月,泗县启动实施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民生工程。3年来,泗县累计投入营养改善计划资金2.26亿元,覆盖全县193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惠及中小学生30多万人次。
一是“一人负责”强责任。各学校校长为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第一责任人。各学校把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并建立健全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落实集中用餐陪餐制度,每餐均有学校负责人与学生共同用餐,做好陪餐记录,及时发现和解决用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对各级检查督查中指出的问题,不折不扣完成整改工作。
二是“两个方案”强防范。泗县先后制定了《泗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和《泗县中小学食品安全应急处置预案》。前者从营养改善计划的意义、具体措施、操作流程、资金管理、督查检查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要求,后者本着“以人为本,减少危害”的原则,从“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保障、应急响应、应急演练”等方面做具体安排,对科学预防、有效处置食品安全事故进行了规范。
三是“三管齐下”强硬件。加快食堂建设步伐和改造力度,3年来,全县共新建、维修及改建食堂28000多平方米;完善食品安全设备设施,建立食品安全宣传栏,做好防鼠、防蝇、防潮等工作,升级更换餐厨设施;引入物联网管理,开展视频会化、智能化的技术改造,将“透明厨房”向“视频厨房”升级,实现“可识别、可搜寻、可抓拍、可感测、可远程、可预警”的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智慧监管网络。
四是“四个统一”强质量。县政府统筹组织,县教体、审计、公共资源交易等相关部门密切协作,对米、油、肉蛋,及调料、蔬菜等原辅食材实行“四统一”政府采购,即统一招标、统一采购、统一分配、统一运送,减少中间环节,严控流通渠道,降低采购成本,确保采购质量,从源头和过程上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努力实现为学生提供“等值优质”食品的目的,让全县中、小学生吃上优质可口的营养餐。
五是“五关严把”强安全。入库关,认真审查供货企业资质,强化采购索证制度;加工关,严禁出现食物交叉污染操作、出售冷荤凉菜、外购熟食、提供剩饭剩菜和不洁食品,以及加工豆类、菌类;留样关,由专人负责食品留样并做好试尝留样记录;备餐关,设置专用备餐间,实行校领导和教师陪餐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学生各种突发事件;清洗消毒关,及时清理加工场所,定期消毒,并作好消杀记录。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