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期发展规划】县数据资源管理局(政务服务管理局)2020年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计划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2020年县数据资源管理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年为抓手,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稳步实施大数据中心建设,加强“皖事通”APP宣传推广应用,围绕县委第十四轮巡察反馈意见,全面做好巡察整改工作,开设长三角“一网通办”专窗,加强基层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创优“大小四最”营商环境。截至10月底,线下共受理办结各类政务服务事项123.26万件,网上办件233.68万件。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一是持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按照“一门、一网、一次”改革要求,各部门高度重视,密切配合,打破行业数据壁垒,县乡村同步推进。目前上线安徽政务服务网县级事项总数1836项,镇级154项服务事项, 村级71项,全部网上在线办理,全程网办事项项占比99%,“皖事通”个人注册数45.5万,全市最高。抓牢抓实“五减三改两提升”工作,坚持以窗口办件中发现的问题为导向,倒逼材料和时间压缩。进一网、进一门、最多跑一次等政务服务考核指标位居全市首位。梳理出100个高频事项,联合县司法局、编办逐个事项进行分析,确保高频事项群众办理顺畅度。
二是不断深化企业开办制度改革。大力推进“六个一”体系建设,将企业开办各环节按照“一件事”标准整合,开办时限压缩至1个工作日。创新推出“创业大礼盒”,免费为新办企业提供刻制公章(一套660元)、首申税控盘(160元)和首年服务费(280元)等免费服务,实现企业开办“零成本”。企业大厅市管窗口荣获省政府“2019年度市场监管工作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县”殊荣。
三是优化提升工程建设审批、不动产登记效能。创新设置工程项目建设审批专区,梳理事项清单,将工程建设全流程事项由115项压缩到75项,在全市864工作日的基础上压缩至653工作日;搭建完成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一网通办”一体化平台建设,实现与房管、税务部门的数据对接,设工程项目建设审批综合窗口、不动产交易登记综合服务窗口,通过加强窗口能力建设优化服务效能。
四是高位推动基层政务服务工作。出台《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的通知》(泗政办秘〔2020〕8号 ),建立制度执行机制、督查推进机制、经费保障机制,实行“定点办、网上办、掌上办、上门办”,建成市、县、镇(乡)、村四级政务服务体系监管平台,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五是全面推广“安康码”民生工程。为全面落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措施,有效遏制疫情扩散和蔓延,减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常态化防疫期间,我局全力推进“安康码”应用推广工作。目前,我县“安康码”申领总人数852729 占比99.79%核验次数10714882。在服务大厅安装闸机、人脸识别测温等系统,与安康码后台数据对接,通过数据比对有效掌握办事群众前来大厅次数,停留时间等信息,以信息化手段倒逼服务提升。
(二)全面优化营商发展软环境。
一是统筹部署有力推进营商办工作开展。从各单位抽调精兵强将组建县营商办,抽调一名能力强、有担当副科级干部挂职任县政务服务局副局长、党组成员负责县营商办具体工作。聘请了116位社会监督员,组建为企服务小分队,开展常态化走访调研活动,建立“一企一档”。通过开设金融超市、开通“我要爱企”为企服务专线、上线“营泗州”等创新举措,有力推进营商环境持续向好。
二是畅通监督渠道提高政务服务效能。按照市工作部署,多次召开培训调度推进会议,切实完善“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积极开展监管事项目录清单认领、实施清单梳理编制和监管行为数据录入工作,截止11月25日,已完成编制事项893项,编制率100%。监管行为数据录入25950个,事项覆盖率56.54%,全市排名前列。严格落实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畅通以现场服务“一次一评”和网上服务“一事一评”为主的评价渠道,设置评价器、评价功能模块等,实现群众办理事项通过线上、线下多种途径对政务服务满意度进行精准评价,真正让企业、群众成为优化营商环境成效的阅卷人。
三是全力打造“7*24”小时自助服务区。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在全面实施延时错时预约服务的基础上,积极推行“ 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全力打造多功能“7*24”小时全年无休自助政务服务区,弥补了办事大厅工作时间以外的服务盲点,实现政务服务事项随时可办。
四是积极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系列活动。组织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大查摆大讨论”、“为优化营商环境贡献青春力量”拓展训练、“优化营商环境我要怎么干”演讲比赛等系列活动。通过活动开展梳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窗口管理,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和质量。引领号召窗口青年以实际行动积极创造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以“店小二”“保姆式”服务,让企业家在泗县投资放心、发展安心、生活舒心。2020年,企业服务大厅被评为县“青年文明号”,各项工作均位于全市首位。大厅1人获得市“三八红旗手”、2人获得县“三八红旗手”、4人获得县“青年岗位能手”、3人获得“泗州好人”、3人获得县“最美巾帼志愿者”、3户家庭获得县“最美家庭”殊荣。
(三)加快推进大数据中心建设。
以打造智慧城市为重点,围绕“2+8+N”体系,构建“点线面”结合、“政经社”一体的政务数据中心系统,目前地理数据信息库和人口信息库完成基础数据库搭建。现数据中心常驻单位11家,临时入驻单位7家,归集入库电子证照65类,电子证照数据43万条,归集政务、社会数据7400余万条,归集量全市第一。建成政务云平台,通过我县政府各部门数据基础设施的共建共用、信息系统的整体部署、数据资源的汇聚共享,初步显现了云服务的安全可靠、高稳运维、部署快捷、节约资金等优势。2020年9月29日,该项工作作为优秀典型在安徽省中国电信政务云交流会介绍经验。
(四)全面做好巡察整改工作。根据十三届县委第十四轮巡察工作安排,2020年7月29日至8月28日,县委第一巡察组对我局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巡察。10月12日,反馈了巡察意见,实事求是指出了我局的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为全面做好巡察整改工作,确保整改工作有序有力推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入,我局及时制定了《县委第一巡察组巡察政务服务管理局党组反馈意见整改方案》,成立领导小组,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将整改措施细化,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扎实做好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工作。
(五)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一是加强党建工作。对照《十三届县委第十四轮巡察县数据资源管理局(政务服务管理局)反馈工作方案》制定整改方案,明确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具体责任人、整改时限确保整改工作有序推进。严格落实党建责任制,制定《“三会一课”制度》、《双重组织生活会制度》、《主题党日制度》等10余个党建工作制度,积极抓好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做好“学习强国”平台学习及每月主题党日活动。做到集中专题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观看视频和学习书籍相结合,红色教育和理论知识相结合,读书竞赛和演讲比赛相结合,认真落实党员教育学习计划,在局上下营造能量更强劲、旋律更高昂的干事创业浓厚氛围。二是深化党风廉洁建设工作。制定《2020年党风廉洁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计划》,全局干部职工层层签订了党风廉洁建设目标责任状,开展预防提醒集中约谈6次,以元旦、端午、国庆、中秋等节假日为契机开展“四风”自查7次。通过播放廉政短片、张贴廉政格言标语等方式,采取有声、有形的教育,处处弘扬廉政文化精神。三是注重意识形态工作。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中央、省、市、县委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坚持将意识形态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切实提高干部职工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提高运用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素养和能力,为进一步提升大数据中心建设和政务服务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四是巩固脱贫攻坚工作。坚持“抓党建促脱贫”的理念,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定期召开研究扶贫工作专题会议,组织机关工作人员认真学习相关扶贫文件、政策规定,系统掌握帮扶工作的各项要求。以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扶贫日等为契机,组织开展看望留守儿童、慰问贫困残疾人、党员进社区等志愿服务活动。
三、2021年工作计划
(一)积极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工作。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充分认识开展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的重要意义,把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务实举措、减证便民的具体行动,推动全县如期全面实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
(二)持续推行“2+8+N”大数据应用体系建设工作。定期及时归集各机关事业单位和公共服务企业等数据资源,完善大数据中心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建设,为全县各类大数据应用提供服务。拓展大数据在交通、综治、政务、民生、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等N方面的应用,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便利化。
完善“皖事通办”平台,提供7X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做优做实“网上办、自助办、智慧办、电视办”等便民服务举措,依托安徽政务服务网,全力推行 7×24 小时不打烊 “随时办”服务,让群众最多跑一次。推进“一件事”集成套餐服务改革,让企业群众通过“一张表单、一套材料”,高效办成“一件事”集成的多个环节事项。全面实施政务服务“好差评”,坚持问题导向,引导企业群众主动评价政务服务绩效,为政务服务“微创新”和快速迭代提供动力,让企业群众获得更好的服务体验。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