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工作规划】泗县脱贫攻坚工作1-9月工作总结和下一步计划
一、聚焦精准要义,脱贫攻坚连战连捷
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第一民生工程和重大发展机遇,发扬工匠精神,狠下绣花功夫,一鼓作气,一抓到底,扛责冲锋,尽锐出战,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决定性进展。
(一)脱贫摘帽扎实推进。2017至2019年连续3年在全省脱贫攻坚考核中位列第一方阵,被评为“好”的等次。2018年,全省“一抓双促”贫困县高质量退出现场推进会在泗县召开。2019年,泗县经省政府批复顺利退出贫困县序列,被国务院扶贫办列为安徽省唯一“脱贫攻坚成就和经验总结”项目调研县;“四个不摘”典型经验被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
(二)县域经济稳中有进。2017年以来,连续3年入选全国中小城市投资潜力百强县,且位次逐年攀升。
(三)城乡发展齐头并进。制定了“532”城乡人口布局和“15826”城镇规划体系,形成了“1146”产业发展布局和“4+3”产业发展路径,开创了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泗县建设新局面,被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文化旅游名县、全国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优秀县。
(四)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常态化实施“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创新设立“一站式”企业服务大厅,“一门办理”“一网通办”基本实现,营商环境显著优化提升,发展活力持续迸发。2017年率先高质量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县验收,被列为全国光伏扶贫试点县、全国健康扶贫工程示范县、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县、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等。
(五)社会治理全面跟进。常态化开展领导开门接访、带案下访,建立县乡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成全省首个宪法广场。先后被评为全省文明城市、全省园林县城、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县等。
(六)党建领航强势挺进。“旗牌星”党建引领创新做法,入选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2018年全面消除集体经济收入空白村,2019年全县年经营性收入超10万元的村达96个。86个县(区)到泗县学习先进经验做法,中组部2次宣传推介,并收入全国典型案例教材。
二、聚焦决战决胜,成效巩固持续深化
今年以来,我县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两个确保”,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向决战脱贫攻坚发起总攻。
(一)严格落实“三个底线任务”,提高站位抓整改。一是落实政治责任,强力推进中央专项巡视“回头看”、国家和省考核反馈问题整改动态清零。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把问题整改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同时将“354+N”突出问题整改与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与开展日常工作结合起来,确保整改质量经得起检验。二是落实基本保障,强力推进“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动态清零。围绕“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等核心指标,打好政策补丁。保障住有所居,成立县级专班,推进危房“清零”行动,结合汛情,对需要修缮的房屋做到随查、随看、随改。对易地扶贫搬迁户开展全方位“回头看”,进一步落实易地扶贫搬迁“1+2+5”工作模式,做好后续帮扶。保障学有所教,通过安装网络、赠送流量、提供手机、村部提供电脑等方式,确保线上学习“不落一人”,在因疫延期开学期间实现了“停课不停学”。对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子女上学困难情况进行再核实,提前摸排秋季享受雨露计划大学生相关信息,组织开展“金秋助学”活动。保障病有所医,严格执行省“351”“180”综合医保政策,巩固完善“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避免过度医疗。县医保局、卫健委、扶贫局等部门充分利用大数据比对结果,实现贫困户全员参保。加强分类救助。深化县人民医院与北京航空总院、长海医院的托管合作模式,改善提升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条件,确保在县内逐渐实现34种大病专项救治。保障饮水安全,新建泵房和蓄水池,更新改造管网,进一步提升农村供水能力。三是落实成果巩固,强力推进返贫致贫问题动态清零。对剩余未脱贫人口,调整优化“户方案、人措施”;对脱贫监测户,进一步摸清返贫风险点,实行动态管理;对边缘易致贫户,按照“缺什么补什么,什么弱强什么”的原则,加快政策兑现;对老少病残孤等困难群体,简化办理流程,全力落实低保、医保、养老、救助等综合社会保障政策。用好“五防”机制,制定《关于加强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防止返贫致贫的通知》,加强对“三户一体”等重点人群的动态监测,规范引入商业保险等社会力量参与长效防贫。
(二)突出抓好“三项重点任务”,多措并举补短板。一是着力解决增收难题。实施“三业两补”重点举措,千方百计降低疫情、灾情对户下收入的影响。在推动产业发展方面,围绕“百果园、花世界、绿泗州”产业发展总体定位,引进建立长三角农产品供应基地。大力开展消费扶贫工作,会同当涂县举办农产品采购嘉年华活动。在推动就业创业方面,围绕稳定和扩大就业工作目标,对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信息进行摸底调查,确保实现充分就业。扶贫龙头企业全面复工复产,带动贫困人口务工就业。二是着力加快“三基”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2020年农村道路建设任务。加快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持续推动9个省级重点旅游扶贫村“八个一”工程提质升级,乡村旅游对乡村振兴的提升作用逐渐凸显。开展“送戏进万村”60余场次,农民体育活动70余场次。加快基本村容村貌建设,结合爱国卫生运动,组织全县志愿者点对点帮扶贫困户。深入推进“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三是着力深化社会治理。依托“爱心超市”“道德大讲堂”“农民夜校”等平台,通过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最美泗州人”“好媳妇”“好婆婆”等系列评选,推动移风易俗,在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的良好氛围。利用“十户联防,邻里守望”机制,充分发挥防疫网格员作用,最大限度将各类不稳定因素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
(三)高效运行“三大作战体系”,强化合力促攻坚。一是指挥体系突出既督又战。继续执行脱贫攻坚党政一把手“双组长”负责制,压实三级书记抓扶贫责任。二是帮扶体系突出到户到人。安排科级干部包保未脱贫户、脱贫监测户、边缘户。开展 “访民情、解民忧”大走访活动,动员帮扶干部以“三查十看十问”为抓手,进村入户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深化与当涂县结对帮扶,今年3月,当涂县在疫情期间向我县援助物资,7月14日,我县第一时间向当涂驰援3车抗洪抢险救灾物资。
三、聚焦全面小康,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时和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重点在思想、规划、政策、制度、责任等5个层面,统筹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一)以党建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优先考虑“三农”干部配备,推动扶贫干部向振兴先锋转变,不断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二)以产业为基础夯实“三农”工作根基。扎实推进农业新业态发展,加快农村三产融合。充分利用三大国家战略叠加区区位优势,牢牢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坚持以我为主、主动融入,大力实施产业扶贫,着力壮大村集体经济,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大粮仓”“大菜园”“大果园”。
(三)以均等化为方向加速推进城乡一体。有序推进农村公路安全治理工作,加快建设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点,着力优化农村路网布局。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全面实施卫生健康“361”工程,加强基层文化人才培育,全面夯实文化阵地,让更多农民共享发展红利。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