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公开 > 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政策解读 > 部门解读
阅读人次:  
【字体:

【部门解读】文字解读:泗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应急预案

发表时间:2020-07-04 21:55阅读人次: 信息来源:泗县应急管理局
【字体:

一、文件出台的背景和依据

我县农村共有32处集中式供水工程,总供水规模68679m3/d,受益总人口88.87万人。其中:供水规模大于等于1000m3/d的工程28处,供水规模66517m3/d,受益人口85.78万人;供水规模1000~200m3/d的工程4处,供水规模2162m3/d,受益人口3.09万人。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5〕45号)、《安徽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预案。

二、制定的意义和总体考虑

防止和减少农村饮水安全事件的发生,建立紧急情况下快速、有效的抢险和应急处理机制,切实提高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因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保证人民群众饮水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工作目标

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饮水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建立健全预防预警机制;加强培训、演练,强化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能力,鼓励群众报告突发性饮水安全事件及其隐患,及时处置可能导致事故的隐患。

四、工作原则

(一)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原则;

(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原则;

(三)统筹安排、分工协作原则;

(四)快速反应、有效控制原则。

五、适用范围

1. 发生特大旱情,导致饮用水源取水量严重不足。

2.  饮用水源保护区或供水设施遭受生物、化学、毒剂、病毒、油污、放射性物质等污染,致使水质不达标。

3.  洪灾、火灾导致农村饮水安全水源工程、净化构筑物、机电设备或输配水管网破坏。

4.  爆破、采矿等生产活动或地质变迁等导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源破坏。

5.  因人为破坏引发供水安全突发事件。

6.  其他原因导致饮水困难的。

六、创新举措

1、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的规定;

2、及时了解掌握全县农村饮水重大安全事故情况,指挥、协调和组织重大安全饮水事故的应急工作,根据需要向上级政府和水利、应急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和应急措施;

3、 在应急响应时,负责协调宣传、应急、公安、水利、供电、自然资源和规划、生态环境、卫健等相关部门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组织实施全县范围内事故应急、抢险排险、抢修、恢复重建等方面工作。

七、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乡镇政府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单位要成立农村饮水安全应急领导机构,明确人员及职责,根据农村饮水安全事件等级,迅速做出反应,组织会商,保障饮水安全突发事件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2、通信与信息保障。各级饮水安全应急指挥机构要设立专门的报警电话,安排人员轮班值守,保证信息及时、准确、快速传递。电信、移动、联通部门要保障通讯线路的畅通。

3、 资金保障。县政府设立农村饮水安全应急专项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按照事故等级划分,由县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县政府审批,申请调用农村饮水安全应急专项资金。

4、物资保障。发生应急事件时,各级应急领导机构制定抢险、救援物资调配方案。县消防、公安、交通部门制定应急送水及车辆调配方案。由县政府统一对物资进行调配,确保物资及时供应。供水规模在1万人以上的村镇集中供水工程,应当建设适度规模的应急备用水源。

5、 医疗卫生保障。当发生人员伤亡或饮水中毒事件后,县应急领导小组协调有关单位立即组织医疗卫生技术队伍,调配医疗卫生专家,根据需要及时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卫生应急工作。调集必需的药物、医疗器械等物资,支援现场救治和防疫工作。

6、交通运输保障。紧急情况下由县应急领导小组组织消防、公安、交通等部门,承担应急期间为农村居民解决临时性吃水困难送水及供水设备维修等任务。交通部门要保证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确保运输畅通。

7、治安维护。当地公安部门要负责做好灾区的治安管理工作,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救灾行动和工程设施安全的行为,保证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维护正常社会秩序。

8、技术保障。建立县农村饮水安全应急专家库,为应急处置提供决策咨询和服务,根据应急处置工作需要,调集有关专家和技术队伍,支持现场应急处置工作。同时要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人员的技术和应急处置培训,并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受益群众的技术指导和宣传。

八、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本预案由县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管理,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订、修改和完善或应急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通过评审论证,适时提出修订和更新意见,报县政府审定后及时组织修订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