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财政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的解读
近日,县财政局印发了《泗县财政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泗财综〔2021〕58号)(以下简称《纲要》)。现就《纲要》解读如下:
一、出台背景依据
“十四五”时期( 2021-2025年)是衔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启我县全面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泗县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县打造“运河名城、水韵泗州”的关键时期。根据《安徽省财政厅关于编制财政“十四五”规划的通知》(皖财综〔2019〕1362号)文件精神,县财政局制定并印发了《泗县财政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财综〔2021〕1号)。
起草依据:《安徽省财政厅关于编制财政“十四五”规划的通知》(皖财综〔2019〕1362号)。
二、制定的意义和总体考虑
科学编制好财政“十四五”规划,对发挥好财政职能作用、推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纲要》编制总体考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泗县“十四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加强财政资源统筹,着力支持构建现代经济体系,着力推进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发展,全面深化财税改革,增强财政可持续发展能力,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为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加速崛起、淮河生态经济带三大国家战略,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打造运河名城,水韵泗州”,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泗县提供财税体制保障、财税政策支持和综合财力支撑。
三、起草过程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9年12月)。成立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明确具体任务分工;研究制定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建立规划编制工作的横向纵向和内部沟通协调机制;印发规划编制工作通知,部署启动规划编制工作。
(二)深入研究阶段(2020年1月-5月)。局机关各股室及局属各单位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回顾总结“十三五”财政改革发展成效与经验,深入分析“十四五”财政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科学提出“十四五”财政改革发展任务举措,编写形成“十四五”财政规划纲要初稿材料。
(三)编制文本阶段(2020年6月一9月)。根据财政“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财政收支进行科学、合理的测算,围绕加快现代财政制度建设和支持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泗县建设等方面,研究提出财政“十四五”规划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编制形成财政“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
(四)修改完善阶段(2020年10月-11月中旬)。广泛征求财政系统、相关单位和社会公众等部门的意见建议,做好与上级财政“十四五”规划、与我县“十四五”规划、与中期财政规划编制等工作的有效街接,组织有关专家开展论证,进一步修改完善财政规划纲要。
(五)上报总结阶段(2020年11月下旬-12月)。规划编制完成,按程序报经县政府审定后上报市财政局,同时印发组织实施。
四、工作目标
十四五”末,财政总收入力争达到19.27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稳步提升,财政收入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县财政支出将继续保持稳步扩大趋势,预计到2025年,全县财政支出将超过77.9亿元,年均递增5%以上。财政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预算编制水平全面提升,预算执行力度不断加大,预算绩效管理全面普及,预算监督管理持续加强,财政运行透明度明显提高,政府风险防范措施得力,财政基础管理全面加强,廉政风险防范扎实有效,依法理财意识牢固树立,干部队伍水平全面提高。
五、重点内容
(一)提升财政实力,大力支持经济发展。一是加强收入组织工作,推进依法治税,实现应收尽收,注重收入的质量和效益,确保财政收入任务顺利完成。二是加强对主要行业和骨干企业的调查研究,密切跟踪宏观经济和税制改革对收入的影响,全面掌握税源,积极培育和涵养财源。三是进一步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加大力度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工作,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四是认真落实促进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大力支持机械电子、环保设备、农副产品加工、品牌服装等主导产业,积极培育税源企业。五是扎实推进项目建设,优先保障产业转型、民生改善、生态建设、城乡统筹等领域的重大项目。六是大力支持县域经济和园区经济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优化支出结构,切实保障改善民生。一是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按照国家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在坚持提高工作效率的前提下,将部分岗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实施,以减少人员经费开支。严格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有关规定,按照国家的有关标准及要求进行办公设备的配置,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管理。严格编制“三公”经费预算,积极推进“三公”经费向社会公开,加强纪检、财政、审计部门对“三公”经费的监督检查,完善部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强化支出报销审核,将“三公”经费控制到一个合理的水平。二是加大民生和“三农”投入。立足支出保障,从严控制行政成本,确保有限财力倾斜方向和重点。突出财力向民生倾斜,不断增加教育、社保、医疗、保障性住房等社会公共支出,促进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突出财力向基层倾斜,加大财政对乡镇、村级组织的基本运转支出保障力度,重点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投入力度。突出财力向“三农”倾斜,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保障涉农资金及时、足额、安全、有效发放,加大美丽乡村、农业综合开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力度,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进步。突出财力向重点项目倾斜,集中财力,支持各类重点工程建设,推动城乡建设大提速。
(三)深化财税改革,提升财政管理水平。一是着力预算改革,严格落实预算法,从严控制预算追加,无大事要事急事一般不追加预算;同时,积极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开,细化政府预决算公开内容,扩大部门预决算公开范围,加大“三公”经费公开力度。二是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支付行为,促进财政资金安全、高效、透明运行;同时,深化公务卡制度改革,全面提升公务卡使用率。三是推进政府公共服务改革。转变和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适合于采取市场化方式提供的公共性、公益性服务机制,并将政府购买服务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四是有序推进服务型乡镇财政所建设,不断提升乡镇财政管理效能,实现乡镇财政管理工作新跨越。五是加强财政监督制度体系建设,推动财政“大监督”格局的形成。六是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将政府存量债务还本付息纳入年初预算,根据批准的新增债务限额编制预算调整方案,同时,进一步规范政府举债行为,有效防范和化解潜在财政风险,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
六、创新举措
一是坚持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突出规划的战略性、宏观性、指导性和操作性。体现财政特色亮点,整体谋划未来五年发展布局,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出可行思路举措;二是坚持目标导向、明确任务。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县战略决策部署,厘清财政目标任务;三是坚持底线思维、创新思维。主动应对形势变化,增强忧患意识,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着力推动财政改革创新;四是坚持开门编制、规范程序。广泛征求意见建议,高质量编制财政“十四五”规划。
七、保障措施
(一)大力支持经济发展,着力培植壮大财源,不断提升地方财政实力
(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切实保障改善民生,不断提升财政保障能力
(三)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加强政府债务管理,不断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四)强化财政监督管理,提高依法理财水平,不断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五)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优化机关工作作风,不断提升财政工作效能
八、下一步工作考虑
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承上启下的一年,“十四五”开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做好财政工作意义重大。财政部门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的要求,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一)加强收支预算管理,保持财政平稳运行。认真贯彻“以收定支”原则,合理编制财政收支预算。继续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加强财政收入预期管理,积极稳妥组织收入。积极拓宽财力统筹渠道,确保实现预算收支平衡,拓宽建设资金来源渠道。健全财政支出政策决策机制,加强财政综合保障能力评估,确保财政可持续发展。
(二)聚焦补短板领域,提升民生保障水平。牢固树立“政府过紧日子,群众过好日子”思想,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从严控制新增项目支出,压缩一切不必要的行政开支,节约资金统筹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
(四)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现代经济体系建设。支持创新驱动战略,大力支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瞄准产业制高点,主动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加速崛起、淮河生态经济带三大国家战略,聚焦聚力“八大产业”,持续建强产业集群、壮大龙头企业、发展新兴产业、做优园区环境,高质量推进“一区一地”建设。
(五)强化责任意识,防范债务风险。严格遵守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规定,加强政府投资项目风险管控,严控债务增量;紧盯债务化解目标,多渠道稳妥化解存量债务,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六)推进现代财政制度建设,提高财政管理能力。立足泗县财政改革发展实际,从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这个总体目标出发谋划改革,明确财税体制改革的逻辑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和推进方式,制定财税体制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点,准确把握各项改革措施出台的意义和节奏,确保各项改革协同稳健、高效务实。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