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提升行动进展情况
自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提升行动实施以来,我县严格按照省市关于基层政务公开工作的有关要求,强化工作责任、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流程、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相关制度,积极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组织推进方面
提升行动实施以来,我县分管负责同志亲自部署落实此项工作,政府办主要负责同志在每周工作例会上听取县政务公开办本周工作开展情况和下周工作计划,指出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对解决措施提出合理化建议。为进一步落实跟班学习制度,县政务公开办发布了《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政府信息公开跟班培训的通知》,分11个批次,对全县各单位业务员实行为期两周的跟班培训,从目前来看,效果显著。
(二)条例贯彻方面
1.全面做好主动公开。我县要求各单位要及时、准确、全面做好主动公开工作。同时要对发布内容进行把关,严格落实信息发布“三审”制,准确处理主动公开工作与个人隐私保护、商业秘密保护等工作的关系,确保发布信息不涉密、涉隐私。同时持续开展部分重点栏目涉隐私信息排查工作,确保不留死角、不留隐患。
2.依法依规办理依申请公开。我县积极梳理总结群众关注度较高的征地拆迁、就业就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热点难点,积极推动由依申请公开向主动公开转化。进一步健全完善登记、审核、办理、答复、归档等工作制度,严格依法依规办理。今年以来,收到各类依申请16件,均及时与申请人沟通联系并高质、高效办理答复。
(三)标准指引方面
我县按照国务院相关部门26个领域标准为指引,以权责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和三定方案为基础,重点围绕义务教育、社会救助、安全生产、就业、医疗卫生等26个领域,进行了“全目录、全流程”的梳理,最大程度使发布的信息符合公众的需求。同时我县要求各领域牵头单位维护好各领域及年度新增领域信息的日常信息发布,确保专题内无错链、无空白栏目、栏目定期更新。各领域牵头单位要定期同省、市主管部门保持对接,对公开目录进行调整完善。
(四)解读回应方面
1.不断做好政策解读。严格按照“谁起草、谁解读”的原则,不断丰富文字、图片、动漫等解读形式。在解读类别上,不断完善主要负责同志解读、专家解读、在线访谈、媒体专访、新闻发布会等方式解读,同时充分发挥政府网站、政务微博微信、电视报纸等传播作用,以群众听得懂的语言、看得到的方式公开政府信息,扩大信息发布的受众面,提高信息发布的影响力。
2.积极做好主动回应。密切关注涉及疫情防控、经济金融、工资拖欠、生态环境、食药安全、教育医疗养老、安全生产、市场监管、房地产市场、困难群众生活等方面的舆情,及时作出主动回应。进一步优化网上政民互动渠道,通过12345政府热线、政务新媒体、政府网站留言板等平台等,增强回应主动性。
3.强化政策咨询答复。我县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置政策咨询窗口,安排专人受理企业群众咨询,同时我县利用政务公开专区,设置了咨询答复综合服务台,安排专(兼)职工作人员负责受理和答复。此外我县还通过12345便民热线等渠道,为企业群众提供政策咨询服务。
(五)完善机制方面
1.为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泗县建立工作长效机制,修订了政务公开考核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社会评价制度等。同时,要求信息发布严格按照“分级审核,先审后发”的程序落实“三审”制,各科室负责人为信息公开发布的第一责任人,信息公开发布员为具体负责人,确保信息发布合法合规。
2.我县进一步完善政策解读制度,固化政策解读工作流程,全面落实解读材料与政策文件同步组织、审签、部署工作机制,要求各单位在拟文同时,同步做好配套解读,同步送审签批。无政策解读文件,县政府办一律不予签发。
3.为进一步做好基层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制度建设,我县发布了《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规范重大行政决策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的通知》,利用县政府网站“重大决策意见征集”平台,经县政务公开办统一在重大行政决策出台前向社会公众征集意见。
(六)政务公开专区建设方面
我县积极推进政务公开与政务服务的融合。依托各镇为民服务中心,打造政务公开专区,配备高频事项自助服务终端机和自助打印机等,设置政务公开查阅点,向群众提供政府信息查询、业务自助办理等服务,提供一站式、个性化、方便快捷的权威信息服务。我县以统筹推进政务公开线上与线下、政务公开与政务服务相融合为抓手,集中提供各类政务服务指南、政府公报和党报党刊、政策文件、政府信息申请表等纸质资料,指导新开发企业登记注册全链条式智能审批系统,办事企业使用手机即可完成全部材料的申报,全程在线操作,便于大众、企业获取信息,实现政务公开多途径、广覆盖,政务服务零距离、高质量。进一步推动办事服务公开标准化和基层政务公开平台规范化建设,促进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同时有效搭建了办事企业群众与政府之间的沟通互动平台。
二、存在问题
(一)主动公开意识不够强
从日常监测来看,部分单位选择性地进行公开,例如相关部门在涉及城乡建设和管理领域的重大决策上,以社会稳定为理由不予公开,显然违背了“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公开原则,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依申请数量逐年增多。
(二)业务人员配置不合理
稳定且专业的公开队伍是推动基层政务公开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前提,虽然各单位有分管领导和业务人员,但总体来看人才队伍配置和储备数量仍显不足。除县本级配有政务公开专职人员外,其他单位均为办公室工作人员兼任政务公开工作,若业务人员存在调任或者离岗等情况,岗位人员空缺无法较好衔接,且新到岗人员需要较长时间去适应,没有岗位人员储备势必造成工作存在一定的真空期。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加强政务公开队伍建设
1.建立政务公开业务人员的梯次配置机制。基层政务公开业务人员可采用行政管理人员、专职业务人员、兼职业务人员的梯次配置方式。行政管理人员负责政务公开日常运转方面事务性的管理和保障,侧重于内部的统筹协调;专职业务人员应配置复合型、应用型的人才,不仅要具有法律类、计算机类、文秘类、管理类专业知识储备,还需要有一定的政务公开工作实践经验,负责政务公开工作的统筹、指导和协调工作,对兼职业务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兼职业务人员负责具体公开工作的承接交办和联络协调,人员可不定期进行轮换。其中,兼职业务人员原则上应为各单位负责政务公开的 AB 两名经办人员,且两名经办人员可以形成“传帮带”的工作关系,也可以相互轮换培训共同提高业务水平。
2.建立政务公开人员的培养机制。应当因地制宜,重点围绕不同种类的集中性学习活动,分类开展政务公开的教育培训。不仅要把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纳入领导干部学法内容,还应在公务员培训课程中加入政务公开的相关内容,从而实现在全县范围内公开意识和能力的“双提升”。同时,也要把政务公开专题培训当作提高政务公开工作人员的主要途径,并通过知识竞赛等多种方式加强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
(二)规范政务公开工作流程
1.围绕政务公开的内部管理流程,各单位应建立涵盖政府信息制作、发布、调整、废止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工作要求、工作程序,在制作过程中明确公开的标准要素及公开属性,强化发布前内容审核工作,并按内容标准做好已发布信息的归档移交和政策文件的废止,在内部管理流程上形成制度闭环。
2.围绕政务公开对外公开流程,各单位应与时俱进对原有的的政务公开发布制度进行修改完善,进一步细化工作流程规范,推动发布、解读、回应有序衔接。建立政策问答图片、动漫视频等多种方式的解读制度,减少以文字解读文字、以起草说明代替政策解读的情况出现;建立政务舆情收集、研判和回应制度,落实政务舆情回应责任;制定并完善公众参与政务活动制度,编制依申请公开工作流程图,完善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不断提高依申请答复质量。
(三)建立社会参与监督机制
1.强化社会公众参与,政府部门要结合职责权限和本地实际,参考借鉴“政府开放日”“政府常务会议列席”“网络问政”“评议政务公开”等做法。在扩大参与度方面,可以进一步完善参与的范围和方式,并尽可能同时采取多种方式收集社会公众的建议和意见。
2.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社会公众对于公开职责和其他政府工作职责履行不到位的地方必然会产生问题和建议,因此,政府部门应及时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解释说明,通过制作政务公开专题、召开政府新闻发布会、回复网友留言等方式,对政府在政策实施、项目推进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及时回应。同时,各部门还应当将社会公众申请频率较高的政府信息转化成政府主动对外公开的信息,形成社会公众监督反馈的工作闭环。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