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泗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第71号建议的答复
王绍委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做好学生营养餐和课后延时服务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做好学生营养餐的建议”答复如下:
全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171所学校均实施营养改善,覆盖率100;保障学生78550人,保障率100。我县营养改善计划以食堂供餐为主,根据《安徽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校食堂管理办法》要求,学校食堂大宗食品采购实行统一招标采购。
根据我们本地的饮食习惯和学生的饮食需求,在保证学生就餐安全和征求学校意见的基础上,采购的肉蛋类主要是猪肉、琵琶腿、鸡胸肉、牛肉、鸡蛋,供货商供货时,都向学校提供产品合格证和合格的检测报告,检测报告显示产品无农药残留、激素超标情况,但也存在你反映的肉类品种单一问题。
为解决肉类比较单一的问题,我们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安排餐次,尽量避免食材重复;2.增加配菜的种类;3.变换加工方式;4.加强对食堂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其厨艺,做出可口的饭菜。
下一步,我们将建章立制,完善大宗食材及原辅材料招标采购制度,抓好食材政府采购需求调查精细化管理。
二、“关于课后延时服务的建议”答复如下:
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缓解家长接送孩子困难、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民生工程,也是主动占领教育阵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实施“五育并举”的重要途径。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我局从2021年9月1日起,结合我县实际,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工作,实现了义务教育和有需求的学生“两个全覆盖”,着力解决家长后顾之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让学生开心、家长放心。
(一)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课后服务落实到位。根据《泗县中小学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各中心校、中学成立了课后延时服务领导小组,实行“一校一案”,校长是课后服务第一责任人,建立家长申请、班级审核、学校统一实施的动态管理机制,通过资源整合、课程再造、主题活动、自主学习等方式,确保校内课后服务工作落实到位。教体局从资金保障、管理标准、运行机制、监管渠道等多方面对学校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工作进行规范和指导。
2.强化政策宣传,助力课后服务落实落地。各中小学利用橱窗、家长微信群等媒体广泛深入宣传“双减”政策和开展课后服务的重要意义,印发了《关于课后服务致家长的一封信》和《课后服务协议书》,让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传达到每位学生、每个家庭。按照要求,我县义务阶段学校全部开展课后服务,建成123个家长学校和网上家庭教育平台。按照自愿参加原则,全县义务阶段学生112408人,参加课后服务104897人,学生参与率93.32。
3.坚持以人为本,助推中小学生全面发展。为满足学生多样化成长需求,各校充分利用少年宫、多功能室、运动场等教育资源,辅导作业,开展自主阅读、体育、艺术、科普活动,拓展训练等各种社团或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文艺素质、增强学生体质、培育劳动能力,推进立德树人。全国基础教育管理监测平台对“双减”和课后服务满意度调查,我县参与学生46510人,满意度总占98.02。参与家长15296人,满意度占98.24。目前,明德小学、泗城中心校、大庄中心校等学校正在创建市级“课后服务示范校”。
4.特色组团,丰富服务内容
打破年级和班级的界限,根据学生的意愿,自主选择、重组社团是课后服务的一大特点。泗城中心校、明德小学、一小分校、屏山中心校、大庄中心校、墩集中心校等学校依据教师自身的兴趣和特长,充分挖掘教师潜能并有效地分配师资,开设了篮球、足球、乒乓球、跳绳、书法、趣味英语以及阅读、手工、绘画、音乐、趣味数学等,学生自主报名,自愿参加心仪的社团,每个社团由责任心强和业务素质高的老师负责。学校采取集体宏观调控,基本做到“学生人人有社团,教师人人有服务”。课后服务一般分为两个时段,第一时段的服务内容为指导学生作业,第二时段的服务内容为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既满足学生及家长对完成作业的需求,又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课后服务时间严禁集体教学、上新课,绝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真正的让“双减”工作落到实处。
5.强化课后服务安全管理。完善校园及学生安全管理制度,制定课后服务安全预案,明确课后服务人员责任。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对师生安全卫生意识教育;强化活动场所安全检查和卫生登记管理制度,制定并落实严格的考勤、监管、交接班制度和安全应急措施,切实消除在交通、场地、消防、食品卫生、保卫等方面的安全隐患,确保师生人身安全,确保课后服务工作安全、科学、规范、有序。
6.发挥家长志愿者作用,保障学生安全,丰富课后服务内容。为了更好地开展好课后服务,各校充分发挥家长志愿者的作用,让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一是让家长志愿者参与课后服务结束后,校门口的纪律维持,确保学生安全及放学时的良好秩序。二是让有特长的家长自愿参与到课后服务中来,进行手工制作、家务指导、种植等活动指导,拓宽学校校课后服务内容,也为家校共育开辟了新阵地。
(二)存在问题
1.做好课后服务的条件需要改善。学校以社团活动为主,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人数不足,经验不足,水平有限,指导学生时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城区学校和部分镇中心校场地小、学生多,活动受限制,开展课后服务活动类课程时存在一定困难。
2.服务质量有待提升。全县各校提供的课后服务存在内容、资源、形式等方面差异,课后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3.教师负担有待重视。教师除了常规教学任务、集体教研、专业培训、组织学生活动、家庭教育指导等,又增加了课后看护、作业管理、开发课后服务课程等多项工作,负担明显加重。
(三)努力方向
1.加强协作对接。县教体局将积极作为,主动对接,争取各职能部门的支持保障。拓宽资源渠道,确保经费保障充分、人员落实到位、安全保障有力、宣传教育深入。
2.科学安排活动内容。各校要充分发挥教师特长和功能教室、运动场地的作用,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吸纳家长志愿者参与学校的个性化课程,为学生搭建健康成长的平台,促进学生的特长发展。
3.加强资源配置。根据家长和学生意愿,向社会聘用科技类、艺体类等专业人士参加课后服务。本着安全就近的原则,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为学生解决好课后服务资源。积极鼓励和动员家长委员会、关工委、志愿者团体、公益组织等方面的力量,联合开展课后服务工作。
4.强化督导考核。课后服务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县教体局将建立长效机制,把课后服务纳入学校年终考核指标体系,开展专项督导,落实课后服务责任制。学校应公布服务项目、设立服务举报电话、定期召开家长会、做好满意度调查、加强安全管理、减轻经济负担,实施阳光服务,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特别是家委会的参与和监督。
感谢您对教体事业的关注和支持,并欢迎今后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