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与支持下,泗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二十届二中和三中全会精神,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再上新台阶。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坚持政治引领,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开展法治理论学习,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县政府常务会议常态化会前学法。深化干部法治教育培训,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教学“逢班必进”。二是持续推进行政机关依法履职。建立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出庭提醒机制,全年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主要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较去年同期提升15%。三是提升领导干部法治素养。推深做实述法工作,发挥关键少数“头雁效应”,14家单位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围绕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现场述法,并将履责情况列入年终考评、干部任用等指标,引导领导干部争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模范。
(二)聚焦机制升级,健全依法行政工作体系
一是优化行政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体系。出具合法性审查意见85份,做到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率100%,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备县政府规范性文件2份。二是健全镇街行政执法体系。印发《中共泗县县委办公室 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泗县乡镇(街道)机构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泗办发〔2024〕9号),进一步规范镇街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三是建设数字法治政府体系。在全县28家银行网点上线安徽省一体化智能自助系统,接入9大类47项政务服务功能,其中高频自助服务事项24项,累计办理社保、医保、公积金、不动产等多个重点领域政务服务事项4010件。
(三)突出工作重点,落实依法行政目标任务
一是落实免罚清单。公布市场监管、税务、交通运输、文化旅游、卫生健康等13个领域200余项免罚事项,全面落实民营企业首次轻微违法行为容错机制。二是加大监管力度。制度化、常态化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保持重点领域行政执法高压态势,积极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治理欠薪、建材打假等专项行动。食品安全快检室累计检测食用农产品39545批次,不合格率0.88%,有力维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三是优化执法质量。出台《泗县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计划实施方案》,组织开展“综合查一次”、涉企行政执法专项监督等行动。公布清单9项,涉及11个执法领域,共开展联合执法检查7次,涉及企业50余家,减少检查100余次。四是提升复议成效。制发《行政复议建议书》,围绕群众关心的土地征收地上附着物补偿标准、政府信息公开等内容对行政机关进行复议监督。全年受理行政复议案件167宗,截至目前已办结165宗。
(四)深化宣传引领,筑牢社会公平正义根基
一是印发《2024年泗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深入开展2024年度全县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评议、全县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旁听庭审等系列活动。扎实开展“江淮普法行”“民法典宣传月”“宪法宣传周”“八五普法”等普法活动,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全年共开展法治宣传活动900余次,受教育群众达70余万人次,全县上下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氛围更加浓厚。二是夯实法治乡村建设,发挥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的示范带头作用,培育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1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78个。充分发挥村(社区)法律顾问法律服务、普法宣传、人民调解三大职能,为全县农村“三资”清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三是推进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积极打造“围楼夜话”“四心四解工作法”“两员三长”等一批新时代“枫桥经验”泗县样本。全县人民调解成功率99.1%。全年,信访部门及时受理率100%、责任单位及时受理率100%,按期办结率100%。
(五)恪守秉公用权,规范行政权力制约监督
一是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推行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年度目录公开制度,依法制定《泗县人民政府2024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并向社会公布。二是主动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和县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意见建议,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38件、政协委员提案115件,办结率、满意率均达100%。三是深入推进政务公开。6件重大决策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全年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6000余条,发布本级政策解读12篇,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99件,按时办结率100%。
二、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2024年,我县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上级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基础不够扎实、发展不够均衡。有些部门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还不够深入,熟练运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法治泗县建设,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不强。
(二)乡镇街道综合执法体制改革需进一步深化。部分基层执法人员对执法权责边界、执法程序、法律适用的认知不够,个别部门行政执法不严格、不规范,存在事实不清、法律适用错误、程序违法等问题。
(三)建设高质量法治化营商环境上还有差距。部分行政机关在作出涉企决策、处理涉企事务、开展涉企检查时,由“管”向“服务”的理念转变还不到位。
(四)行政复议工作依然存在一些短板不足。行政复议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不足,基层法治人才普遍较为薄弱,存在法律人才“招不到、留不住”问题。
三、下一步思路举措
(一)强化法治思维,不断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学法清单,不断加强法治教育培训,组织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暨依法行政能力培训,提高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的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化解争议主渠道作用,不断完善行政复议与行政调解、行政诉讼衔接联动机制,强化行政争议案件实质性化解,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行政争议的发生。
(二)完善制度机制,构建行政执法监督体系。以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集中整治为契机,认真履行行政执法监督职能,建立完善行政执法监督与纪检监察、法治督察、检察监督、政府监督、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协作机制,在规范执法主体、优化执法程序、监督执法行为等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强化全方位、全流程执法监督,形成执法监督体系抓长效抓长远。
(三)规范涉企检查,助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持续清理各政府工作部门涉企行政检查,认真研判各项检查开展的依据和必要性,统筹开展“综合查一次”,科学安排确需开展的检查,坚决取消缺乏法定依据的检查。不断规范全县涉企行政检查行为,让企业可以放心干事、安心发展,进一步营造公平有序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四)推实矛盾化解,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化解矛盾主渠道作用,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体系建设,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工作机制,不断推进诉源治理。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正在阅读: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