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锻造先进产业集群
机械臂稳稳抓起汽车零部件,在轨道上轻盈穿梭,每完成一次作业,智能传感器便亮起指示灯,将数据实时传输至中央控制系统。近日,记者走进泗县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智能化车间里的科技感扑面而来。
安徽中恒电喷系统有限公司车间内,百余台机械臂协同起舞,定位精度达0.01毫米。“我们引进国际先进生产线和质检设备,生产稳定性和产品一致性大幅提升。”公司行政经理李梅介绍,公司与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产品远销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在安徽高坚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电驱动电子挡板生产线上,数控专机开足马力。“经院士团队改进,刹车自动阀油路系统从原来的斜孔改为直孔传递,加工精度达微米级。”总经理解培亮介绍,企业组建了安徽省院士工作站攻关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的10多款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填补了省内空白。
在泗县汽车零部件产业园,82家汽车零部件制造及配套企业在此集聚,形成了覆盖100多个品种、3000多种型号的产品体系。围绕感知器件等细分领域,该县持续延链补链强链,推动本地企业嵌入全国汽车产业链条。
2024年,宿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营收105.9亿元,同比增长35.2%,增速居全省前列。今年上半年,宿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营收超53.43亿元,同比增长约24%。稳健态势彰显了产业集群发展的强劲韧性。
科技创新是引领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张江萧县高科技园的实验室内,第三代磁流变阻尼器的测试数据不断刷新,其中“减振效果提升28%、振动控制效果提高54%”的成果尤为引人注目。安徽擎邦工业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孙帅帅告诉记者:“我们以‘磁流变技术’为核心,融合TS Fuzzy鲁棒控制算法等前沿技术,实现了悬架系统的全频段优化控制与毫秒级快速响应,能耗较同类产品降低30%,目前已受到国内众多车企的关注。”
这项突破是“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近年来,萧县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合作共建智能制造创新中心,聚焦磁流变技术开展联合攻关,不仅有效补强了汽车产业链关键环节,也推动了本土磁流变技术的自主崛起,成功打破国外长期技术垄断。
当传统零部件制造稳步升级,智能网联汽车的“未来图景”已在宿州街头徐徐展开。近日,在宿州高新区的道路上,一辆无方向盘、无踏板的L4级自动驾驶巴士自主避障、变道超车,在复杂的城市道路场景中上演“智慧”出行。车上悬挂全市首张无人驾驶临时牌照,标志着该市智能网联汽车从技术研发迈向实际道路验证阶段。
作为全省三大智算中心城市之一,宿州市30亿亿次每秒的算法服务能力、低于5毫秒的环网传输单向时延,为智能网联汽车研发测试提供了“最强大脑”。“我市以算力产业为支撑,全力打造智能网联汽车创新高地与示范区域。”宿州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尹加龙说。
“十四五”期间,宿州市围绕汽车零部件产业精准发力,构建起从研发到制造、从配套到服务、从传统制造到智能网联的全链条生态。宿州市政府与宿州学院联合共建的皖北首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院,为产业升级提供智力支持。
近日,宿州与奇瑞集团签约总投资55亿元的锂离子电池砀山生产基地项目,刷新了该市高技术产业单体投资纪录。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市将聚焦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强链补链,定向招引电池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及储能配套等上下游企业,为打造百亿级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奠定基础。
“宿州市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强化主体培育、健全要素保障,积极对接整车制造头部企业及全国汽车供应链百强企业,通过共建技术研发中心、加速技术成果产业化,推动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一体化全面发展,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宿州市政府相关负责同志表示。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正在阅读:聚力锻造先进产业集群
网站首页
领导之窗
政务资讯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解读回应
政府数据
魅力泗县
皖公网安备 34132402000140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