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公开 > 泗县发展改革委(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阅读人次:  
【字体:

关于泗县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表时间:2021-02-23 08:28阅读人次: 信息来源:泗县发展改革委(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字体:

关于泗县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与202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118日在泗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五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泗县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计划执行情况

 

一年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七届四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经济运行持续回暖克服新冠疫情影响,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全县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280亿元,增长6%;财政收入完成20.1亿元,增长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30亿元,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5亿元,增长11%;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300元,增长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00元,增长7%。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居全市前列,在全省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产业发展集聚集群。工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4家,总数达144实现工业总产值330亿元,增长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0亿元,增长3%。产业集群优势日趋凸显,农机装备和汽车零部件两大特色产业产值达73亿元,增长21%。成功获批农机装备省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和智能农机装备省级重大新兴产业工程。年重点调度工业项目21个,完成26个,占123.8%产业升级蹄疾步稳,新增战略性新兴企业7家,总数达33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1家,总数达27家。

农业农村全面进步。农业产业化持续发展,新增省市级龙头企业10家,总数达122家。深入推进“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县建设,全年粮食总产量92.89万吨成功承办“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安徽主会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物流基地规划完成。农产品品牌竞争力显著增强,新增“三品一标”绿色食品企业52家,金丝绞瓜、大路口山芋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农村改革持续推进,入选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高标准农田整治16万亩,旱改水实施0.72万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完成复垦1.6万亩。城乡客运一体化基本实现,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完成117条200公里,农村“双基”建设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商贸服务高端布局。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37亿元,增长7%;限上商贸企业78家,新增20家;规上服务企业15家,新增4家;资质内建筑企业28家,新增5家;房地产开发企业51家,新增4。成功获批国家级纺织服装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省级运河特色小镇建设加速推进。八大专业市场建成运营,区域布局抢占先机。实现电商交易额41.17亿元新增电商经营主体135家。徽盐特色街区投入运营,深蓝中心商业综合体加快推进,四大文旅片区初步形成

城市建设蝶变嬗变。强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合新高铁先行段开工,通用机场主体施工。棚户区改造完成11360套,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居民4486户。城市功能日臻完善,滨河生态体育公园、石梁河水利风景区、三湾公园高标准建成,运河城市森林公园、漕运公园、虹乡剧场加速推进。科技馆、青少年宫、古鞋博物馆建成运营,大运河文化艺术中心、皖东北革命纪念馆启动实施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省级森林城市,并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

民生福祉共建共享。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就,“星联动、高质量脱贫”获国家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教育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新建、改建公办幼儿园5所,新时代国际学校屏山白庙小学草沟中心校分校、泗城示范性托育中心等建成体育事业快速发展,成功举办“泗县首届龙舟民俗文化展演活动”、“安徽省全民健身主题骑行赛暨泗县首届自行车邀请赛”,15个社会足球场建成投入使用。医疗卫生体系持续完善,县疾控中心、中医院康复理疗中心建成投入使用,人民医院二期加速推进;深化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与国内名院托管式合作,让全县人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国内一流优质医疗资源民政事业健康发展,殡仪馆、屏山公墓地等建成,老年医养康复中心加速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完善,中央公园图书馆建成,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基本完成。就业和社会保障、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国防动员实现新加强,环境保护、应急管理、综治维稳、科技、统计、残疾人、档案、融媒体、气象、民族宗教、精神文明等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效。

一年来,我们走过的历程极为艰辛,取得的成绩极为不易,收获的经验极为宝贵,应倍加珍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短板:一是经济总量不大,产业链脆弱,工业主导地位不突出。二是农产品加工业不发达,产品附加值低,农业大而不强。三是高端商贸业发展不充分,旅游业发展处于启动期。四是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弱项依然存在。五是干部产业发展能力和社会治理水平仍需提升。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以加倍的努力,在以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1年计划草案

 

2021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全省前列,迈入第一方阵,着力构建“一城两区三基地一中心”。即:建设具有较强区域影响力的现代化中等城市,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国家农业现代化创新示范区,全国农机装备和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基地、面向长三角的绿色食品生产供应基地、融入长三角的文化旅游休闲康养基地,皖东北商贸物流中心。综合各方面因素,建议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如下: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

——财政收入增长11%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以上;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以上;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以上;

——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完成省市下达目标任务;

——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排放总量减少,完成省市下达目标任务

为实现上述预期目标,要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工业主导,强化产业集聚

做优两大特色产业。以获批农机装备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和省级重大新兴产业工程为契机,坚持招大引强和培育现有企业相结合,提升现代农机装备、汽车零部件两大特色产业能级。做强龙头企业,全年引进两大特色产业项目30个,投资50亿元以上,打造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智慧产业园,发展数字经济,实现数字技术与现代制造业深度融合。全年新增战略性新兴企业7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5以上

做强四大主导产业。聚焦智能制造、新能源、纺织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四大主导产业,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实施工业技改企业40个以上高标准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物流产业园和大路口山芋加工产业园,加快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依托国家级纺织服装外贸转型基地,重点发展品牌服装、药物布鞋等。加快巨仁光伏、汉能绿色科技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推动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发展。加快中科智能制造科技产业园中国信科5G产业园等项目落地,重点发展智能机械制造、5G通讯智能装备产业。培育6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新增“专精特新”企业10家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0家以上。

培育开发区强劲活跃增长极。强化开发区、泗涂产业园工业发展“主引擎”作用,建设农机装备产业园、慈溪汽车零部件产业园、药物布鞋产业园等“园中园”。等高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引进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30个。“吃干榨尽”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支持政策,建设省际合作产业园。依托公共保税仓等平台,积极对接安徽自贸区,争创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依法赋予开发区部分经济管理权限,推进“标准地”制度改革,坚持亩均论英雄。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在建设用地、能耗双控、电力市场化交易等方面积极争取支持。鼓励开发区创新升级,争先进位,实现“保五争三”目标。

(二)坚持县城带动,统筹城乡发展

打造现代化中等城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围绕补短板,推进道路改造提升、城市防灾、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等建设。优化城区路网,建成玉兰路高架、南柳路西段、草庙路中段、茶山路、梁园路、孟山路、洼张山路、宁河路、清水湾路东段。系统谋划城区防涝排涝项目,彻底解决“城市看海”现象。规划中燃城市供热项目,完成供水管网城市规划区全覆盖。建成城北污水处理厂,谋划餐厨垃圾和医疗废弃物处置项目。围绕“水”做文章,系统梳理城市规划区内水系,建设大运河、泗水河等城市滨河景观带,利用石梁河穿城并连接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的独特优势,发展水上游船观光,实现有水皆景。围绕“绿”做文章,加强绿色建筑设计和城市风貌管理,建设运河城市森林公园、漕运公园、生态绿廊,实现“出门见绿、10分钟见园”。围绕“文化”做文章,在城市建设中嵌入文化元素,留住“城市记忆”,打造更多城市亮点和建筑精品,让“运河名城,水韵泗州”成为更加靓丽的名片。提升科技馆、青少年宫、妇女儿童中心运营水平,建设泗州大剧院、融媒体中心和职工之家。启动“撤县设市”,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

实施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加快推进三湾景苑、雪枫家园、漕运人家、衡湾景苑、运河南苑、永泰家园、御河景苑、河畔人家、翠屏山庄、博雅庄园、柳岸人家、星河湾、赵位新城等13个棚改安置小区建设,开工建设玉兰景苑和鹿鸣山庄等2个安置小区。实施财政国税宿舍楼、交通局宿舍楼、食品公司商住楼、公安局法院宿舍楼、生资公司宿舍、粮食局宿舍楼、东苑小区、广电商住楼、农行宿舍楼、二小宿舍楼、工程队小区、建材小区、泗州华都小区、学士苑小区、名仕花园小区、桃源财苑小区、南都贵苑小区、东发小区等18个小区约29.2万平方米改造工程,涉及住户2664户。加快棚改户不动产权证办理,提升小区物业管理水平,打造安全健康宜居城市。

加强综合基础设施建设。抢抓县域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补短板机遇,持续扩大有效投入。建设合新高铁泗县段和通用机场,开工高铁快速通道和机场快速通道,开启泗县“高铁时代”和“航空时代”。加强通村道路和村内主干道连接,加大农村产业路、旅游路建设力度。以水安全和水利薄弱设施建设为重点,系统谋划中小河流水系整治工程。实施灵泗输变电工程,建成电力运检中心。开工鲁宁输油管道城区段改线工程,加快天然气主干管网固镇—灵璧—泗县段建设,推进天然气“镇镇通”。建成沼气发电,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推进刘圩农光互补、石龙湖田园综合体停车场光伏、开发区屋顶光伏等清洁能源建设。

(三)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行动继续推进“百果园、花世界、绿泗州”建设工程,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构建“2410”现代农业发展体系,以南北2条现代农业示范带为依托,建设屏山花卉苗木基地、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物流产业园、石龙湖田园综合体、大路口山芋加工产业园等4大现代农业产业片区,打造金丝绞瓜、优质果蔬等10大特色种养业基地。建成粮食物流园,延长粮食物流、加工产业链。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和旱改水。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家、家庭农场330家、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15个以上。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争创国家农业现代化创新示范区。

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加快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健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构建完善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推进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实施“快递进村”工程。实施农村电网建设和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清洁村庄”行动,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优化农村永久居住点生活空间布局,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实施10个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建设,彰显皖北平原乡村之美。

(四)坚持做大做强,高品质发展现代服务业

高端发展商贸物流业。突出发展现代物流业,高效益运营物流运输产业园、农机农资物流园、新发地农批市场,谋划推进建材大市场、五金大市场、徐洪河港口物流园、通航产业园等现代物流发展载体。发展高端商贸业,围绕中央公园等重点区域,积极发展楼宇经济、特色街区和商业综合体,打造北部新城中央商务区,引导居民消费向精细化、品质化和高端化转变。集聚发展金融业,建设金融中心,提高金融机构服务县域经济特别是实体经济的能力。壮大生产性服务业规模,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力争形成业态完备、功能齐全、品牌彰显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体系,入围全省百强服务业企业实现零的突破。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系统规划全县旅游资源,高质量做好顶层设计。继续推进大运河、蟠龙山、石龙湖湿地、石龙湖田园综合体四大文旅片区建设,谋划航空旅游、工业旅游、非遗旅游、楚汉文化旅游、红色文化旅游等新业态,构建文旅爆点。发展数字创意产业,打造一流电竞中心、高沉浸式产品体验展示中心,提供VR旅游、数字博物馆等文化体验消费。重视旅游产品开发,发展大路口山芋粉丝、泗县药物布鞋、大庄豆瓣酱等特色“伴手礼”。推进旅游景点串点成线,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一日游、二日游。加强景区综合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旅游格局。强化旅游产品策划和宣传,培育文化旅游龙头企业,形成皖北最佳旅游目的地,实现旅游业发展异军突起

(五)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和谐美丽泗县

持续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全面完成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确保整改销号。持续推进大气污染综合防治,重点整治工业废气、运输扬尘、施工扬尘、餐饮油烟等顽疾,推进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持续推进水污染防治,完善跨界河流水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深入推进石龙湖、新汴河、沱河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全面消除城乡黑臭水体;重点关注新汴河团结闸、沱河关咀等6个国控断面,唐河樊集、石梁河王庄西等5个市生态补偿考核断面,确保水质达标。持续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围绕生活垃圾、危险固废、化肥农药、畜禽粪污等重点,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推深做实河湖林长制,完成闭坑和废弃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积极争创国家森林城市。

重视发展绿色经济。坚持生态项目化、项目产业化、产业效益化,培育一批以节能环保、新能源发电为代表的生态工业,以果蔬、花卉为代表的生态农业,以文化旅游业为代表的生态旅游服务业。建成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实施宝鼎年产30万吨干混砂浆项目。谋划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园、废旧物资拆解大市场,完善循环产业体系和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六)坚持改革创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持续释放改革红利。全面推进国家、省级试点改革,创造更多的“泗县经验”。围绕重点领域,探索实施一批我县特色改革项目。持续深化“放管服”,加快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健全长三角“一网通办”机制,打造省内最好、长三角一流的“四最”营商环境。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推进市场监管、应急救灾、社会治理等领域综合改革。加大财税制度改革,完善落实减税降费工作机制。切实降低市场交易商务成本,确保水电气油价格全市最低。推进国有投资公司改革,实现市场化转型。推动公共资源交易改革,确保程序规范和结果效果相统一。坚持控地价控房价“双控”目标,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现诚信企业黑红名单、惩戒机制重点领域全覆盖。

持续推进项目建设。坚持“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能耗指标围着项目走、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优化路径走”原则,把项目建设作为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抓手,年度重点调度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等5大类项目147个,总投资546.17亿元。围绕长三角一体化、“三重一创”制造业、生态环保、农业农村、服务业、教育体育、医疗养老、社会民生、县城基础设施等领域,做好中央预算内资金争取工作;围绕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农林水利、生态环保、社会事业、城乡冷链等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领域,做好政府专项债争取工作。坚持多资并进,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发挥政府投资的乘数效应科学编制泗县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物流园、泗县智能制造产业园区、泗县北部新城、各乡镇特色园区土地成片开发方案,保障县域经济发展用地需求。

(七)坚持共建共享,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让脱贫成为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开工建设泗县中学分校、三中初中部、二中改扩建、明德小学北校区、夏邱首创小学等持续增加县城学位供给;实施泗城中心校幼儿园等6所学前教育促进工程、墩集二小等6所教师周转宿舍工程;谋划泗县技师学院,推动泗县环保工程学校升格为大专,打造教育强县。发挥职教产业园作用,建设人力资源产业园、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等,推进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县建设。提升体育馆、游泳馆运营水平,举办2021年全民健身运动会,全年举办省级以上赛事3场以上,谋划石龙湖汽车露营基地、屏山户外运动基地等,推动体育强县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卫生体系建设,新建泗城社区中心医院、县级医疗物资储备中心,加快县人民医院二期、大庄、长沟、小梁等乡镇卫生院建设,推进博爱心血管医院、精神病院、儿童医院等专科医院建设,打造健康泗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医养康复中心建设,引进高端运营机构,提升养老和保障水平。规划建设国防教育训练基地,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巩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建设成果,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着力抓好综治维稳和应急管理,做好统计、科技、残疾人、融媒体、民族宗教、档案、气象等各项工作。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美好泗县更加灿烂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