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政策解读
一、编制背景和过程
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发挥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做好省“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将《安徽省“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列为省级一般专项规划,明确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编制。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21年7月印发《“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要求各地结合实际抓好规划贯彻落实。为贯彻省政府工作部署,落实国家规划,省发展改革委起草了《规划(征求意见稿)》,书面征求了两轮省有关单位和各市人民政府意见,并召开专家论证会听取企业、协会等行业专家意见。2021年12月,经省政府同意,省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规划》。
二、总体考虑
一是落实新发展理念。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将落实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等要求,具体落实到总体思想、工作原则、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上,进一步提高规划宏观指导的方向性、引领性。
二是做好全方位对接。准确领会国家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最新要求,注重吸收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国家“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省委省政府关于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的意见等政策精神,深入落实省“十四五”规划纲要,充分做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各领域专项规划的有机衔接。
三是突出系统观念。以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主线,围绕工业、社会生活、农业三大领域,从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入手,对我省“十四五”时期循环经济发展作了系统部署,促进经济社会全链条的绿色转型。
四是突出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聚焦循环经济领域亟待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了针对性举措,部署了五大重点工程和六大重点行动,在相关部分设置了6个专栏,切实提高规划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三、主要内容
规划共包括5大部分,1万5千字左右。
(一)现实基础与面临形势。包括“十三五”发展现状和“十四五”面临形势两个部分。围绕发展水平、政策机制、试点示范、科技支撑等方面,系统总结我省“十三五”循环经济发展成绩,客观分析存在问题。从推进绿色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保障资源安全等方面,深入分析“十四五”我省循环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
(二)总体要求。包括总体思路、工作原则和主要目标三个部分。总体思路,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工作原则,突出绿色引领、市场主导、重点突破、创新驱动等原则。主要目标,提出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绿色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循环发展制度体系更加健全。
(三)重点任务。一是构建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包括推进工业绿色转型升级、强化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加强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有序推进城市废弃物协同处置等5项任务和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工程1个专栏。二是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资源循环型社会,包括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提升再生资源加工利用水平、规范发展二手商品市场、推进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等4项任务和家电生产企业回收目标责任制行动1个专栏。三是深化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建立循环型农业生产方式,包括加强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强废旧农用物资回收利用、推行循环型农业发展模式等3项任务和秸秆资源化利用提升工程、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提升工程2个专栏。四是健全绿色循环流通消费体系、推动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包括打造绿色物流、推进绿色建筑发展、促进绿色产品消费、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等4项任务和全社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行动、绿色生活创建行动2个专栏。
(四)重点工程与行动。包括城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工程、园区循环化发展工程、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循环经济关键技术与装备创新工程等5大工程和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提质行动、汽车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推进行动、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专项行动、快递包装物绿色转型推进行动、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行动等6大行动。
(五)保障措施。从加强组织实施、健全制度标准体系、完善循环经济统计评价体系、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培育绿色交易市场机制、加强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健全绿色收费价格机制、强化监督管理、加强示范推广等9个方面提出政策措施,为规划顺利实施提供切实保障。
《规划》以附表形式梳理了12项重点任务的责任分工,明确了各项任务的责任部门。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