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泗县第十七届人大第四次会议第2号建议的答复
庄小林、邵落霞:
您提出的关于《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用基地》(第2号)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2019年12月1日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支持皖北重点发展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及配套产业,充分发挥皖北粮食主产区综合优势,实施现代农业提升工程,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这为我县农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建议以实施现代农业提升工程为抓手,全链条打造,全要素对接,全方位合作,高起点建设长三角优质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促进全县农业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一、通过制定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工技术规程,规范生产、加工流程,努力实现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二、培育“泗”字号知名品牌,打造2-3个在安徽、长三角乃至全国叫得响、有影响力的农业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或产品品牌。加大对品牌建设和保护的支持力度,搭建品牌产品销售推荐平台。加强在沪苏浙地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泗县农业品牌推介,提高泗县农业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公信力。
三、建设绿色农产品种养基地。依托农产品优势产业,推进我县农产品种养基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养、绿色化发展。
1.打造优势主导特色农产品。在粮食生产上,发展品牌小麦和优质高蛋白大豆;在畜禽生产上,建设一批优质生猪养殖场(基地);在特色农产品生产上,重点发展山芋(粉丝)、金丝绞瓜和设施果蔬生产。
2.大力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和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实现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强化产地安全管理。推行减量化生产和清洁生产技术,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和有机肥,控制农兽药残留,净化产地环境。推进基地标准化生产和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互认体系,促进各类追溯平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推进我县农产品在沪苏浙皖市场率先实行带标带码上市。
四、建设绿色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依托泗县国际食品加工产业园,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规模企业。
1.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对接沪苏浙人才、技术、资本等先进要素,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积极推进专用小麦、优质水稻精深加工,生产专用粉、杂粮、生态大米、山芋粉丝等主食产品。在畜禽养殖上,大力推进生猪屠宰加工和配送产业发展。在蔬菜瓜果生产上,大力发展净菜配送产业。
2.培育农产品加工领军企业。鼓励本土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鼓励和引导具备条件的成长型企业上市融资,力争形成1-2个产值过2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领军企业。
3.加强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加快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配套等建设,吸引各类加工主体进园入区集聚发展,实现农产品就地就近加工转化增值。
五、建设绿色农产品物流供应平台。坚持市场导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相结合,构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农产品市场体系。
1.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高起点引进、建设1—2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物流企业,快速融入长三角物流配送体系。发展1-2家冷链物流配送企业,出台政策支持运销企业和经纪人配套建设冷藏冷冻、物流配送、信息服务、质量检测等基础设施。加强与沪苏浙皖电商企业合作,完善冷链物流、直销配送体系,融入长三角3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
2.优化升级农村电商。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加快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动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化融合发展。推广“电商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加强农村电商企业产销对接活动。力争到2020年底,通过电商渠道销往苏浙沪地区农副产品和农产品加工品销售额占20%以上。
3.搭建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充分利用合肥、上海农交会销产品、塑品牌、建渠道、招项目的主平台作用,积极组织我县农产品参加展会,并开展联合推介活动,构建高效的合作机制,促进产品销售流通。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充分利用沪苏浙地区各类展会、博览会等平台,拓展销售渠道,不断提升泗县名优农产品在长三角地区市场份额。大力培育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发展订单和定制农业,扩大农超、农社、农企、农校等产销对接。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