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公开 > 泗县教育体育局 > 回应关切 > 主动回应
阅读人次:  
【字体:

【主动回应】2022年12月1日“百姓热线”泗县教育体育局上线对接材料

发表时间:2022-12-02 10:53阅读人次: 信息来源:泗县教育体育局
【字体:

主持人:

听众朋友大家好!今天是2022年12月1日,农历11月8,星期四,今天上线的单位是泗县教育体育局,走入直播间的领导有:县委教育工委书记、教体局局长韩昌盛,二级主任科员李荣举,基教科负责人高立祥,教研室副主任王仕文,师资发展中心主任姜成林,有教育教学管理、规范办学、学生就学、教育收费、乱办班补课、教师招聘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办理或咨询的,欢迎拨打我们的两部热线:7011820、7011830.我们首先请韩局长给大家打个招呼,并把上期线上问题反馈一下。

材料2:

2022年12月1日上线致辞

县委教育工委书记、局长   韩昌盛

 

主持人好,各位听众朋友好:

凛(lǐn)冬已至,昼夜渐寒,2022年在不经意间已经进入尾声!回顾这一年,泗县教体局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以办群众满意的教育体育为宗旨,狠抓工作落实,全县教育体育事业呈现蓬勃发展新态势。

1.抓育人、正方向,坚定不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抓实思政教育,提升学校思政课建设质量,全县开设思政大讲堂130余期,举行专题报告会30场。抓好素质教育,“五项管理”“双减”工作纳入学校的常态化管理。我县123所义务阶段学校全部参与课后服务,家长满意度98.24%。抓活家校共育,全县327所各级各类学校建立了定期家长会制度,召开家长会3000余班次。

2.抓质量、促提升,推动教育体系向更高层次发展。教学质量有提升,2022年全县申报省级课题9项、市级课题81项。市级教育教学论文评选获奖578人次,优质课评比获省级奖10人,市级奖193人。30名学生在省级物理、化学等竞赛上获奖。体育质量有突破,重视体教融合,泗县三中女子足球队在第十五届省运会上进入四强,实现宿州市历史突破。职业教育质量有跨越,2022年职教高考中,环保工程学校本科上线36人。

3.抓民生、增福祉,落实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本要求。落实财政教育投入“两个只增不减”,支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膳食补助资金5194万元,学校补助类8909.01万元,学生资助补贴3595.05万元。深入推进教体系统“安心托幼”“快乐健身”“老有所学”三项暖民心行动,为31个城市小区,36个行政村配建健身设施;新增托位849个,幼儿园学位1530个,全面开展幼儿园延时服务;在镇(街道)、村(社区)挂牌老年学校77所,中心学校、完小挂牌老年学校40所。持续改善办学条件,新建、改扩建6所幼儿园,开展3个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和能力提升项目,对75个校舍进行升级改造。

4.抓安全、守底线,切实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严抓校园平安,我县各类学校实施校园封闭管理100%,安保器材配备100%,视频监控100%,一键报警与公安联网100%,城镇学校护学岗100%,保安配备100%。狠抓长效机制,开展校园及周边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等行动;强化值周边、值校门、值厕所、值监控、值寝室“五值”管理。常态化开展核酸抽检。紧抓防溺水工作,督促各个学校对学生开展防溺水宣传,印发致家长一封信近18万余份,防溺水即时贴16000份。

5.抓纪律、净生态,着力打造风清气正的教师队伍。抓实抓细,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整治行动,开办师德大讲堂,全县6000余名教师走上讲堂。抓严抓紧,强化作风建设,重点对巡视巡察反馈、违规补课、违规收费等问题进行督查。抓早抓小,强化防患未然,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禁止在公务活动中饮酒的通知》等文件,正风肃纪、廉洁从教。核查各类信访问题40余起,查实违纪违规行为10起,降低岗位等级处分6人;诫勉谈话、警示谈话2人。

我们坚信,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初心,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一定能谱写出不负人民教育体育新篇章。

 

 

 

 

 

 

材料3:

主持人:2022年11月1日“百姓热线”,县教体局共接听热线4个,现将办理情况反馈如下:

韩昌盛局长:1、手机尾号2765的听众朋友反映泗县第三中学初中部一班有80-90名学生,学生多,有的学生花8000-15000元进泗县第三中学就读。县教体局答复:按照规划,泗县第三中学北校区今年9月份应交付使用,但因疫情原因,目前校舍主体工程已完工,预计2023年春季开学将投入使用,届时,泗县第三中学将对现有学生进行分流,泗县第三中学大班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至于群众反映泗县第三中学有部分非本学区学生就学,存在违规招生问题,教体局相关股室经核查:泗县三中严格按照教体局下发《2022年农村居民子女到城区就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明白纸》进行招生,没有发现有学生花8000-15000元进三中就学情况。与反映人沟通,反映人表示因工作忙,不愿意当面接受调查,但电话表示:反映内容为反映人听群众一起聊天随口所说,并没有真正指向。反映人借教体局上线时机,想让教体局加强对学校、教师及招生工作的管理。教体局要求泗县三中同步成立核查小组,继续自查自纠,进一步加大对教职工队伍的管理,规范招生行为。同时,教体局要求全县中小学继续深入学习《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以及《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进一步引导全县教师恪守职业道德,提升教师形象。

2、手机尾号2159的听众朋友咨询学生在学校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能不能与新农合重复报销?县教体局答复:学生因发生意外伤害住院,新农合不能报销,保险公司可以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报销;学生因一般疾病住院的,可以在新农合报销以后,将学生住院相关材料复印后交保险公司进行再次报销。线下已与咨询人联系并反馈相关情况,咨询人比较满意。

3、手机尾号6469的听众朋友反映其女儿5年前在泗县实验学校初二年级就读,后跟男人离开校园,是学校责任还是家长责任?县教体局答复:经核实,2017年其女儿(巩雯雯)在泗县实验学校读初二,时任班主任刘立超,根据刘立超回忆:其女儿(巩雯雯)读到一半就辍学了,随其叔爷到南通打工,后在南通恋爱结婚成家生子,现仍居住在南通。2020年其女儿(巩雯雯)与原班主任刘立超联系并送其弟弟到实验学校读书。线下已与家长沟通相关情况,家长比较满意

4、手机尾号6469的听众朋友反映其儿子跟同学在学校打架,教师打学生一巴掌,其妻子和教师说:学生有什么错跟我说,我来处理。教师现在和学生哥哥姐姐沟通交流,不和家长联系。

县教体局答复:据了解,该生家长平时较忙,应酬较多,疏于和学生沟通交流,学生哥哥姐姐平时较关心学生在校情况,经常和班主任联系。县教体局要黄圩中心校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家长表示满意。 

材料4:

作为学生家长,怎样做才是一个称职的家长,应该如何配合学校、老师做好孩子的教育,广大家长都非常关注,有时候也很苦恼,请李荣举主任给我们广大家长宣讲一下有关知识?

李荣举:

一、对孩子的习惯养成要“近视”。家长明白:好习惯成就好人生,好陪伴成就好习惯。习惯养成,我们要做到

1. 小处着手,细处着眼。

建议广大家长要从近处着力,认真抓好每一件与学生习惯养成有关的小事情。不仅仅包括作业习惯、作息习惯,还包括劳动卫生习惯、待人接物习惯,甚至还包括物品摆放习惯等等。经常听人说,老师喜欢小题大做,更有甚者说老师是没事找事。比如在学校门口,曾听到一个学生的妈妈气呼呼的打电话给学生的爸爸说,“别跑了,别过来了,我以为啥大不了的,不就是什么作业没有按时交吗!”抱怨之情溢于言表。很显然,家长对孩子这种交作业拖拖拉拉的坏习惯不以为,对老师的严格要求表示不屑一顾。也许这位家长关注的是将来孩子能够有大作为、大成就、大发展,不应该纠结于眼前的这些细枝末节甚至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但是,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现在一屋不扫,将来又何以扫天下呢?正是今天的许许多多的“小”,才可以成就或者毁掉明天的“大”,小和大是可以转化的。

2.成于坚持,败于废止。

广大家长明白:在前进的路上,为什么选对方向的人比比皆是,而成功的人却寥寥无呢?很多人方向选对了,但没能坚持下来……习惯养成,不仅需要小处着手,还需要持之以恒,长期坚持。有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好习惯一旦产生,就会影响人的潜意识,进而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你的行为。我国伟大的科学家竺可桢先生,从小就养成了一种认真观察自然界变化好习惯,并将之认真记录下来,这种记观察日记的习惯坚持了几十年。一直到他临终前,仍然用颤双手在坚持记日记,在记录身边天气的变化和植物的生长情况。也正是因为这种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成就了优秀,成就了卓越,成就了一代伟大的科学家。“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成功的秘诀,其实很简单,把简单的事情持之以恒的做下去,我们就有可能从平凡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

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临渊羡鱼,不如归而结网。家长们要明白:道理的价值与意义不仅仅在于知,关键在于行,知性合一,方能至善。成功与平庸之间的不同,就在于能不能把道理转化为实际行动。合抱之木,从毫末开始,九层之台,从垒土开始,行路千里,从脚下开始,习惯养成,从现在开始,从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开始,在前行的路上,我们做不了雄鹰,但我们哪怕是做一只锲而不舍的小蜗牛,按照正确的方向持之以恒的走下去,同样也会成功的。因为成功到达终点的,不一定是走得最快的人,而往往是那些朝着既定目标不停坚持走着的人。

总之,习惯养成要小处着眼,细处着手,近处着力,长期坚持。希望家长高度配合学校,规范学生每一天的言行举止,把眼前的事情做细、做实、做好。不怕无能,就怕无恒,坚持到底,就是胜利,落到实处,就是效益!

第二,对孩子的成长问题要远视。

“双减”政策的宗旨是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没有成绩就过不了今天,没有成长过不好明天。当成绩与成长撞车的时候,建议家长不要单一的盯着成绩,而忽略了成长。

1.风物长宜放眼量。家长们要知道,学校不仅是一个学习的地方,更是一个孩子全面成长的地方。学生在学校受教育期间,不仅收获分数,还要收获人生态度,不仅收获成绩,还需要收获成长。风物长宜放眼量,这是毛主席的诗句,这诗句告诉我们,许多事情都需要立足全局,放眼未来。特别是对于孩子的成长问题,我们要远视,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成长。特别是在“双减”政策出台的背景下,建议广大家长更应该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发展观,与学校一起为孩子愉快幸福地成长保驾护航。

2.多方并举促成长。家长们要明白:成长是不等人的。为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有些家长抱怨说学校的活动太多了,占用了学生大量的的时间,太可惜了,甚至有人在清明节扫墓时请假,在秋季运动会时请假……不错,单单从成绩而论,我们现在开展的许多活动是带不来效益的,但是,为了孩子以后的可持续成长,我们就应该不惜拿出大量的时间,把该做的事情不折不扣的做好。

3.寒露种麦正当时。在中原大地上有一句农业谚语是,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现在学校所做的,就是在该播种的季节里,把麦子认真的种下去,哪怕学校对这片庄稼地的管理时间,只是能到第二年的清明节,或者甚至只是管理到春节前后,学校根本收获不到麦子,收获只是遥远的以后的事情,但是学校仍然要拿出财力、派出人力、供出物力,在该播种的季节里,不折不扣的把该播的种子种好,把该浇的水浇透,把该施的肥上足。建议广大家长对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要大力支持,全力配合。

总之,在前行的路上,风物长宜放眼量,要立足于全局,放眼于未来,既要成绩,又要成长。请广大家长坚定不移的相信学校、配合学校,落实好每一项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具体工作。

第三,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难题要“俯视”。令人头疼的家庭教育问题,并不可能因为“双减”政策的出台而自动消失,更不可能因为我们的有意回避而有所减少。对于教育孩子中遇到的难题,我们要坚决相信,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问题总是能解决的。

1.俯视困难的前提是信心。

广大家长明白:有信心在,希望总是会有的。很多情况下,往往是家长在我们老师之前先丧失了信心,先放弃了孩子。把教育比作一棵大树,家庭教育就是根基,学校教育就是枝叶,根基死了,枝叶是不可能开花结果的。

2.解决难题的基础是懂得。

广大家长明白:特别是对于逆反期的孩子,光有爱心和情怀是远远不够的,还得懂孩子。家长需要多辅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心声,好沟通是听出来的:从合法到合格,家长还需要不断加强学习,了解孩子们的学业特征、年龄特征,并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

3.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关系。

广大家长明白:要先处理好和孩子的关系,再解决孩子身上的问题。“双减”之前,很多家长在剧场效应的裹挟下,只关注成绩而造成的紧张的鸡飞狗跳的亲子关系,让家长早已乱了方寸。“双减”政策的出台为缓和亲子关系创造了契机。孩子亲其亲,方能方能信其道。想办法让孩子接受我们对他的爱和帮助,我们的教育才算是成功的。

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问题,一定会解决的,孩子,一定会长大的。总之,对教育孩子中遇到的难题要俯视,相信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第四,对学校的各种规则要“仰视”。

1.建议不要总是对学校的规定去怀疑什么。

学生信其师,才能信其道。当家长对学校不信任时,将会直接导致学生不信任老师,即便是再优秀的老师对孩子的教育也将会是低效的,毫无疑问,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一种伤害。要相信学校的各种规定,都是经过学校的反复论证后决定的,都是为了孩子的成长。即便是对学校的某些规定有不同的看法,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体现出来,可以私下和老师进行交流。

2.建议家长做仰视学校规定的第一榜样。

家长有榜样,孩子就跟上。大量生理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父母身体力行、言传身教留在孩子心灵深处的“父母意识”,将会影响人的一生。作为家庭教育主体责任者的家长,不仅要做尊重孩子成长规律的第一教师,要做耐心陪伴孩子的第一伙伴,还要做通过言传身教影响孩子的第一榜样。对于学校的各项规定,只有家长仰视,学生才会重视,只有家长心存敬畏,学生才可能心生敬畏,只有家长在态度上不折不扣,学生在落实上才会不打折扣。

第五,对班风的隐性作用要“透视”。“双减”之前,家长普遍对成绩关注的多,对班风建设关注的少。我们要让家长明白:班风的作用是隐性的,是无形的,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熏陶、教化和引领作用。建议家长:

1.不仅关注成绩更应关注班风。家长对成绩的好坏关注的多,对班风的隐性作用却关注的少。班风与成绩的关系,如同葫芦与叶子的关系,我们只关注成绩不关注班风,就如同种葫芦的人只关心葫芦,叶子生虫了也不去管理。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一个葫芦也没保住。所以说,没有良好的班风,就没有理想的成绩。

2.不仅关注个体更要关注集体。任何人都不可能是一座孤岛。《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且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墨子》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环境使然,没有优秀的集体,很难有出色的个体。

3.不仅在于口头更应付诸行动。

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都会讲,但我们往往重口头而轻行动。理解是最大的支持,行动是最好的开始!建议广大家长:

(1)支持学校的每项活动。

(2)配合老师的各项工作。

(3)关注群里的具体要求。

(4)鼓励孩子热爱班集体。

(5)积极为班级提供帮助。

(6)群里不传负能量的话…·…

总之,家长要透视班风作用,协助营造班风!道理人人都懂,关键在于行动!

第六,对问题学生出现的反复现象要“凝视”。

教育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事情,特别是对逆反期孩子的教育,我们更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也许,刚刚教育过,又反复了,这也是很正常的。对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反复现象要凝视,凝视是一种要高度关注,是一种要耐心等待,是一种要不离不弃,

(1)需要擦亮一双慧眼。在不离不弃的凝视中,要擦亮捕捉孩子天赋的慧眼,尊重个性差异,培养孩子的特长爱好,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2)需要确定一种目标。有以位试图横游莫吉利海峡的游泳运动员,快到岸边时却放弃了。他之所以放弃,不是因为冰冷的海水,也不是因为体力的不支,而是因为弥漫的大雾让她根本看不到海岸在哪里,没有目标是独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学生一起制定一个近期目标。行有目标,才能赶有方向。

(2)需要打消一种顾虑。

建议家长千万不可以有这样的顾虑:孩子那么不争气,那么不懂事,他的成绩又那么差,不好意思和老师联系。要知道,表现差、成绩差是并不会因为我们的回避就自行消失,甚至反而更差。每一位问题学生的背后,不光有一对需要帮助的父母,还有一群不离不弃的老师,请坚决相信,不管怎样,老师都会和家长一起想办法的。

总之,建议家长对孩子的习惯养成要“近视”,对孩子的成长问题要“远视”,对教育的各种难题要“俯视”,对学校的各种规则要“仰视”,对班风的隐性作用要“透视”,对学生的反复现象要“凝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