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政协泗县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128号提案的答复
赵聪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双减政策监管落实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2021年7月份以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着眼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认真谋划安排,从严从细落实,“双减”工作扎实推进。
一、工作开展情况
1.组织领导有力有序。成立县“双减”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五个工作组,具体承担面向全县中小学的“双减”工作任务;建立专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召开“双减”工作专题会议,部署推进“双减”工作。印发《泗县中小学课后服务实施方案》(草案)《关于加强校外培训机构日常监管和强化风险排查有关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全县校外培训机构严格落实“双减”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安排部署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工作。
2.校内作业提质增效。结合“五项管理”“课后服务”,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在严格落实各学段作业总量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量”“度”“类”“质”,做到数量合理、难度适中、类型多样,书面性与生活性相结合、探究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弹性与个性相结合,在减量增效提质上见成效。各校严格控制作业数量,不断提升作业质量。例如:墩集中心学校作业设置精准,既考虑“量”,又考虑“度”,还考虑“类”,做到了数量合理,难度适中,类型多样,书面性与生活性相结合、探究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弹性与个性相结合。灵童学校把作业设置设计纳入学校教研计划,指导操作性强。雪枫小学教育集团对学生作业布置统一管理,创新作业设计形式,做到总量适中,难度适宜,科学合理,精选细编,分层设计软性作业。泗县第二中学在学生作业订正环节上要求整理错题集。部分学校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上不仅有可行的管理细则,对部分学科作业布置与批改,作出了具体明确的质和量的规定,还定期检查、评比,结果与教师的教学绩效考核挂钩,作业管理比较规范。坚决杜绝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让家长检查或批改作业等现象。
3.校外培训彻查严管。组织教体、市场监管、公安、文旅、住建、消防等部门,成立4个督查组,对全县校外培训机构进行督查;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要求各镇组织做好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工作。严格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特别是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引导积极转型,关停取缔不合规培训机构128家,现有证照齐全的学科类培训机构37家,最大程度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
4.课后服务家校协同。有效实施各种课后育人活动,引导学生自愿参加课后服务,按照“一校一案”要求,指导各校制定课后服务实施方案,不断提升学生素质,减轻家庭家长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在校内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目前,我县义务阶段123所学校全部参与课后服务,建成123个家长学校和网上家庭教育平台,家长满意率达96%以上。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少数寄宿制学校(主要是初中学校)睡眠管理及课后延时服务安排不科学。一是普遍存在早晨统一安排教学活动,晚自习时间较长;
2.部分中小学因师资问题,课后延时服务仍以作业辅导为主,社团活动较少,甚至上新课;仍存在个别学校一、二年级布置课外作业情况,有的甚至让家长督促完成;
3.作业设置缺少层次性,全班一个标准和要求的现象还普通存在,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少,毕业班学生书面作业量总体上还显偏重;
4.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中“营转非”转型变更营业执照需要办理办学许可证,但目前尚未明确非学科类办学许可审批部门。
5.校外培训机构审批涉及部门多,监管力度不够,需要尽快明确校外培训机构转型细则和标准,进一步规范审批流程。
三、下步工作打算
县教体局将针对“双减”工作文件要求,按照《宿州市全面推进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统筹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延时服务工作,按照城乡学校实际,指导落实课后延时服务时间和内容,鼓励多角度挖潜、突出“五育并举”、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县级部门联动,加快校外培训机构“营转非”进度,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其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将减轻学生参与校外培训负担落实落细,家校共育,让教育回归学校;强化督导,落实问责。实施每月一次常规督导,针对所督导学校对上级文件精神拿不准、吃不透、学不深,缺少制度建设,实施方案可操作性不强,落实措施不到位,宣传手段不丰富的情况,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力的学校,按照《教育督导问责办法》严肃问责,并在下一次督导中严格复查;再次,加强学生安全管理。全县中小学校制定了课后服务方案、课后服务安全预案,招募课后服务志愿者,加强对学校课后服务学生和不参与课后服务学生安全管理,同时加强对师生安全教育和安全演练,确保师生课后服务期间安全,坚决杜绝校园安全责任事故。
感谢您对教体事业的关注和支持,并欢迎今后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