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泗城第一小学课程设置规划方案
泗县泗城第一小学课程设置规划方案
学校课程规划是学校课程开发与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我校根据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探索、实施适合学生成长发展的课程结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育方法,全面推进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的框架内,制定《学校课程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加强学校课程建设。坚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为核心,注重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发展特点,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发展机会。通过课程内容的更新和优化,引入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加强课程评价和反馈机制的建设,确保课程的质量和效果。通过课程的规划和实施,推动学校的整体发展和提升。
二、课程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依据据国家、省、市、县教体局指导性文件和学校的育人目标,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发展需要和学校的课程资源,突出本校课程特色,经学校课程组织机构集体审议,初步确定我校学校课程的总体目标是: 通过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与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丰富而适性的课程,使学校课程结构更合理,学校特色更鲜明;使教师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更新、教学手段进一步优化,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终身学习的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国家课程开设。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安徽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方案要求设置课程。学校制定了《泗城一小课程规划方案》,开全开足国家课程科目,特别是信息科技、体育与健康、艺术、劳动、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不随意增减、占用课时。
2. 规范开设地方课程。按照《安徽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要求,地方课程三至六年级每周1课时。体现教学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
3.开发丰富的校本课程。一是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开好地方课程,同时开设校本课程。校本课程一至五年级每周2课时,六年级1课时;二是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根据教师的不同才艺,学校又开设的多个社团活动,丰富了校本课程,开发了学生的潜能,更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提高活动的时效性。
三、课程规划原则
课程规划原则是制定和实施课程规划时需要遵循的基本准则,以确保课程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1. 目标导向:课程规划应明确设定学习目标和预期结果,确保课程内容和活动与目标相一致,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期望。
2. 系统性和连贯性:课程规划应合理组织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确保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连贯性,避免内容重复或脱节。
3. 综合性:课程规划应兼顾学科知识、技能培养和综合素质教育,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科学性:课程规划应以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为基础,确保教学过程科学、系统和有效。
5. 适应性:课程规划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能力和发展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6. 连续性和可持续性:课程规划应具有连续性和可持续性,确保学生在不同学段和学科之间有良好的过渡和衔接。
7. 创新性:课程规划应鼓励创新,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
8. 实践性:课程规划应注重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和体验的机会,培养其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 评价与反馈:课程规划应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对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并收集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以调整和改进课程规划。
四、课程设置内容
学校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规定课程的同时,积极探索和开发学校的自主课程,开足开齐三类课程,不断丰富学校课程门类,以满足每个学生参与各类学习活动的要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创设丰富、快乐的校园生活。通过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更新和优化课程内容,提高教育质量。注重课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确保课程的实施效果和资源利用效率。
(一)国家课程设置
义务教育课程周课时分配示例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道德与法治 |
2 |
2 |
2 |
2 |
2 |
2 |
|
语文 |
7 |
7 |
7 |
7 |
7 |
7 |
|
数学 |
4 |
4 |
4 |
4 |
5 |
5 |
|
外语 |
|
|
2 |
2 |
2 |
3 |
|
科学 |
1 |
1 |
2 |
2 |
2 |
2 |
|
信息科技 |
|
|
1 |
1 |
1 |
1 |
|
体育与健康 |
4 |
4 |
3 |
3 |
3 |
3 |
|
艺术 |
4 |
4 |
4 |
4 |
3 |
3 |
|
劳动 |
1 |
1 |
1 |
1 |
1 |
1 |
|
综合实践活动 |
1 |
1 |
1 |
1 |
1 |
1 |
|
地方课程 |
|
|
1 |
1 |
1 |
1 |
|
校本课程 |
2 |
2 |
2 |
2 |
2 |
1 |
|
周课时 |
26 |
26 |
30 |
30 |
30 |
30 |
说明: 1.三至六年级语文周课时中包含每周1节书法课。 2.班团队活动原则上每周不少于1课时。可整合劳动技术、社会实践等开展劳动教育,或整合社会实践、探究型课程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侧重跨学科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心理健康专题教育可与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 |
社团课程
五、课程实施
(一)加强课程规划的宣讲、解读,引导教师深刻理解课程整体育人功能,进一步明确学校课程建设目标、育人目标的定位,明确教师自身的努力方向和所需承担的课程建设任务。
(二)编制学校课程计划,每学年制定《学校课程规划方案》扎实落实课程目标,并在实施与实践中不断优化课程结构,统整课程内容,增强课程链接的紧密度。
(三)注重队伍建设。学校课程规划实施的主体是教师,学校要通过校本培训、实践指导、教师相互间的经验交流、专家辅导讲座、教学沙龙活动等方式,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开发教师的多元智能,促进教师多元发展,不断提升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课程执行力。
(四)强化学校课程实施的过程管理。
1.成立课程规划领导小组:
组 长:叶秀媛
副组长:程 营 贺 鹤
组 员:学科组长 年级组长 科任教师
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将承担课程建设方案的制定与实施、课程实施过程的管理、课程实施指导、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等职责。
2.建立健全课程实施的质量保障体系,按照分层管理的要求,建立上下协调的教学组织系统,即:校长——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教师。明晰各级组织职责、权力以及相互关系,强化学校行政系统的质量管理责任,通过教学课程实施指导、教学目标落实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监控等办法加强对课程实施质量的全程管理。
3.优化教师教学评价机制,通过公正、公平、科学、合理的多元评价条例,营造良性的竞争氛围,促进学校课程的建设与管理。
(五)组织实施
1.课程老师分析学情,确定目标,选择内容,撰写课程讲义,交课程开发小组审议。
2.每次课前备出简案,课程开发小组定期检查、督促。
3.每次上课时间,课程开发小组进行检查,登记上课人数,检查课堂纪律,了解教学内容,切实保证学校课程质量。
4.针对课程实施中的具体问题,定期召开学校课程教师的研讨会,进行总结、交流、探讨,确保课程内容顺利实施。
5.每期召开一次学生、家长代表会议,倾听他们对课程内容及实施的意见,并反馈给上课老师。修订、完善课程内容,调整实施方法。
6.对个别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课程开发小组及时给予引导、帮助,共同商量解决办法。
7.每期末教师对自己执教的课程进行自我评价、总结经验、撰写论文。
六、校本课程的评价与管理
1.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寻求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的创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评价过程中,积极尝试档案袋评价、表现评价等多种方式。倡导教师的合作与共享,引导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自觉地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品质。
2.学校将定期对各门校本课程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和审议,以改进校本课程的品质。评价主要参照教师的自我评价和同行审议,同时参照学生的课程满意度调查和学生家长的课程意见。
3.学校划出部分经费作为校本课程开发专项基金,专款专用。学校及教师应充分利用、挖掘校内已有的资源,以及积极开发校外的课程资源。
七、学校课程建设保障措施
(一)学校要有坚定明确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独特的发展方向。
(二)学校要组成以校长为核心的学校课程规划组织机构,群策群力,民主开放。
(三)经常组织学习和培训,促进教师课程知识和技能的不断提高。
(四)学校制度一系列学校课程管理制度和改进制度,建立学校课程内部监督机制。
(五)定期进行课程的教和学的评价,推进其深入持久进行。
安徽省泗县泗城第一小学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正在阅读:泗县泗城第一小学课程设置规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