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科技局2021年度工作总结和2022年度工作计划
2021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泗县科技局坚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一、2021年工作亮点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取得新进展。全年新增高企15家,总量42家,总量位居全市第二,增幅位居全市第一。
(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全年累计核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为61.3%,高于全市累计增加值增速37.7个百分点,居全市各县区首位。
(三)技术合同登记和科技成果登记迈上新台阶。全年企业吸纳技术合同交易额180297.65万元,登记科技成果287项,均位列全市第一。
(四)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获得新成就。规上企业研发经费支出2.46亿元,较上年增长160.1%,总量居全市县区第二位,增速居第一位。
(五)企业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现新突破。安徽快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合作的“新型‘药食同源’中草药在替代抗菌素方面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项目获批安徽省重点研发长三角联合攻关专项,省财政资助资金50万元,是全市唯一获批的长三角联合攻关项目。
二、2021年重点工作落实情况
(一)强化顶层设计,支持创新发展。出台了《泗县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的意见》(泗政秘〔2021〕21号)、《泗县科技特派员管理办法(试行)》(泗科〔2021〕19号)等科技创新政策,编制《泗县“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为推进我县科技创新工作提供政策保障。小荷农业获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奖励24万元。新虹纺织、和佳医疗分别获得市研发经费奖补13万元和8万元,有力提升企业创新投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强化招才引智,助力项目承接。一是积极培育高层次人才团队。招引汉和无人机廖娟博士团队、新虹新材料王永红团队到我县创新创业,廖娟博士团队获批市级B类高层次人才团队。二是加强众创空间孵化器建设。宿州道泽科技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运营的“泗县车创园众创空间”获市级众创空间备案。三是组织申报科技项目。宿州共福园畜牧养殖有限公司获批2021年度安徽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项目。安徽新虹纺织获批2021年度省重大专项。安徽高坚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获批2021年度市科技计划项目。
(三)强化科技交流,推动成果转化。一是助力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引导快康生物、高坚机械等企业与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提升企业科技研发能力;组织甘滋罗、伟达农机、共福园等企业与南京农业大学对接技术需求。协助县委组织部组织合肥工业大学师生70余人走访调研飞凯电子、和佳医疗等企业,了解企业产品技术创新和人才需求,为进一步开展产学研合作打下良好基础。二是组织企业参加新技术新产品推介会。组织甘滋罗、新虹新材料等5家企业参加2021年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组织高坚和天渥2家企业参加2021年首届淮海经济区科技成果对接会。
(四)优化营商环境,营造创新氛围。一是积极开展“四送一服”。全年走访调研企业100多户次,召开企业研发费用归集、高企培育、项目申报等政策培训会十余次,兑现市财政奖补资金557万元。泗县伟达农机具有限公司、安徽金皖泵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得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宿州赛区二等奖、优秀奖,泗县伟达农机具有限公司进入安徽赛区半决赛。二是开展科普宣传。成功举办2021年泗县科技活动周,组织新虹新材料、和佳医疗等多家企业集中进行新产品展示与推广,现场接受政策咨询。3名选手参加“2021年安徽省科普讲解大赛”分别获得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
(五)发挥支撑作用,助力乡村振兴。一是实施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行动计划。共选派省、市、县三级科技特派员99人,定点帮扶行政村或农业企业,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活动。二是培育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人才。组织实施一批乡村振兴专项和农业领域重点研发项目,引导科技人才服务下沉,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
三、2022年工作谋划
2022年县科技局将以创建省级创新型县为目标,开展研发投入攻坚、科技成果转化提质扩量、高企加速成长、“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创新和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五大行动,不断构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一)聚焦高质量发展,重点抓主体创新。一是加强省级创新型县建设。注重与省、市科技部门沟通协调,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力争首创首成。着手制定《建设省级创新型县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任务分工及完成时限等。二是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加速成长行动。围绕我县四大主导产业和两大特色产业,对照高企认定标准,列出问题清单,分类施策,助推高企加速成长。全年新增高企10家以上。三是实施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坚持尽统与扩面双管齐下,采取举办培训班、上门指导等方式,引导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辅导做好研发经费归集,做到应统尽统,提升报统质量,及时兑现研发奖补经费,进一步树立激励创新的政策导向。力争较上年研发费用归集增长50%以上。三是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提质扩量行动。积极参加中国(安徽)科交会,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成果转化链条,培育发展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转移人才队伍等,引导创新主体转移转化科技成果,力争全年科技成果登记达300项,技术合同成交额登记达20亿元。
(二)聚焦乡村振兴,重点抓“两强”创新。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抢抓宿杭两地结对合作新机遇。一是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创新行动。重点支持企业与长三角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农业育种、特色种养等农业科技攻关项目。围绕山芋、草莓等特色种养殖种苗产业,引导小荷农业、新联禽业等与浙大、省农科院、安农大、南农大等高校科研院所开展脱毒山芋、无抗蛋鸡等种苗繁育核心技术攻坚,努力培育一批“泗字号”优质种苗。引导泗县粮食物资储备局大路口粮库联合山东建筑大学开展储粮保质技术攻关,依托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园等载体和泗州拖拉机、汉和智能装备等龙头企业,鼓励与长三角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促进大马力拖拉机、无人航空植保机、深耕机、精密播种机等各类型农机产品及配件的设计、研发,完善创新链条、集聚培养人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促使农机装备制造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二是实施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行动。健全科技特派员选认制度,选认省市县级科技特派员,实现科技特派员创业和技术服务行政村全覆盖,引导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服务由一产向二、三产业拓展,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推荐申报一批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探索试点建设县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支持引导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围绕区域主导和特色产业,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培训、人才培养、创业辅导等服务。三是推进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5月份科技园区到期验收,积极与省市对接,牵头做好验收材料审查、现场考察等环节工作,确保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三)聚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点抓招才引智。主动把招才引智作为培育创新主体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一是开展产学研,柔性引进人才。围绕八大重点产业,深入企业摸清技术需求,人才需求,深度对接长三角,与南京农业大学、浙江大学等大院大所开展合作,引导企业合作共建研发机构、联合实施科技计划项目等,柔性引进科技人才。二是积极招引创新平台。围绕我县特色产业、主导产业,重点与杭州市孵化器运营企业对接,招引有实力的企业到我县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孵化本土企业,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支持园区及重点企业在杭州市设立企业科技孵化器、科创“飞地”等创新平台。三是鼓励支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围绕新材料、智能制造等主导产业,招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先进或国内一流水平科技成果的科技人才,在泗创办公司或与县内企业共同设立公司。支持汉和无人机廖娟博士团队申报省级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
(四)聚焦优化营商环境,重点抓创新生态。一是加强政策体系建设。围绕县委、县政府即将出台的《泗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进一步细化实化科技创新措施,从制度层面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环境。二是举办科技活动周。联合宣传部、科协等多家单位集中宣传科技创新法规政策,集中展示我县企业的新产品、新技术。三是组织企业参加省市创新创业大赛。积极组织企业参加省市创新创业大赛,展示我县企业创新创业实力,搭建企业交流学习平台,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培育发展新动能。四是积极申报省级科普基地。积极组织县科技馆、博物馆、气象台、石龙湖湿地公园申报省级科普基地。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