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解读】《泗县财政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的解读
一、出台背景和依据
为开启我县全面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泗县,打造“运河名城、水韵泗州”。依据《安徽省财政厅关于编制财政“十四五”规划的通知》(皖财综〔2019〕1362号)文件精神,制定并印发了《泗县财政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财综〔2021〕1号)。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泗县“十四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加强财政资源统筹。着力支持构建现代经济体系,着力推进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发展,全面深化财税改革,增强财政可持续发展能力,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打造运河名城,水韵泗州”,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泗县提供财税体制保障、财税政策支持和综合财力支撑。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2019年12月,成立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明确具体任务分工。研究制定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建立规划编制工作的横向纵向和内部沟通协调机制;印发规划编制工作通知,部署启动规划编制工作。
2020年1月至5月,总结“十三五”财政改革发展成效与经验,深入分析“十四五”财政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科学提出“十四五”财政改革发展任务举措,编写形成“十四五”财政规划纲要初稿材料。
2020年6月至9月,围绕加快现代财政制度建设和支持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泗县建设等方面,研究提出财政“十四五”规划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编制形成财政“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
2020年10月至11月中旬,广泛征求财政系统、相关单位和社会公众等部门的意见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财政规划纲要。
2020年11月下旬至12月,按程序报经县政府审定后上报市财政局,同时印发组织实施。
四、工作目标
(一)财政收入目标。通过对“十三五”时期全县财政收入增长情况分析,根据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确定的地区生产总值等各项经济指标,以及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奋斗目标,“十四五”末,财政总收入力争达到19.27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稳步提升,财政收入质量进一步提高。
(二)财政支出目标。预计到2025年,全县财政支出将超过77.9亿元,年均递增5%以上。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科技等支出达到法定增长比例,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达到国家规定比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支出、社会保障、医疗与环境保护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明显提升。
(三)财政管理和改革目标。坚持质量效益,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全力支持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坚持补齐短板,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全力支持乡村振兴和改善民生;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预期管理,加强风险防控,全力保障财政经济平稳运行。
五、主要任务
(一)提升财政实力,大力支持经济发展。推进依法治税,实现应收尽收,注重收入的质量和效益,确保财政收入任务顺利完成。加强对主要行业和骨干企业的调查研究,密切跟踪宏观经济和税制改革对收入的影响,积极培育和涵养财源。三是进一步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加大力度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工作,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大力支持县域经济和园区经济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优化支出结构,切实保障改善民生。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按照国家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在坚持提高工作效率的前提下,将部分岗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实施,以减少人员经费开支。严格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有关规定,按照国家的有关标准及要求进行办公设备的配置,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管理。严格编制“三公”经费预算,积极推进“三公”经费向社会公开,加强纪检、财政、审计部门对“三公”经费的监督检查,完善部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强化支出报销审核,将“三公”经费控制到一个合理的水平。
(三)深化财税改革,提升财政管理水平。严格落实预算法,从严控制预算追加,无大事要事急事一般不追加预算。积极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开,细化政府预决算公开内容,扩大部门预决算公开范围,加大“三公”经费公开力度。同时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支付行为,促进财政资金安全、高效、透明运行。
六、创新举措
(一)坚持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突出规划的战略性、宏观性、指导性和操作性。体现财政特色亮点,整体谋划未来五年发展布局,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出可行思路举措;
(二)坚持目标导向、明确任务。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县战略决策部署,厘清财政目标任务;
(三)坚持底线思维、创新思维。主动应对形势变化,增强忧患意识,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着力推动财政改革创新;
七、落实措施
(一)大力支持经济发展,着力培植壮大财源。贯彻落实关于鼓励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及支持电子商务发展的相关政策,大力支持机械电子、环保设备、农副产品加工、品牌服装等主导产业发展,培育财政收入新的增长点。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积极争取省政府扶持民营经济发展资金及省担保集团参股资金,壮大担保实力,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建立面向民生工程的公共财政支持体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公共财政的优先方向。坚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建立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教育财政投入保障机制,确保财政对教育的投入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的要求。
(三)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加强政府债务管理。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按照全口径预算的编制要求,严格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增强预算支出的及时性、均衡性和有效性。健全完善联系服务人大代表制度,及时报告预算执行情况、政府投融资计划落实情况、政府性债务管理情况以及预算收支调整情况等,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
(四)强化财政监督管理,提高依法理财水平。贯彻落实《安徽省财政监督条例》,加强专项监督检查和会计信息质量监督检查,加大预算支出绩效监督力度,加快财政支出监督体系建设,推进财政内部控制机制建设。
(五)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优化机关工作作风。有序组织开展财政业务知识培训,全面提高干部职工主动理财、科学理财、依法理财和民主理财的能力。健全完善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行政问责制等制度,不断完善工作流程,切实转变作风,强化工作执行力。
八、政策咨询渠道
咨询科室:泗县财政局办公室
咨询电话:7022318
为开启我县全面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泗县,打造“运河名城、水韵泗州”。依据《安徽省财政厅关于编制财政“十四五”规划的通知》(皖财综〔2019〕1362号)文件精神,制定并印发了《泗县财政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财综〔2021〕1号)。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泗县“十四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加强财政资源统筹。着力支持构建现代经济体系,着力推进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发展,全面深化财税改革,增强财政可持续发展能力,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打造运河名城,水韵泗州”,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泗县提供财税体制保障、财税政策支持和综合财力支撑。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2019年12月,成立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明确具体任务分工。研究制定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建立规划编制工作的横向纵向和内部沟通协调机制;印发规划编制工作通知,部署启动规划编制工作。
2020年1月至5月,总结“十三五”财政改革发展成效与经验,深入分析“十四五”财政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科学提出“十四五”财政改革发展任务举措,编写形成“十四五”财政规划纲要初稿材料。
2020年6月至9月,围绕加快现代财政制度建设和支持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泗县建设等方面,研究提出财政“十四五”规划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编制形成财政“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
2020年10月至11月中旬,广泛征求财政系统、相关单位和社会公众等部门的意见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财政规划纲要。
2020年11月下旬至12月,按程序报经县政府审定后上报市财政局,同时印发组织实施。
四、工作目标
(一)财政收入目标。通过对“十三五”时期全县财政收入增长情况分析,根据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确定的地区生产总值等各项经济指标,以及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奋斗目标,“十四五”末,财政总收入力争达到19.27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稳步提升,财政收入质量进一步提高。
(二)财政支出目标。预计到2025年,全县财政支出将超过77.9亿元,年均递增5%以上。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科技等支出达到法定增长比例,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达到国家规定比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支出、社会保障、医疗与环境保护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明显提升。
(三)财政管理和改革目标。坚持质量效益,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全力支持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坚持补齐短板,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全力支持乡村振兴和改善民生;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预期管理,加强风险防控,全力保障财政经济平稳运行。
五、主要任务
(一)提升财政实力,大力支持经济发展。推进依法治税,实现应收尽收,注重收入的质量和效益,确保财政收入任务顺利完成。加强对主要行业和骨干企业的调查研究,密切跟踪宏观经济和税制改革对收入的影响,积极培育和涵养财源。三是进一步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加大力度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工作,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大力支持县域经济和园区经济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优化支出结构,切实保障改善民生。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按照国家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在坚持提高工作效率的前提下,将部分岗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实施,以减少人员经费开支。严格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有关规定,按照国家的有关标准及要求进行办公设备的配置,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管理。严格编制“三公”经费预算,积极推进“三公”经费向社会公开,加强纪检、财政、审计部门对“三公”经费的监督检查,完善部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强化支出报销审核,将“三公”经费控制到一个合理的水平。
(三)深化财税改革,提升财政管理水平。严格落实预算法,从严控制预算追加,无大事要事急事一般不追加预算。积极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开,细化政府预决算公开内容,扩大部门预决算公开范围,加大“三公”经费公开力度。同时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支付行为,促进财政资金安全、高效、透明运行。
六、创新举措
(一)坚持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突出规划的战略性、宏观性、指导性和操作性。体现财政特色亮点,整体谋划未来五年发展布局,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出可行思路举措;
(二)坚持目标导向、明确任务。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县战略决策部署,厘清财政目标任务;
(三)坚持底线思维、创新思维。主动应对形势变化,增强忧患意识,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着力推动财政改革创新;
七、落实措施
(一)大力支持经济发展,着力培植壮大财源。贯彻落实关于鼓励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及支持电子商务发展的相关政策,大力支持机械电子、环保设备、农副产品加工、品牌服装等主导产业发展,培育财政收入新的增长点。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积极争取省政府扶持民营经济发展资金及省担保集团参股资金,壮大担保实力,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建立面向民生工程的公共财政支持体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公共财政的优先方向。坚持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建立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教育财政投入保障机制,确保财政对教育的投入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的要求。
(三)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加强政府债务管理。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按照全口径预算的编制要求,严格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增强预算支出的及时性、均衡性和有效性。健全完善联系服务人大代表制度,及时报告预算执行情况、政府投融资计划落实情况、政府性债务管理情况以及预算收支调整情况等,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
(四)强化财政监督管理,提高依法理财水平。贯彻落实《安徽省财政监督条例》,加强专项监督检查和会计信息质量监督检查,加大预算支出绩效监督力度,加快财政支出监督体系建设,推进财政内部控制机制建设。
(五)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优化机关工作作风。有序组织开展财政业务知识培训,全面提高干部职工主动理财、科学理财、依法理财和民主理财的能力。健全完善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行政问责制等制度,不断完善工作流程,切实转变作风,强化工作执行力。
八、政策咨询渠道
咨询科室:泗县财政局办公室
咨询电话:7022318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