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解读】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宿州市“十四五”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规划(2021-2025)》的解读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23号)指出: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重大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对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推动惠民生扩内需、推进城市更新和开发建设方式转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制定依据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23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开展城市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的意见》(建科规〔2020〕7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皖政〔2019〕64 号)、《安徽省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行动方案》(建房〔2019〕116 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2020年实施33项民生工程的通知》(皖政〔2020〕17号)、《安徽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技术导则》(2020 修订版)等文件精神。
二、改造范围
宿州市“十四五”期间纳入计划的拟改造城镇老旧小区共计195个。已进行过基础类改造的城镇老旧小区共计280个。
已改造过的小区中,中心城区243个,下辖各县37个。这些仍有进一步完善提升的需要,但由于小区空间不足等问题,建议结合城市更新、片区综合改造等进行连片改造提升。
三、改造目标
总体目标:在“十三五”城镇老旧小区基础类改造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再用五年时间,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完善类和提升类改造。大力加强连片改造,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推动惠民生扩内需。推进城市更新和开发建设方式转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两个方面的成效。
具体目标:到“十四五”期末,完成市域纳入计划的 195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包括中心城区 44个,下辖各县 151个;总体改造小区规模约 311万平米。
四、总体布局
稳抓“基本盘”,继续推进单区改造。按照相关政策文件、标准规范的指引,以现状问题和居民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纳入计划的 195 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其中中心城区 44 个,下辖各县 151 个。改造内容实现基础类改造“应该尽改”,主要包括雨污分流、线网“蜘蛛网”整治、建筑外墙粉刷、防盗窗整治、停车位划线等。同时推动完善类和提升类内容的逐步普及,大力加强服务类设施内容的建设。
扩大“朋友群”,积极推进连片改造。基于现状条件,规划确定中心城区 15个连片改造片区。打破传统“小区概念” 拓展改造边界进行跨小区、跨片区组合推进社区合并,整合共享公共资源。
塑造“特色片”,努力打造特色改造。衔接《宿州市景观风貌规划(空间特色规划)》,沿袭城市整体风貌导向,对老旧小区改造提供城市视角的特色指引。衔接城市景观风貌专项规划,打造四条特色展示路径;融合相关规划与上位规划部署,打造宜居生活、老城文化、云都特色、商业中心四类特色街区。
选拔“领头雁”,重点打造示范改造。筛选区位较为重要、群众改造意愿大、相邻程度高、可利用空间足、社区治理初见成效的连片小区,打造城镇老旧小区综合改造示范片区。示范内容包括:完善类、提升类内容改造、社区规划师机制培育、社区治理信息平台构建等。中心城区提出 9个重点示范片区,皆包含了多个老旧小区及相关城市片区的连片改造,以完善类、提升类改造内容为主。
五、重点任务
搭建“积木盒”,形成模块工具箱。结合宿州市的实际情况和各种需求,梳理形成改造内容“菜单”,并将一系列“菜单”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实际场景进行模块化组合,形成集成式的“积木盒”改造模块工具箱。
完善“生活圈”,衔接规划系统性。衔接城市各类专项规划规定,统筹梳理宿州市中心城区的5分钟、10分钟、15分钟生活圈布局,让社区成为城市魅力、城市效能、城市韧性的重要支撑。
构筑“智慧脑”,建立信息化平台。建立“两级多功能”老旧小区信息平台,从老旧小区改造入手,基于老旧小区整体管理与优化视角,由市级主管部门牵头建立“两级多功能”老旧小区信息平台。未来可升级为市级社区管理信息平台,并纳入市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城市管理信息化系统,积极接入安徽省老旧小区整治改造管理系统。
引入“社计师”,探索共同缔造法。实施“美好社区,共同缔造”行动,引入“社区规划师”(简称“社计师”)制度,构建“规划服务团队+本地运营团队+咨询专家团队、社会热心人士”组成的技术联盟,与社区居委会、居民群体进行密切沟通,打通规划方案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六、行动计划
基于宿州市城区和各县的城镇老旧小区摸底排查,建立储备项目库。进一步厘清储备项目的改造迫切性和条件成熟度,秉持“实施一批、储备一批、筹划一批”的思路,科学编制“十四五”期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年度行动计划,有序开展宿州市城区和各县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
“十四五”期间,宿州市计划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合计195个(其中埇桥区44个、砀山县2个、灵璧县73个、萧县24个、泗县52个),涉及居民户数合计26951户,总建筑面积311万平方米。
七、保障措施
强化组织保障。深化宣传引导,促进多方参与,优化项目管理,完善长效管理。
优化政策保障。坚持规划统筹,简化项目审批,明确政策支持,落实税费减免。
完善资金保障。落实居民责任,加大政府投入,鼓励社会参与,拓展维修资金。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