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泗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第12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对泗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第12号提案的答复
一、我县基本情况
我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全县农户数182287户,农业人口74.63万人,实有耕地总面积189.71万亩,户均耕地约10亩,人均耕地约2.5亩。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县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工作,推进了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的进程,加快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
二、农村土地流转现状
㈠流转规模:截至2017年底,全县土地流转面积88.76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46.7%,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户数8.24万户,占总户数的45.2%;
㈡流转形式:我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转包:部分农户将土地经营权转给同村的其他农户或亲友进行农业生产,原承包关系不变。亲友间的转包部分只有口头协议,极易造成土地纠纷。目前全县以转包形式流转土地2.64万亩,占土地流转总面积的2.97%;二是转让:部分农户家庭因人口外出定居等原因将其所承包耕地转让,原承包关系改变,目前这部分流转非常少,全县以转让形式流转土地0.13万亩,占总流转面积的0.15%;三是租赁: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以一定期限租赁给他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原承包关系不变。此种租赁形式一般合同较为规范,目前全县以租赁形式流转土地79.12万亩,点总流转面积的89.14%;四是互换:农户出于耕作方便等原因对承包耕地进行互换,原土地承包关系改变。目前全县以互换形式流转土地0.80万亩,占总流转面积的0.9%;五是入股:农户之间为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将承包土地作为股权,入股农业合作社或其他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目前全县以入股形式流转土地5.96万亩,占总流转面积的6.72%;全县以其他形式流转土地1.07万亩,占土地流转总面积的0.12%。
㈢流转期限:我县土地流转一年期限的14.83万亩,占总流转面积的16.71%;二年期限的4.37万亩,占总流转面积的4.92%;三至五年期限的60.99万亩,占总流转面积的68.27%;六年以上的期限的8.96万亩,占总流转面积的10.1%。
㈣流转用途:所流转土地的用途大部分用于农业生产,约占总流转面积的90%以上,只有泗城镇、墩集镇、草庙镇等部分乡镇的少量流转土地用于蔬菜、草莓、瓜果等经济作物生产。
㈤流转特点:一是我县土地流转面积约80%是农民自发组织的,部分是亲戚和邻居间的流转。有些是看到专业合作组织土地规模效益后才进行的小规模土地流转。二是遵循了依法、有偿、自愿原则。政府行政干预的影响较小,实现了流出和流入“双赢”的效果,表现了互惠互利、自由交易的基本特征。
三、促进土地流转的措施
为了促进和规范我县农村土地流转,县政府于2014年1月22日连续出台了《关于印发泗县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扶持奖励实施意见的通知》(泗政办[2014]1号)和《泗县促进和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实施意见》(泗政办发[2014]2号)文件。一是给予资金,财政设立土地流转奖励制度,对流转面积达到一定规模,一定期限,程序规范,符合农业生产发展要求的土地流转大户和合作组织给予一定资金奖励。二是安排项目支持。在农田水利、粮食生产等项目安排上向土地流转大户、种粮大户倾斜,提高耕地质量,改善水利条件,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三是建立风险保障。积极为流转大户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建立农业风险防范机制,确保一旦发生灾情,及时足额理赔到位。四是设立融资风险资金。2015年省政府下达我县500万元作为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融资风险资金,为农业企业筹措发展资金进行担保。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
㈠流转意识不强。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近年来,因征用土地频繁,大多农民盯牢征地补偿款,加之农民恋土情结较为严重,认为只要有了土地,生活就有了保障,宁可粗放经营,也不愿将土地流转出去;部分农民小农经济思想意识严重,小富即安,投资兴业怕担风险,务工经商怕丢地权,满足于守土经营或交亲戚耕种比较放心。
㈡机构职能不健全。《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办法》等法规虽然将土地流转管理的职能赋予县级农业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但全县各乡镇、村未完全建立农地流转工作机构和服务机构,也没有制订出台农地流转的工作职责和制度体系。业务部门因无专项经费而未能很好地发挥作用;乡村两级组织大多因无动力和压力而思想上不够重视,在引导和服务上做得不到位;乡镇农经人员因缺少培训和指导,对土地流转的管理和服务职能也未能落实到位。
㈢流转形式不规范。一是口头协议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期限3年以内的基本是没有签有正式书面合同并经过鉴证。二是流转合同不规范。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概念不清、条款过于简单或过于繁琐、约定不明、双方权利和义务不具体、不对等、流转期满处理办法不明确等问题。
㈣信息和管理服务滞后。目前,由于乡镇、村基层流转服务机构还没有完善,工作经费还没有落到实处,工作职能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导致土地流出、流入信息不灵,往往出现农户有意转出土地却找不到合适的流入方,而需要土地的流入方又难以找到有流转土地意向的农户,造成转入转出两头难,既浪费土地资源,又影响了土地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另外,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仲裁工作没有全面展开,发生流转纠纷时,没有权威的调解仲裁机构来及时处理,流转双方相互扯皮,影响正常生产生活和农村社会稳定。
(五)粮食价格偏低挫伤了粮食种植大户土地流转的积极性。2017年玉米价格始终在1.60元/公斤左右。由于这几年受市场条件的制约,经济作物收购价一直远低于国家调控价,加之种子、化肥、农药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从而出现“增产不增收”的现象。一部分种植大户冲着农业规模经营的国家补贴而来,由于泗县种粮补贴较少。使一部分人积极性受挫。
五、下一步工作重点
㈠健全机构职能,完善配套政策。为了积极稳步地推进我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开展,我县正在积极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和土地纠纷仲裁调解机构并研究制定相关工作制度,确保经费到位,人员到位,工作开展到位。
㈡探索土地多元化流转方式。进一步明确土地权属,认真研究拓宽土地流转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化配置土地资源为目标,采取多种形式实现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积极探索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农村土地市场化运作等形式的土地流转,把土地流转集中到本地优势生产经营项目上来,以提高土地流转的综合效益,形成产业化经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三)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开展,为农村土地流转夯实基础。
(四)进一步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改进农村土地流转措施。2018年我们将加强县乡土地流转交易中心建设,推进“一户一块田”试点,有条件的村鼓励全村土地流转。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