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解读】泗县2020年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开展情况
一、2020年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总结
(一)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2020泗县秸秆理论资源量122.74万吨,可收集量107.52万吨,利用量99.03万吨,利用率92.10 %,超市级下达任务的2.1%。其中产业化利用量占秸秆综合利用总量的56.41%,超市级下达任务14.41%。能源化利用量24.74万吨(发电18.06 万吨,固化成型燃料6.68万吨),占秸秆综合利用总量25%;原料化利用量13.23万吨,占秸秆综合利用总量14.36%;能源化和原料化利用量占秸秆综合利用总量的39.36%,超市级下达任务的4.36%。新建和改扩建秸秆基料化利用项目6个(含试点县4个)、秸秆原料化利用项目1个(试点县项目)、颗粒能源化利用项目1个、2000立方青贮氨化池1处,新建标准化秸秆收储中心27个(试点县1个、产业扶贫22个、企业自建3个、综合利用项目1个),开展培训18个班次608人(试点县项目)。截止目前,全县秸秆相关产业企业63家,其中,能源化利用企业16家、饲料化利用企业11家、基料化利用企业29家、秸秆综合利用装备制造企业3家、原料化利用企业1家、肥料化利用企业3家,建成标准化秸秆收储中心57个。
(二)主要做法。
1、宣传引导,营造秸秆综合利用社会氛围。充分利用开设秸秆综合利用培训班、召开打捆离田现场会等形式,多层次多角度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宣传,帮助农民算好秸秆禁烧的成本账、增收账和生态账。积极组织参加2020年安徽秸秆暨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博览会,借助省秸秆博览会,组织“五化”利用企业在合肥开设培训班,邀请省厅相关领导宣传秸秆综合利用的扶持政策和利用典型。2020年共开设秸秆综合利用相关培训班18个班次,参训人员608人次。
2、加大扶持,夯实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基础。
一是农作物秸秆产业化利用奖补。参照《宿州市农作物秸秆产业化利用及示范园区奖补资金管理实施细则》规定,对2019年全县符合条件的农作物秸秆产业化利用企业进行奖补。我县2019年共获奖补企业13家,利用小麦秸秆6.3万吨,其他秸秆1.5万吨,奖补296.56万元。
二是秸秆打捆离田及基料化利用奖补。在出台《泗县2020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方案要求,出台了《关于做好2020年午季小麦秸秆打捆离田作业补助工作的通知》、《泗县2020年秸秆基料化利用补贴专项实施方案》等相关专项补贴政策,对全县打捆离田作业及利用秸秆基料化种植进行奖补。2020年午季离田面积约160万亩、离田率89%,秋季离田面积约120万亩、离田率68.57%,拨付打捆离田作业奖补947.92万元。
三是成立秸秆相关协会。联合秸秆行业企业,发挥各企业优势,开展紧密合作,做大产业增量,形成具有泗县特点的秸秆收、储、用、研紧密结合和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泗县秸秆综合利用水平的整体提升。2020年协助成立秸秆产业协会及食用菌产业协会。
3、多路并进,推进秸秆“五化并举”利用格局。
一是秸秆肥料化利用得到快速推广。大力推广使用以掺有秸秆为原料生产商品有机肥等肥料化利用方式,推进秸秆肥料化利用转型升级,提高秸秆肥料化利用质量。2020年结合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工作,建设有机肥替代化肥集中连片示范区4个,示范区蔬菜应用有机肥面积达2万亩,应用各类有机肥达3.7万吨。
二是秸秆饲料化利用广泛普及。积极扩大草食性动物养殖业,大力推广秸秆青贮、氨化、微贮等处理技术。2020年奖补新建2000立方青贮氨化池1处。全县10余家养殖企业,秋季玉米秸秆青贮约10万吨、玉米秸秆黄贮约3万吨、大豆秸秆约6万吨。
三是秸秆能源化利用实现突破。截止目前我县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生产企业11家,年利用秸秆10余万吨。2020年,深圳市能源环保有限公司在我县的生物质发电项目建成,使我县的秸秆消耗渠道进一步拓宽,计划年可处理各类秸秆约30万吨。
四是秸秆原料化应用得以发展。2020年以前我县原料化利用项目空缺,原料化利用以外运造纸厂等为主。2020年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泗县丰乐生物质循环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秸秆纤维提取项目,目前,项目已建成,计划年利用秸秆约6万吨。
五是秸秆基料化利用技术日趋成熟。大力探索利用秸秆作为基料种植草腐菌生产技术,利用奖补资金促使其产业化发展。2020年申报秸秆基料化利用奖补户28家;利用试点县项目等资金扶持泗县宏源食用菌有限公司等5家基料化企业扩大规模,增加食用菌加工设备。年可消耗秸秆约3万吨。
4、总结经验,抓好收储用体系建设和产业扶贫融合探索。
一是率先在全省开展村级规范化临时堆放点创建工作。按照省构建“1+X”秸秆收储体系总体要求,县农业农村局会同县生态环境分局、应急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公安局(消防大队)等相关单位,起草制定村级规范化临时堆放点建设“九有四严禁三确保”创建标准,制定《关于开展规范化村级秸秆临时堆放点创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并以县委农办文件印发至乡镇和相关单位,为泗县今年临时堆放点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是紧密结合产业扶贫和产业发展来谋划秸秆利用项目。秸秆标准化收储中心优先安排贫困村和经济发展重点村,实行全资建设,建成后资产移交村集体,可自营或发包,租金是财政投资额6-8%左右,每年为村集体创新10多万元左右。利用企业投资奖补项目与带动当地劳动力就业相结合,优先安排能带动当地未外出人员就业和贫困户的企业,扶持一个企业、带动一方致富。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用地难。突出表现在标准化收储中心用地和秸秆利用项目用地上,难以满足秸秆产业发展用地需求。
二是资金缺口大。统计上报面积与实际面积相差较大,与面积挂钩的上级下达综禁资金与我县实际相差较大,资金缺口较大,严重影响我县秸秆产业发展进程,尤其是近两年来,社会主体投资的积极性较高,配套奖补资金不足。
三是缺少龙头企业带动。我县秸秆利用的龙头型、骨干型企业不多,现有秸秆综合利用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投入不足、技术含量、整体运作不高,尚未形成成熟的市场机制和完整的产业链条。
三、2021工作计划
一是认真组织实施以秸秆全量利用为创新的2021年中央财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县1800万元项目,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到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中。
二是认真谋划全年秸秆综合利用总体工作。重点在秸秆基料化利用产业上实现新突破,以泗南墩集镇汴河新村、草沟镇街南村为核心,泗北屏山镇大李村、黄圩镇武圩村为核心的秸秆基料化利用(食用菌种植)园区框架初步形成。总结大庄镇东风村村级集体合作社自行发展食用菌经营模式,以及引进珍贵菌类羊肚菌种植试点和林下大球盖菇种植模式。
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注重企业项目质量,有重点引进一批质量高、产品好的企业,调优我县产业化利用结构,做强做大做优“五化”利用。同时督促2020年博览会签约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加快推进,尽快投入使用,进一步拓展秸秆利用途径。
四是开展废弃秸秆等农林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创建。打通“废弃秸秆等农林废弃物清理清运-村级回收(加工)点-县生物质发电厂”各环节瓶颈,畅通秸秆(农林废弃物)从田间(村庄)到工厂“收、储、运、用”渠道。构建市场化运营的回收利用体系,实现长效久治。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