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公开 > 泗县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 > 规划计划
阅读人次:  
【字体:

泗县农业农村局2023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安排

发表时间:2023-08-02 11:09阅读人次: 信息来源:泗县农业农村局
【字体:

一、2023年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定

一是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夏季小麦收割面积175万亩,平均亩产568.47公斤,总产量19.9亿斤。夏种农作物播种面积180万亩,其中玉米85万亩、大豆65万亩、大豆玉米复合种植5.5万亩、水稻11万亩、山芋10.5万亩、其他作物3万亩。二是畜牧业平稳增长。生猪存栏90.83万头、出栏105.37万头,牛存栏5.07万头、出栏3.69万头,羊存栏36.57万只、出栏37.01万只,家禽存栏2329万只、出栏3592万只,肉类总产量21.45万吨,禽蛋产量5.29万吨。三是推进“菜篮子”工程。蔬菜播种面积11.9万亩,收获16万吨,总产值5.6亿元;食用菌床架(地面)栽培面积25.6万平方米,棒(袋)栽培289万棒(袋),总产量9600吨,产值7900万元。

(二)乡村产业发展稳步提升

一是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全县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7家,其中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9家。1-5月份,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21.35亿元,同比增幅13.94%,增幅全市第一。推进“2+5”产业布局发展,草莓、蔬菜、食用菌、稻虾共养等特色产业呈增长态势。食用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一期项目已完成200个智能大棚、冷库及包装车间建设,二期年产2000万棒菌棒的智能工厂,预计下半年启动建设。大路口山芋产业园,建成标准化厂房3栋,引进南京来一口食品公司、天京食品有限公司、小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泗州薯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入驻园区。预制菜产业园50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基本建成,已引进两淮集团、泗水源预制菜有限公司入驻,其中泗水源预制菜公司正在进行生产线设备安装调试。二是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开展绿色食品“双招双引”,1-5月份,上报有价值招商信息及线索34条,签约、开工及投产项目31个,计划总投资58.649亿元,其中签约项目16个、开工项目8个、投产项目7个。深入实施“数商兴农”“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1-5月份,农产品网销额2.1亿元,同比增长15.4%,乡村旅游收入4.28亿元,同比增长50%。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全县“三品一标”农产品109个,现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4个、省级“皖美”品牌3个,今年正在申报旭峰小麦粉、宏鲲小麦粉2个“皖美品牌”。新增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3个,总数达到6个,居全市第一,正在创建省级基地2家。1-5月份,基地实现一二三产总产值92547.5万元,同比增长15.5%。三是产业帮扶成效明显。今年以来,我局实施衔接资金项目39个,投入财政资金13257.97万元。其中到村项目37个,投入财政资金12411.4万元,到户项目2个,投入财政资金846.57万元。目前项目已完工15个,其余项目均在实施中。

(三)“两强一增”行动全面推进

一是科技强农支撑有力。选派科技特派员196名,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开展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完成本地秋葵、大刀豆2份农业种质资源的种植。在屏山镇选址建设大田智慧农业示范园建设,计划投入2000万元,预计7月份开工建设。建设新联禽业、金丰面业、长沟蔬菜基地、牧原智能化数字应用场景4个。建成墩集镇草莓基地、长沟镇蔬菜示范园、大庄镇花卉桔子园等智慧农业示范园区4个。二是机械强农补短锻长。实施农机研制补短板行动,山芋起垄施肥机样机已研发成功。1—5月份,农机制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23亿元;开工建设粮食烘干中心2个、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2个;培训农机合作社理事长40人、农机手560人。三是农民增收多措并举。推进农民就业“121”计划,实施农民工素质推升工程,举办“稳岗留工”“欢迎回家”等招工活动。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09元,增幅6.6%,增幅全市第一。

(四)农田设施建设成效明显

一是做好2022年度高标准农田项目验收。2022年度,建设高标准农田14万亩,投资31573.5万元。目前,已基本建设完成,正在组织第三方进行单项工程验收。二是加快推进2023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2023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7万亩,其中新建高标准农田1万亩、老区改造提升6万亩,计划投资17506万元。目前,正在进行工程招标,计划7月初进场施工。三是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小田变大田”同步推进。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小田变大田”改革紧密结合,将耕地化零为整,变“小地块”为“大耕地”。目前,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小田变大田”2.1万亩,7968个地块调整为3623个地块,增加有效种植面积986亩。四是有序推进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组织并完成了“三普”技术单位招标工作,全县1743个土壤普查点位已全部校核完成。

(五)农村综合改革持续深化

一是纵深推进“三变”改革。努力盘活农村资源、资产、资金。目前,186个农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全部开展“三变”改革,占比100%,县级项目库项目达494个。力争到2023年底,全县村级经营性收入总量突破1.2亿元,村均经营性收入超70万元,超50万元以上的80个,其中突破100万元以上的达到30个。二是推进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培育一大批规模适度、生产集约、效益明显的家庭农场。目前,全县家庭农场4918家(上半年新增31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020家。三是开展“一户一块田”改革。在农民依法自愿的基础上,推行改革试点。目前,全县15个镇117个村开展了试点工作,538小组完成试点任务,涉及土地面积36.2万亩。四是推行农村承包土地“大托管”。制定了《泗县农业生产“大托管”示范推广工作实施方案》,健全农业生产“大托管”主体名录。目前,全县农业“大托管”服务面积35万亩,录入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1897家,其中名录库553家,主体库1344家。五是推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制定了《泗县农村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路径和长效机制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的主要路径。目前,全县流转耕地面积123.82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64.8%,其中流转土地300亩以上的60.4万亩,占流转土地面积的48.8%。六是开展二轮土地延保试点工作。先期试点的草庙镇通海村完成摸底调查1410户,延包确权面积15048.63亩,试点基本完成。2023年草庙镇整镇开展试点,其他3个村完成摸底调查3006户。七是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目前,完成试点村村庄规划16个、美丽乡村中心村规划107个、集镇政府所在地村庄规划15个、村庄土地整治规划131个。宅基地资格权认定和登记21.14万户、86.7万人。完成宅基地“房地一体”权籍调查20.38万宗,颁发房地一体不动产权证11.26万份。有偿使用1986宗,面积89亩,收取有偿使用费8.9万元。有偿退出3524宗,退出面积2273亩,发放补偿款9728.44万元。受理农民建房申请1609宗,已经审批1352宗,审批宅基地面积282.76亩。

(六)和美乡村建设成效明显

一是加快推进农村改厕。按照“优先入室、确保进院、首厕验收制”原则实施。2023年,省市下达我县改厕任务7500户,计划改厕7650户,目前已完工5174户,完工率68.9%。二是抓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采用“户集中、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模式,转运处理农村生活垃圾38499.56吨、无害化处理率90%以上。三是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实施“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清理乱搭乱建1458户、无功能建筑24935平方米、残桓断壁816处。四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2022年度10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正有序建设;2023年度10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正开展前期规划。

二、2023年下半年工作安排

一是坚守粮食安全生产底线。确保全年粮食种植面积354万亩以上,总产量35亿斤以上;建设优质小麦基地50万亩以上;加快推进2023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二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建设花卉种苗组培中心、草莓种苗科创中心、长沟镇产业强镇以及金丝绞瓜地标保护工程等项目,推进特色产业发展。三是加强经营主体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830家以上,年产值150亿元以上,增幅18%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稳定在3000家左右、家庭农场5000家以上。四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农村“三变”改革实现村级全覆盖,项目达到500个以上;“小田变大田”实施面积50万亩以上;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流转面积125万亩以上;农业生产“大托管”服务面积40万亩以上。五是持续增加农村常住居民收入。引导农业龙头企业、涉农经营主体安置农民务工,提高农民的收入。2023年度,力争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10%以上。六是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清三化两提升”行动,推进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七是推动涉农重大项目建设。重点抓好食用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大田智慧农业示范园、预制菜产业园、种苗组培与繁育中心、高标准农田、牧原肉食加工等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