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施肥指导】2024年泗县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
为推进化肥减量化工作,探索化肥使用定额路径,有力提升粮食单产水平,有效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结合土壤检测、肥效试验及“三新技术”应用成果,制定2024年全县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以供参考。
一、小麦
(一)施肥原则
1、控制总量,氮肥定额,科学运筹,氮肥后移,稳施磷肥,调减钾肥,加大硼、锌等微肥使用。
2、秸秆适量粉碎翻耕还田,辅以秸秆腐熟剂,增施有机肥、生物菌肥。
3、优选缓释肥、专用肥,应用功能型、液态型、生物型、螯合型等高效新型肥料,合理利用土壤调理剂。
4、提高基肥质量,做到适墒、适期、适量、适法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扩大机械侧深施肥、种肥同播面积。根据苗情、墒情科学追肥,氮、钾肥分期施用,提高机械、水肥一体化与叶面施肥质量。
(二)施肥建议
1、高肥力田块:产量水平在600公斤/亩以上,分布在县东北部淤土与中部黑土区域,每亩施肥量:氮肥(N)15-17公斤,磷肥(P2O5)6-8公斤,钾肥(K2O)3-4公斤。可基施配方肥N-P2O5-K2O(22-15-8)40-50公斤/亩,拔节期追施高氮专用肥(N-P2O5-K2O(30-0-5)或尿素10-15 公斤/亩。备注:超高产田块,产量水平在700公斤/亩以上,施肥总量可增加10-15%(基施有机肥田块,可增加5-10%),适期、适墒、适机播种,适当增加前期播量与后期钾肥用量。
2、中高肥力田块:产量水平500-600公斤/亩,主要分布在县中南部黑土与北部两合土区域。每亩施肥量:氮肥(N)14-16公斤,磷肥(P2O5)5-7公斤,钾肥(K2O)4-5公斤。可基施配方肥N-P2O5-K2O(22-13-7)40-50公斤/亩,拔节期追施高氮专用肥(N-P2O5-K2O(30-0-5)或尿素10-12.5公斤/亩。
3、中低肥力田块:产量水平400-500公斤/亩,主要是分布县东南岗地及西南沿河两岸棕壤土和西北部沙土等区域。每亩施肥量:氮肥(N)13-15公斤,磷肥(P2O5)5-7公斤,钾肥(K2O)4-5公斤。可基施配方肥N-P2O5-K2O(20-12-10)40-50 公斤/亩,返青期追施高氮专用肥(N-P2O5-K2O(30-0-5)或尿素4-5公斤/亩,拔节期追施高氮专用肥(N-P2O5-K2O(30-0-5)或尿素5-8公斤/亩。
4、建议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减少化肥用量。每亩基施腐熟粪肥500-2000公斤(或商品有机肥100-200公斤),酌情减少10-30%化肥用量;有条件的,根据墒情、苗情结合灌溉基施或追施沼液5-10方/亩/次,减少10-30%氮肥用量,沼液施用要适当稀释,可做底肥、返青肥、拔节肥分次施入,以底肥为主;追肥视苗情、墒情酌量施用,确保安全。为推动单产提升行动,建议示范区底施足量有机肥,化肥少量多次施入。
5、建议秸秆还田。人工收获玉米后,应立即粉碎秸秆翻耕掩埋还田;采用联合机械收获玉米,应配套秸秆粉碎、旋耕掩埋、镇压落实等技术措施。
6、建议补充中微量元素肥料。土壤中锌、硼不足地区应分别施用硫酸锌和硼砂1公斤/亩;或采用新型微肥拌种使用与后期叶面喷施。
7、高肥力田氮肥总量60%作基肥,40%作追肥;中低肥力田氮肥70%作基施,30%作追施。钾肥、磷肥及微肥通常一次性基施,提倡机械深施。小麦生育后期提倡多次补施叶面肥,扩大有机水溶肥、螯合型微肥及固氮型生物肥等叶面肥交错使用,重点做好“一喷三防”工作。
二、夏玉米
(一)施肥原则
1、有机与无机结合,提倡施用有机无机肥与沼液,小麦秸秆适量粉碎覆盖还田。优选缓释型玉米配方肥、功能型玉米专用肥,减少普通三元高氯复合肥N- P2O5- K2O(15-15-15)使用。
2、控制肥料总量,实行氮肥定额,调减基肥氮肥用量,氮肥分期施用,适当增加追肥比例;依据目标产量,高效施用磷、钾肥,适当提高钾肥用量;扩大锌、硼肥使用面积。
3、采用免耕种肥同播技术,改变追肥品种与方式,采用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与叶面施肥等新技术,提高施肥质量。
(二)施肥建议
1、高产田块:产量水平600公斤/亩以上,基施缓释配方肥N- P2O5- K2O(28-6-8)50-60公斤/亩,不追肥;或基施普通复合肥N- P2O5- K2O(28-6-6)40-50公斤/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亩。备注:超高产田块,产量水平在700公斤/亩以上,施肥总量可增加10%,适当增加密度与后期氮肥用量。
2、中低田块:产量水平550公斤/亩以下,基施缓释配方肥N- P2O5- K2O(28-6-8)40-50公斤/亩,不追肥;或基施普通复合肥N- P2O5- K2O(28-6-6)或(30-5-5)35-40公斤/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亩。
3、建议增施有机肥。结合灭茬,亩施粪肥1000-2000公斤或商品有机肥100-200公斤,化肥减施5-10%。有条件(追)施沼液的,建议化肥(尤其是氮肥)减施10-30%。为配合单产提升、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等,建议示范区前茬底施足量有机肥,化肥适当减量,后视玉米长势少量多次施入。
(三)施肥技术与方法
有机肥、缓释肥料及复合肥采用种肥同播一次全部施入,追肥于大喇叭口期追施。基肥采用免耕直播(种肥同播)沟施,深度6-10厘米,保持种肥间距,避免烧苗;追肥结合中耕、灌溉等农事沟施,或水肥一体化冲施;结合后期病虫害防治,开展叶面施肥。
(四)秸秆还田及注意事项
小麦秸秆还田,要控制留茬高度(13厘米以下)和粉碎效果(小于5厘米),并均匀抛撒在地表;若因天气抢收留茬较高,须统一灭茬,秸秆铺撒均匀。
三、大豆
(一)施肥原则
1、肥力较高的北部淤土、淤黑土区域,适当调减氮肥、钾肥施用比例,增加有机无机肥用量,扩大磷酸二铵与三元硫基复合肥用量;对于高产与玉米大豆复合种植田块,可适当增加施肥量;施用多功能大豆专用肥;提倡使用根瘤菌剂。
2、补施硼肥和钼肥,可采取微肥拌种的方式,或后期叶面喷施,拌种最好和根瘤菌剂混合,增加联合使用效果。
3、扩大种肥同播面积,应用多功能型大豆种肥同播机和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机械。
4、建议小麦秸秆适量还田,注意粉碎效果与覆盖均匀度。
(二)施肥建议
1、县北部主产区:产量150-250公斤/亩,颗粒磷酸二铵或硫酸钾三元复合肥(15-15-15)15-25公斤/亩,或相当的有机无机复混肥、新型功能型大豆专用肥,控制氮肥施用总量。
2、提倡机械种肥同播,侧深施肥,施肥位置在种子侧面5-7厘米,种子下面5-8厘米。
3、施肥方式:颗粒二铵、硫酸钾三元复合肥、有机无机复混肥或新型功能专用肥采用种肥同播方式基施,钼肥、硼肥、根瘤菌拌种施入;若秸秆量过大,要部分集中顺行堆放,配施适量尿素、秸秆腐熟剂加快发酵分解。
四、一季中稻
(一)施肥原则
1、增施有机肥,适量增加小麦秸秆还田量,有机无机相结合;控制氮肥总量,氮肥分次施用,调整基、追比例,减少后期氮肥用量;麦-稻轮作田,适当增加磷、钾肥用量。
2、基肥浅水深施,应用侧深施肥技术;穗肥结合烤田复水“以水带氮”。
(二)施肥建议
1、亩产550-650公斤的水平下,粳稻氮肥(N)用量控制在14-16公斤/亩,磷肥(P2O5)4-6公斤/亩,钾肥(K2O)5-7公斤/亩。
2、有机肥与磷肥全部基施;氮肥基肥占45%-50%,蘖肥25%-30%,穗肥20%;钾肥分基肥(60%-70%)和穗肥(30%-40%)两次施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穗肥分保花肥、促花肥两次施用;或基施复合肥30公斤/亩,尿素15公斤/亩,追肥复合肥15公斤/亩,尿素5公斤/亩。
3、缺锌土壤每亩施用硫酸锌1公斤;适当基施含硅肥料。
4、施用有机肥的田块,化肥用量可适当减少10-15%;在常年秸秆还田的地块,钾肥用量可适当减少8-15%。
五、红薯
(一)施肥原则
1、依据土壤肥力和目标产量,县中南部砂姜黑土区域适当调减氮肥、磷肥用量,增加钾肥用量。氮、钾肥分期施用,增加后期钾肥的使用比例,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2、增施有机肥,提倡有机无机配合和秸秆还田。
3、肥料施用应与优质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相结合,建议减少连作频次。
(二)施肥建议
1、亩产1500-2500公斤,主要分布在大路口、丁湖、草沟等砂姜黑土夏山芋区域,建议施肥量:纯氮7-9公斤/亩,五氧化二磷4-5公斤/亩,氧化钾8-10公斤/亩,硫酸锌1公斤。可亩施专用肥(17-10-15)40-50公斤。
2、亩产2000-3000公斤,主要分布在黑塔镇等淤黑土春山芋区域,建议亩施肥量:纯氮9-11公斤,五氧化二磷5-6公斤,氧化钾7-8公斤,硫酸锌1公斤。可亩施硫酸钾三元复合肥(15-15-15)40-50公斤/亩,尿素10公斤/亩。
3、鲜食山芋:每亩施优质粪肥1000-2000公斤或商品有机肥100-200公斤,化肥用量适当减少10-30%,严格使用沼液,控制用量,以防旺长;秸秆还田地块,增施尿素5公斤/亩。
(三)施肥技术
基肥:有机肥、磷、钾肥全部作基肥,氮肥、复合肥70%作基肥。
追肥:在结薯膨大期,追施氮肥、复合肥,在中后期叶面喷施0.3%-0.5%磷酸二氢钾溶液。
六、花生
(一)施肥原则: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配合施用。氮、磷、钾、微肥合理搭配,施足基肥,适当追肥。
(二)施肥建议:亩施腐熟粪肥1000-2000公斤或商品有机肥100-200公斤,春花生每亩选用硫基三元复合肥N-P2O5-K2O(14-16-15)40-50公斤底施。夏花生每亩底施配方肥N-P2O5-K2O(20-12-12)35-50公斤,花针期每亩追尿素5-6公斤。
(三)施肥方法:春季覆膜花生肥料一次性底施,不追肥;夏花生磷、钾肥与有机肥以及60-80%氮肥(或复合肥)一起底施,其余20-40%氮肥(或复合肥)在花针期追施;播种时用0.2-0.3%钼酸铵或0.01-0.1%硼酸水溶液混合根瘤菌剂拌种或浸种,中后期根据长势叶面喷施0.1-0.2%磷酸二氢钾或1-2%尿素,保叶、保根、延长顶叶功能期。
七、蔬菜
(一)设施番茄
1、施肥原则
(1)合理施用有机肥,调减氮、磷肥数量,科学施用钾肥,酸性土壤需补充钙、镁、硼等中微量元素;推荐施用生物有机肥和促根类功能性水溶肥。
(2)根据产量、茬口及土壤肥力条件合理分配化肥,大部分磷肥基施、氮肥和钾肥追施;生长前期不宜频繁漫灌追肥,重视花后和中后期追肥,中后期追肥以高钾水溶肥、有机水溶肥及功能型生物肥料为主。
(3)与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结合,采用“少量多次”的原则,合理灌溉施肥。
(4)土壤退化的老棚需加大秸秆还田量或增施高C/N比高的有机肥、生物菌肥、腐殖酸类肥料,禁施未腐熟禽粪肥,轮作玉米等作物,达到除盐和减轻连作障碍目的。
(5)提倡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做到水肥耦合,节水节肥,提高水肥利用效率。
2.施肥建议
(1)苗肥增施腐熟有机肥,补施磷肥,每10平方米苗床施经过腐熟的粪肥60-100公斤,钙镁磷肥0.5-1公斤,硫酸钾0.5公斤,根据苗情喷施0.05%-0.1%尿素溶液1-2次。
(2)基肥亩施优质有机肥8-15方和生物肥料300-500公斤。
(3)产量水平4000-6000公斤/亩,每亩施氮肥(N)15-20公斤,磷肥(P2O5)5-8公斤,钾肥(K2O)20-25公斤。产量水平6000-8000公斤/亩,每亩施氮肥(N)20-30公斤,磷肥(P2O5)7-10公斤,钾肥(K2O)30-35公斤。产量水平8000-10000公斤/亩,每亩施氮肥(N)30-38公斤,磷肥(P2O5)9-12公斤,钾肥(K2O)35-40公斤。70%以上的磷肥作基肥深施,其余随复合肥追施;氮肥、钾肥20%-30%基施,70%-80%分多次随水追施,一般苗期施1-2次肥,初花期1次肥,初果期1次,根据收获情况,每收获1-2次追施1次肥,共4-8次,每次追施氮肥(N)不超过4公斤/亩。进入盛果期后,根系吸肥能力下降可叶面喷施0.05%-0.1%尿素、硝酸钙、硼砂等水溶液,有利于延缓衰老,延长采收期以及改善果实品质。
(4)土壤pH值小于6的地块易出现钙、镁、硼缺乏,可基施钙肥、镁肥,根外补施2-3次0.1%浓度的硼肥。
(二)设施辣椒
1.施肥原则
(1)因地制宜增施优质有机肥,夏季闷棚之后推荐施用生物有机肥。
(2)开花期控制施肥,从始花到分枝坐果时,除植株严重缺肥可略施速效肥外,都应控制施肥,以防止落花、落叶、落果。
(3)幼果期和采收期要及时施用速效肥,以促进幼果迅速膨大。
(4)辣椒移栽后到开花期前,促控结合,宜薄肥勤浇。
(5)忌用高浓度肥料,忌湿土追肥,忌在中午高温时追肥,忌过于集中追肥。
(6)提倡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做到控水控肥、提质增产、提高水肥利用效率。
2.施肥建议
(1)每亩基施优质农家肥5-10方。
(2)产量水平2000公斤/亩以下,施氮肥(N)6-8公斤/亩,磷肥(P2O5)2-3公斤/亩,钾肥(K2O)9-12公斤/亩。产量水平2000-4000公斤/亩,施氮肥(N)8-16公斤/亩,磷肥(P2O5)3-4公斤/亩,钾肥(K2O)10-18公斤/亩。产量水平4000公斤/亩以上,施氮肥(N)16-20公斤/亩,磷肥(P2O5)4-5公斤/亩,钾肥(K2O)18-24公斤/亩。
(3)一般情况下氮肥总量的20%-30%作基肥,70%-80%作追肥,对于气温高、湿度大情况应减少氮肥基施量,甚至不施;磷肥可60%作基肥,留40%到结果期追肥;钾肥总量的30%-40%作基肥,60%-70%作追肥,追肥期为门椒期、对椒期、盛果期。盛果期根据收获情况,每收获2次追施一次肥,共3次。
(4)在辣椒生长中期注意分别喷施适宜的叶面硼肥和叶面钙肥产品,防治辣椒脐腐病。
(三)设施黄瓜
1.施肥原则
(1)提倡施用优质有机肥,老菜棚注意多施含秸秆多的堆肥,少施未腐熟禽粪肥,有机肥无机肥配合施用,秸秆还田。
(2)依据土壤肥力条件和有机肥的施用量,综合考虑土壤养分供应,适当调整氮、磷、钾化肥用量。
(3)采用合理的灌溉技术,遵循少量多次的灌溉施肥原则。
(4)定植后苗期不宜频繁追肥,氮肥和钾肥分期施用,少量多次,避免追施磷含量高的复合肥,前期追施高氮复合肥,中后期重视钾肥的追施。
(5)酸化严重,尤其是土壤pH值5以下的,应增施有机肥,适量施用石灰等碱性土壤调理剂。
(6)提倡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以水促肥,以肥控水,提高水肥利用效率。
2.施肥建议
(1)育苗:增施腐熟有机肥,补施磷肥,每10平方米苗床施用腐熟有机肥60-100公斤,钙镁磷肥0.5-1公斤,硫酸钾0.5公斤,根据苗情喷施0.05%-0.1%尿素溶液1-2次。
(2)基肥施用充分腐熟粪肥10-15方/亩。
(3)产量水平3000-6000公斤/亩,氮肥(N)12-20公斤/亩,磷肥(P2O5)5-9公斤/亩,钾肥(K2O)15-24公斤/亩。产量水平6000-9000公斤/亩,氮肥(N)20-28公斤/亩,磷肥(P2O5)9-15公斤/亩,钾肥(K2O)24-36公斤/亩。产量水平9000-12000公斤/亩,氮肥(N)28-36公斤/亩,磷肥(P2O5)15-18公斤/亩,钾肥(K2O)36-48公斤/亩。
(4) 全部有机肥和磷肥作基肥施用,初花期以控为主,秋冬茬和冬春茬的氮肥、钾肥分7-9次追肥,越冬长茬氮肥、钾肥分10-14次追肥,结果期注重高钾复合肥或水溶肥的追施。每次追施氮肥数量不超过4公斤/亩。追肥期为三叶期、初瓜期、盛瓜期,盛瓜期根据收获情况每收获1-2次追施一次肥。
八、水果
(一)设施草莓;
1、基肥:堆肥3-5方/亩或商品有机肥200-300公斤/亩。
2、追肥:滴灌施肥,定植后滴灌20-30方/亩;移栽至开花期5-7天滴灌一次,每次6-10方/亩;开花期到膨大期10-15天一次,每次8-10方/亩;采收期6-10天滴灌一次,每次6-8方/亩;草莓拉秧期前15-20天停止浇水;肥料以无机水溶肥、有机类水溶肥(氨基酸、腐殖酸及黄腐酸钾等)及生物菌剂(枯草芽苞杆菌、酵母菌素及哈茨木霉菌等)为主,配施螯合中微量元素肥料(钙肥、镁肥、铁肥、锰肥等),适期补充硼肥、锌肥、钼肥。前期冲施平衡肥,中期冲施高氮高钾水溶肥,后期冲施高钾肥,有机类水溶肥及生物菌剂配合使用。
(二)葡萄
1、基肥:秋施底肥(10月)。堆肥5-10方/亩或商品有机肥300-500公斤/亩(建议以秸秆及牛羊粪便为原料),三元硫酸钾复合肥25公斤/亩。
2、追肥:春季芽肥(3月),冲施平衡肥1-2次;夏季彭果肥(6月)冲施高氮高钾水溶肥2-3次;着色增甜肥(7月)冲施高钾肥2次。中后期冲肥,配施有机类水溶肥及生物菌剂。
附件: 2024年泗县主要农作物配方
2024年泗县主要农作物配方
作物 |
目标产量(公斤/亩) |
肥料配方 |
适用区域 |
施肥方法 |
小麦 |
>600 |
45%(22-15-8) |
县东北部淤土与中部黑土区域 |
基施配方肥40-50公斤/亩;追尿素10-15公斤。 |
500-600 |
42%(22-13-7) |
县中南部黑土与北部两合土区域 |
基施配方肥40-50公斤/亩;追尿素10-12.5公斤。 |
|
<500 |
42%(20-12-10) |
县东南岗地及西南沿河两岸棕壤土和西北部沙土等区域 |
基施配方肥35-40公斤/亩;追尿素二次,各3-5公斤。 |
|
玉米 |
>600 |
40%(28-6-8) |
县东北淤土及中南部黑土区域 |
缓释高氮配方肥50-60公斤。 |
<500 |
40%(30-5-5) |
县西北沙土和东南岗地区域 |
缓释高氮配方肥40-50公斤。 |
|
大豆 |
150-200 |
18%(6-6-6) |
全县范围 |
基施三元复合肥10-15公斤/亩,后期叶面追肥。 |
花生 |
400-500 |
45%(14-16-15) |
县南春花生区域 |
基施三元复合肥40-50公斤/亩,后期叶面追肥。 |
300-400 |
44%(20-12-12) |
县夏花生区域 |
基施三元复合肥40公斤/亩,后期叶面追肥。 |
|
山芋 |
>2000 |
45%(15-15-15) |
县北淤土区域 |
基施三元复合肥50公斤/亩,后期叶面追肥。 |
1500-2000 |
45%(17-10-15) |
县南砂姜黑土区域 |
基施三元复合肥40-50公斤/亩,尿素5公斤/亩。 |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