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泗县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第80号建议的答复
高慧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农旅融合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我县农业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载体,近年来得到持续蓬勃发展,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精神和物质生活的多样化需求,带动农民收入的增加,而且有力地推进了农业的提质增效,推动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休闲农业正在成为我县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
一、基本情况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规模不断扩大,2023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营业收入4.51亿元,同比增幅20.3%,其中农副产品销售收入3.39亿元,同比增幅21.1%。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347万人次,同比增幅20.2%。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从业人数2.79万人,带动农户0.645万户。大庄镇曙光村为全国美丽休闲乡村,我县为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我县先后组织了泗县首届美食文化旅游节、第五届小宋梨花节、“行走大运河”全民健身健步走、第五届山芋文化旅游节、大运河全国公路自行车邀请赛等活动,吸引游客近60万人次。组织中草药药物布鞋、大路口雨杰粉丝、泗州薯业酸辣粉、大庄豆瓣酱、刘圩大饼等旅游商品企业赴合肥、杭州、淄博、苏州等地开展旅游商品和非遗展销活动,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推介泗县文旅资源。2023年,大庄镇曙光村荣获“省特色美食村”称号;墩集镇石梁河村荣获“省精品主题村”称号;慧佳农业荣获“省后备箱工程基地”称号。
二、工作措施
(一)强化政策引领,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泗县旅游产业发展专项奖励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泗县促进旅游民宿发展实施方案》等,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能,加大我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依托政策引领,重点打造泗城镇泗州农艺博览园、大庄镇小宋梨园、墩集镇草莓园区、大路口镇石龙湖田园综合体、屏山镇苗木花卉休闲观光园、草庙镇通海村果蔬采摘园,建成适应不同层次、不同规模、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的休闲观光农业网络。
(二)拓宽融资渠道,加大休闲农业发展潜力。我县采取可行措施,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鼓励专业合作社发展休闲农业。政府每年将休闲农业发展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加大休闲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将现有的基本建设和资金项目向墩集草莓、屏山花卉等农业园区倾斜。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休闲农业开发和经营,鼓励农户以土地使用权、固定资产、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多种生产要素投资休闲农业项目。金融机构积极配合,对信用状况好、资源优势显、发展潜力大的休闲农业项目适当放宽担保抵押条件,并在贷款利率上给予优惠。
(三)创新开展活动,提升休闲农业品牌竞争力。举办泗县乡村文化旅游节暨大庄小宋梨花节农特色产品推介活动、泗县龙舟民俗文化展演、农民丰收节、泗县大运河全国公路自行车邀请赛等一系列文化旅游活动。加快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创新。发展休闲观光、特色餐饮、农事体验等项目,做好“旅游+”文章,向休闲农业转型,提升农业附加价值,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体系。如:支持泗州薯业开展山芋文化旅游新业态及系列产品开发,挖掘山芋历史文化和山芋传统手工艺,打造山芋科普、养生保健、山芋历史及传说等文化长廊,建设山芋博物馆、山芋产品展览馆,与文化旅游有机结合,每年吸引来泗旅游人数达20万人次。
(四)加快三产融合,促进休闲农业快速发展。通过美丽乡村和休闲农业示范园、休闲农家乐品牌创建,不断整合乡村旅游资源与三产的融合,开通“乡村旅游体验之旅”、“赏梨花、购农特”和“游古迹、购农特、助扶贫”等扶贫专线,为大庄镇小宋梨园梨花节、墩集镇霸王村古城观光草莓采摘、大路口镇青年集体婚礼等活动输送游客400多人次,有效的引导游客支持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发展,完善乡村旅游产业,拓宽旅游产品营销渠道,提升乡村旅游品牌影响力。
(五)坚持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休闲农业。一是依托自然资源建成。如黑塔镇朱山原生态千亩园林生态园,依托朱山原生态林的美丽风光打造旅游景点,以绿色、自然、生态为主线,为游客提供景观欣赏、农事体验、瓜果采摘、休闲垂钓和农家乐餐饮等服务。二是依托优势产业建成。即以当地的优势产业为依托,建设农业观光采摘园。如墩集镇草莓园区,以其特有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整体开发以草莓为特色的农业观光旅游。集观光、采摘、休闲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区,带动了全镇的农业发展。三是依托旅游资源建成。如刘圩镇充分挖掘历史人文资源的基础上,发展秦场村为皖东北红色旅游基地,将旅游业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和生态功能有机结合起来,以自然风光、民情风俗、历史古迹和人文文化为主线,发展以观光休闲、娱乐为主的文物古迹游、生态旅游和田园风光旅游,并由此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四是依托文化资源建成。即以当地的人文景观为轴心,挖掘其文化底蕴,建成融文化、宗教、民俗、风情、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农业观光园。如运河人家。依托古大运河遗址,以当地大运河历史文化传说为主体背景,集田园风光、自然生态为一体,至目前已累计接待游客10多万人次。五是依托种植基地改建。以当地的特色农业基地为基础,利用植物的叶、花、果等特色,开辟赏花、采果等休闲旅游项目。如慧佳休闲农业园,依托无公害种植基地建起了慧佳花卉农业观光园和莲花采摘园等一批农业观光园,成为县民提供休闲娱乐、体会农家风情、放松工作压力的好去处。
(六)依托本地特色,大力发展休闲农业重点村。紧紧围绕和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业,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子。如,曙光村依托其独特的生态资源和自然风光,形成集生产示范、休闲采摘、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自然观光生态园区,实现了现代化农业与乡村旅游紧密结合、互动发展。曙光村先后荣获“安徽省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安徽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安徽省电子商务示范村”“安徽省百家旅游(扶贫)乡村”“安徽省特色旅游名村”等荣誉称号,2021年被评为安徽省“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2022年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三、下一步打算
(一)强化规划编制。结合村庄布点规划、农业产业专项发展规划、“美丽乡村”建设相关要求,突出主题,强化差异,科学谋划乡村旅游精品项目。重点镇(街道)要结合当地特色资源,进一步明确目标,细化方案,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二)加大宣传力度。根据各地民居建筑、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等特点,精心策划包装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设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编写乡村旅游宣传资料,举办或参加各种形式的旅游推介会、说明会、展览会,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乡村旅游产品和线路的宣传促销,不断提高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三)加强品牌创建。全力推动泗县博物馆、石龙湖湿地公园、小宋梨园、蟠龙山景区、运河人家景区等开展A级景区创建工作,培育省级旅游休闲街区。推荐泗县石龙湖湿地公园等一批4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深化“互联网+旅游”发展,加快智慧旅游景区建设,打造智慧旅游示范村镇。
办复类别:A类
联系单位:泗县农业农村局
联系电话: 05577022869
是否已向代表反馈:是
代表评价情况:满意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