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回应】小麦春季田管技术意见
当前我县小麦已缓慢进入返青起身,是促进苗情转化升级,打好午季丰产基础的重要时期。根据今年的生产实际,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科学施策,积极预防气象灾害
强化与气象、应急等部门的沟通会商,密切关注干旱和强降温天气的发生发展情况,分析研判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利用微信、短信、广播等媒体,及时将气象预警信息、干旱和强降温防范措施等发送到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民群众手中,指导农民群众提前防范、科学防范。及时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指导农民因时因地因苗落实好防寒抗冻措施,寒潮来临前及时浇灌,可有效地防御小麦的早春冻害。一旦发生冻害,要及时开展浇灌+追施速效氮肥进行补救,促苗早发快长,减轻灾害损失。
二、分类施策,促苗情转化升级
(一) 及早镇压,防冻保苗。各地要充分利用当前天气晴好,土壤墒情适宜的有利时机,引导农户适时做好小麦镇压工作,达到弥实土缝、保护分蘖节、控上促下和预防冻害的目的。坚持“压大不压小、压干不压湿、压软不压硬、压暖不压冻、压轻不压重”的原则,因苗因地因墒因时开展镇压,避开早上霜冻时间开展作业。切忌在寒流来临前或土壤湿度大时镇压。要谨防暖冷急转导致小麦受冻。强冷空气过后,各地要及时调查小麦受冻情况,根据小麦冻害程度及时追施恢复肥,促进其恢复生长,以减轻冻害影响。
(二) 合理调控、促弱转壮。因地因苗施肥浇水,控旺促弱保壮苗。对旺苗,坚持以控为主;对弱苗,坚持以促为主、促控结合,趁雨或趁墒追施速效氮肥,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对秸秆还田量大、土壤悬空不实的麦田,适时浇水,踏实土壤,促进根系下扎,提高植株抗逆能力。对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0%的麦田,待气温回升后适时浇越冬水,水量以当天渗完为止。忌寒流来临前浇水,防积水形成冰凌,抬起土块,拉断麦根,吊死麦苗。
(三) 适时化控,预防倒伏。今年冬季我县气温偏高,小麦群体普遍偏大,后期存在着严重的倒伏风险,广大干群要抓住当前天气晴好这一有利时机,在日平均气温回升至8℃以时,对旺长田块和群体较大的麦田及时喷施多效唑等化控药剂进行化控,以控旺转健,缩节壮株,降低后期倒伏风险。
三、精准用药,科学防控病虫草害
要提前做好病虫害监测预警,及时准确开展预测预报。抓好专业化统防统治,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防治。一是杂草的防治。冬前未开展化除或除草效果不好的麦田,要根据田间杂草发生情况选择对路农药,如双氟磺草胺、氯氟吡氧乙酸、唑草酮等除草剂,一般选择晴好无风或微风且最高气温高于 10℃时,适时开展化除,确保应防尽防。二是病虫害的防治。小麦纹枯病、茎基腐病等根茎部病害,要在温度稳定在 5℃以上时,可选用井冈·蜡芽菌、苯甲·丙环唑、氰烯·己唑醇、三唑类等药剂开展防治。麦蜘蛛达标田块,可选用联苯菊酯、阿维菌素等药剂进行喷药防治。小麦蚜虫可选用吡虫啉、啶虫脒、高效氯氟氰菊酯等农药进行喷药防治。特别强调农药的施用一定要严格按照使用浓度和技术操作规程进行,以免发生药害。
四、强化指导,提升田管技术水平
各地及时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精准掌握苗情、墒情、病虫情。指导农户落细落实各项田管措施,掀起广大农户因苗分类施策和科学田间管理高潮,推动大面积单产提升的各项措施落实到田,为夏粮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正在阅读:【主动回应】小麦春季田管技术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