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人解读】泗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许安如同志解读:泗县2025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和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的部署要求,加快推进我县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现就《泗县2025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作如下解读:
一、决策背景和依据
《方案》的制定基于国家“双碳”目标和农业绿色发展战略,依据农业农村部《关于全面总结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加快推进2025年重点工作的通知》(农农(肥水)〔2025〕5号)及省农业农村厅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县五年试点经验,旨在解决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最后一公里”问题,构建种养结合长效机制,助力乡村振兴和生态保护。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坚持“花钱买机制”原则,以整县推进为抓手,通过培育社会化服务主体、推广成熟技术模式、健全监管机制,形成“种养+服务一体化”的生态循环发展模式,实现粪肥就地就近还田利用,推动农业绿色转型。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2025年2月初稿形成,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土肥站牵头,联合畜牧中心、财政局,参照省级文件框架,结合本地实际拟定:突出“三大模式”差异化设计;细化补贴标准(如经济作物堆肥补贴上限5吨/亩); 新增“主体动态考核”条款,强化退出机制。2025年3-4月开展意见征求,4月下旬广泛征求了县直单位及各镇(街道)、社会公众意见与建议。2025年5月充分吸收各单位反馈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完善不断打磨、持续充实完善,于5月26日印发了该方案。
四、工作目标
1、构建长效运行机制。总结五年试点经验,形成稳定的“种养+服务一体化”生态循环模式,推动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提升至90%以上。
2、扩大示范效应。创建10万亩绿色种养循环示范区,辐射带动全县农业绿色转型,实现化肥减量10%以上。
3、提升主体能力。培育壮大30家以上专业化粪肥还田社会化服务组织,推动服务覆盖率达80%以上。
4、保障生态安全。确保粪肥无害化处理率100%,重金属、抗生素等风险指标100%达标,杜绝二次污染。
五、主要任务
(一)健全运行机制,打通种养循环堵点
1、建立三方合作机制。组织养殖场、种植主体、服务组织签订长期协议,明确粪污收集、处理、还田责任分工。
2、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推行“政府补贴+市场定价”模式,通过差异化补贴调动主体积极性。
3、强化信息化监管。建设粪肥还田全程追溯平台,实现从收集到施用的数字化监控。
(二)分类推进技术模式,提升资源化效率
1、全环节处理模式。以牧原、新联等大型养殖场为核心,配套建设粪污处理中心,实现“一场一策”闭环管理。
2、常态化收集模式。支持有机肥企业建立覆盖6个重点镇的收运体系,解决散户粪污处理难题。
3、社会化服务模式。鼓励合作社提供“订单式”服务,满足小农户个性化需求。
(三)严格质量管控,确保安全还田
1、源头控制。规范养殖场饲料添加剂使用,减少重金属、抗生素输入。
2、过程监管。定期抽检堆肥腐熟度、沼液pH值等指标,未达标严禁还田。
3、末端评估。设立50个效果监测点,跟踪土壤改良、作物产量等数据。
(四)强化保障措施,推动政策落地
1、组织保障。领导小组按月调度,镇街明确专人负责。
2、资金保障。加快补贴资金拨付,6月15日前完成主体申报,12月10日前兑现奖补。
3、技术保障。 省、市专家驻点指导,分作物制定《粪肥还田操作手册》。
六、创新举措
1、精准补贴。分类分作物设定补贴标准,优先支持特色产业和规模化主体。
2、全程监管。依托信息化平台实现粪肥收集、处理、施用全流程追溯。
3、生态效益。通过有机替代化肥,减少面源污染,提升耕地质量。
七、保障措施
1、组织领导。成立由县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部门职责。
2、技术支撑。省、市、县专家联合指导,推广“堆肥+配方肥”“沼液+水肥一体化”等技术。
3、宣传培训。编制技术手册,组织现场观摩,提升农户科学施用水平。
4、考核管理。建立月度台账报送和年度成效评价制度,强化镇街主体责任。
八、解读机关/政策咨询方式
解读部门:泗县农业农村局;
电子邮箱:sixnwbgs@163.com;
电话:0557-7022869;
联系地址:泗县南二环路4号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