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长制政策解读材料
河长制政策解读材料
1、什么是河长制?
“河长制”,由中国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成为河湖管护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领导属地河流管理和保护工作。
河长制是各地依据现行法律法规,坚持问题导向,落实地方党政领导河湖管理保护主体责任的一项制度创新。河长制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通过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为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提供制度保障。这种管理体制称“河长制”。
2、河长制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1)意义:落实发展绿色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解决中国复杂水问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举措;推行河长制是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国家水安全的制度创新。
(2)作用:有效调动地方政府履行河湖管理、保护主体责任,促进河湖管理有人、管得住、管得好,河湖功能逐步恢复,有利推进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治理。
3、实行河长制要解决什么问题?
实行河长制,可进一步落实地方党委、政府对河湖管理保护的主体责任,做到守土有责。以河长制为平台加强部门联动,可有效解决涉水管理职能分散、交叉的不足,形成河湖管理保护的合力。同时,积极吸纳社会群众参与,有利于建立全民关注河湖、保护河湖的良好局面,着力解决侵占河道、围垦湖泊、非法采砂、污染水体、电鱼毒鱼等制约河湖保护的突出问题。
4、河长制工作的六大任务是什么?
(1)加强水资源保护。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强化政府责任,严格考核评估和监督。
(2)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制定河道岸线规划,明确河道岸线和河道保护范围并向社会公布。划定河岸生态保护蓝线,在河岸划定一定区域作为河流生态空间管制界限。
(3)加强水污染防治。明确河湖水污染防治目标和任务,统筹水上、岸上污染治理,严格入河湖排污管控机制和考核体系。
(4)加强水环境治理。强化饮用水水源安全保护,开展饮用水水源规范化建设,依法清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筑和排污口。加大黑臭水体治理力度,以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为重点,综合整治农村水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5)加强水生态修复。推进河湖生态修复和保护,禁止侵占自然河湖、湿地等水源涵养空间。
(6)加强水行政执法监管。由河长办组织每季开展一次联合执法行动,依法治河管河,发现问题现场处理,对顶风作案、暴力抗法、违法违规情节特别严重的,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法律责任。
5、河长制工作职责是什么?
(1)总河长职责。负责领导本行政区域内河长制工作,分别承担总督导、总调度职责。
(2)县级河长职责。县级河长负责指导、协调所分管河渠的保护管理工作,督导下级河长和县级有关责任部门履行职责。组织研究河流水质现状和水污染成因,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河流污染问题,协调解决河渠的重点难点问题。
(3)乡镇河长职责。乡级河长对分管的河渠管理保护工作负领导责任。检查督导本级相关部门履行职责;组织协调上下游、左右岸进行联防联控;组织对超标排污、侵占河道、围垦河湖、倾倒垃圾、非法采砂、电毒炸鱼等突出问题依法进行清理整治;协调处置涉水突发问题;对河渠管理绩效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4)村级河长职责。村级河长对本村境内河渠负管理保护责任,协助解决河渠问题。
6、我县“河长制”实施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1)到2018年底,全县水环境质量得到初步改善,地表水污染严重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城镇地下饮用水水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2)到2020年,全县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污染严重水体得到基本消除,群众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用水效率明显提高,水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正在阅读:河长制政策解读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