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解读】关于《泗县农田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的解读
2020年9月10日,泗县水利局印发了《泗县农田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现将《规划》解读如下:
一、制定背景和依据
泗县位于安徽省东北边缘,地理位置北纬33°16′~33°46′,东经117°37′~118°11′,隶属宿州市,辖15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区域东西宽43.5公里,南北长44.3公里,基本呈长方形,全县国土总面积1856km2。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直和市直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确立了“全市争第一、全省争上游、全面达小康”的奋斗目标。紧紧抓住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全面落实“六稳”要求,深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制定了“532”城乡人口布局和“15826”城镇发展体系;形成了“1146”产业发展布局和“4+3”的产业发展路径;集中力量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污染防治、防范风险“三大攻坚战”,着力做好壮大县域经济、城乡融合、改善民生“三篇大文章”。全县脱贫攻坚成效显著提升,产业发展显著加快,城乡面貌显著改善,人民福祉显著增进,党的建设显著加强。
“十三五”期间,在泗县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国家和省市进一步加大水利建设的战略机遇,立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准确把握水利改革发展形势,突出转变水利发展方式,把水利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村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切实加强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强化水利基础设施体系。持续推进农村水利工程、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水资源保护工程、水土保持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和能力建设,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出发点,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目标,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任务,以水利改革为基础,以水利项目建设为手段,深化水利改革,水利建设全面快速发展,民生水利惠及广大群众,依法治水管水深入推进,水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高,水利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十四五”是我国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和省水利厅、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总结评估泗县“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实施情况,结合泗县“十三五”期间所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谋划泗县“十四五”农田水利发展,为泗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利保障。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本规划作为泗县“十四五”发展规划的专项规划之一,从水利保障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布局“十四五”农田水利工作任务,谋划重大水利项目,构建更加完善的防洪保安网、更加健全的供水保障网,推进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着力提升行业监管能力,不断深化水利重点领域改革,实现泗县农田水利高质量发展。
三、制定过程
2019年10月,泗县水利局着手《规划》前期工作,2019年12月形成意见稿,征求各科室意见,根据反馈意见修改形成送审稿。2020年8月6日,在县政府常务会议上汇报送审稿,后根据县委书记及相关单位等意见修改完善,形成报批稿。2020年8月30日,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形成《规划》最终版。
四、工作目标
“十四五”期间,泗县水利改革发展牢牢把握“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基本治水思路,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的新时代精神,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治水理念,逐步完善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利保障体系,通过防洪减灾、供水安全保障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和水利信息化建设,把泗县建设成为“江河安澜、河湖健康、水清岸绿、人水和谐”的美好家园。形成较为完善的水利管理运行机制,全面提升水利工程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推动水利跨越式发展,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局面,为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步伐打下基础。
防洪减灾。到2025年,进一步提升泗县11条河道及64条大沟的防洪排涝能力,综合提升面上排涝能力为5-10年一遇,重点城区、主要乡镇防洪能力为20-50年一遇,实施魏岗闸、幸福闸等大中型水闸的除险加固工程,小型病险水闸整修或拆除重建,补齐防洪减灾工程短板,提高防洪减灾能力。
供水安全保障。重点地区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得到有效改善,水资源调配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形成与城镇化、工业化和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供水安全保障体系,重点地区和重要城市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得到有效缓解。完善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完善水资源高效利用与有效保护体系,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不断提高;推进城乡一体化供水,普及城镇集中供水,保障城乡饮水质量和供水安全;水资源优化调度体系进一步完善,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至十四五末,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十三五末分别下降25%、20%,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65,城镇和工业用水计量率达到95%。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建立有效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进一步实施重点河湖及生态环境脆弱地区水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明显改善城乡水环境;实施河湖沟通、干支流闸坝调控、河湖生态补水;积极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水环境优美乡村、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逐步修复重点河湖及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生态,城乡水环境得到一定程度改善。
水利信息化建设。深化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建立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管理机制,完善“三条红线”指标分解,建成制度完善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体系;进一步落实河长制湖长制管护责任,显著改善河湖面貌。
加强水利信息化工作,完善水文水资源和水土保持监测站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县防汛抗旱指挥中心、防汛抗旱服务机构、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中心、水质检测中心建设等,综合提升防汛抗旱指挥调度、水资源管理与调度和应对突发事件响应能力。
五、主要内容
根据“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和“水利工程补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总基调要求,按照水利工程服务社会发展,保障社会安全的总前提,结合泗县水利发展实际,布局泗县水利发展主要任务,通过规划“四大工程”补短板,实施“五大举措”促改革,推动“六大监管”强监管把泗县建设成为“江河安澜、河湖健康、水清岸绿、人水和谐”的美好家园。
(一)四大工程
1、防洪减灾
以完善防洪减灾体系建设为目标,以骨干工程建设为基础,加快重要支流、湖泊的综合治理,加强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全面实施易涝区排涝工程建设,提高防洪除涝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洪减灾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河道治理工程、防洪排涝工程、水闸工程、水库工程等。
(1)河道治理工程。实施泗县范围内11条河道、64条大沟综合治理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涵闸等水工建筑物重建等,其中大沟治理长度485km;实施泗县唐河治理二期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9站4涵2沟1路;9站,即沿岸新建排涝泵站9座,其中镇区排涝站2座;4涵,即新建穿堤涵4座,其中左岸3座,右岸1座;2沟,即堤后沟、汴沱大沟,长度11.37km;1路,即防汛道路,长度7.8km;开展石梁河、民利河治理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河道疏浚、堤防护岸新建、桥闸建筑物配套等。
(2)防洪排涝工程。推进泗县区域内面上防洪排涝工程,包括一般乡镇防洪除涝工程、泗县县城防洪除涝工程、大中小沟综合治涝工程以及怀洪新河洼地治理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堤防加固、河道清淤清障、涵闸拆建、新建或加固配套,排涝站新建,水系整治等。
(3)水闸工程。加快推进魏岗闸、幸福闸等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开展小型病险水闸加固工程,计划整修加固或拆除重建小型病险涵闸50座,新建唐河、南沱河闸站工程,在唐河、南沱河连接处筑堤封闭,建闸及站排水。
(4)水库工程。“十三五”期间已实施部分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但由于投资有限导致病险水库加固未全部完成,需继续开展,加固内容包括病险水库检测、水库大坝、溢洪道、放水涵加固;除病险水库加固外,实施屏山水库,扩大上房水库、张庄水库、姚圩水库现有库区,开挖建设屏山水库;谋划在石梁河343省道南建河道水库工程;开展下杨水库、周吴水库水库清淤,恢复水库调蓄容积,提高水库效益。
2、供水安全保障
按照现状水资源格局,以构建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跨流域引调水资源为系统的水资源保障体系,启动一批骨干水源工程的建设,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有效改善重点地区水资源配置格局,增强水资源调配能力,构建城镇多水源供水安全保障体系。供水安全保障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重点水源工程、区域水资源配置工程、现代化灌区工程、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农村抗旱水源工程、城市备用水源工程等。
(1)重点水源工程。积极推进泗县城区重点水源保护工程,实施新汴河水源工程城镇饮用水水源地建设、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点污染源治理、面源治理、水环境治理等。
(2)区域水资源配置工程。加强区域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推进泗县南水北调引水工程,新建童沟翻水站引取沱河水向北到新汴河,后通过汴石引河到石梁河经港河口闸进入新濉河,再经邢沟到民利河。实施“四横一纵”官网联通工程,把沱河、新汴河、新濉河、民利河4条东西走向水系和南北走向的石梁河,通过河道、渠道、管道相互贯通,建成水源互补联通工程,提高区域水资源综合配置能力,保障区域供水安全;结合水系特点,建设徐洪河~沿安河岔~入老濉河~联新濉河的新濉河通航航道,在新濉河枯河闸下游建一码头,打开水路水运;实施提引唐河、沱河水源补给工程,设计流量20m3/s,灌溉面积5万亩;连通新汴河新濉河徐洪河,促进区域水体的优化调度开展泗县南部河网化工程,连通泗县县南河网,疏浚七里沟、九里沟、龙须沟、大苗沟、孟沟、迎新渠,新建节制枢纽9座。
(3)现代化灌区建设。实施三蒋灌区、大季灌区、小许灌区、邢陈灌区、赤东灌区等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通过灌区提升改造、节水设施配套、设施设备维修、灌区信息化建设等,综合提升灌区现代化水平,提高灌区运行效率;另外结合已有水库、塘坝等小型水源工程,规划新建7处小(2)型水库灌区,新建塘坝灌区39处,新增改善灌溉面积2.8万亩;建设泗县濉北灌区,新增灌溉面积5万亩。
(4)农饮安全饮水工程。农村饮水目前多以分散式、地下水供水为主,供水水质得不到保证,且加剧了局部地区的地下水超采,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通过各乡镇供水水厂改造、供水管网延伸等实现农村地区生活供水一体化供水。建设泗县第二地表水厂,水厂规模5万m3/d,建设内容包括取水工程、输水管线长11km、厂区工程和配水管网80km、中途加压站4座;建设泗县第三地表水厂,水厂规模14万m3/d,取水工程、输水管线长5.0km、厂区工程和配水管网180km、中途加压站1座。
(5)农村抗旱水源建设。结合农村抗旱要求,开展地下水井工程、小型提水工程、大中型提水及配套工程及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工程等。其中地下水井工程计划在北部井灌区新打、恢复机井3262眼,增加和恢复灌溉面积22.8万亩;小型提水工程规划在草沟、丁湖、草庙、墩集等乡镇共8座,装机28台/863千瓦,设计灌溉面积4.1万亩,更新改造国营站2座,装机容量8台/820千瓦,计划更新改造群管站22座,装机容量38台/1140千瓦;大中型提水及配套工程计划对小高翻水站实施电力及灌区配套,目前小高翻水站土建工程已初步实施完成,但由于电力及配套工程未实施,小高翻水站效益尚不能发挥;抗旱应急水源工程计划在各乡镇打深井174眼作为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及抗旱应急水源建设。
(6)城市备用水源。开展泗县城市备用水源建设,加强水源地保护,提高泗县城区供水能力。
3、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围绕生态文明和宜居宜业的生态建设大局,立足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推进以流域水系为单元的水生态科学管理和系统治理,加强生态保护区建设、水源涵养区的生态保护,打造低防洪影响、低生态影响、低污染排放的新型城镇和水美乡村,积极推进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及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着力恢复河湖水体水生态功能,提高水环境质量,保障生态安全,全力打造水生态文明城市和水环境优美乡村建设。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重点区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重点地区地下水超采区治理与修复和河湖水系连通工程。
(1)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尽快启动石龙湖、沱湖水生态修复工程,开展湖泊及其周边环境综合整治,修复水生态;开展新汴河、新濉河、石梁河、古汴河等河道的水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农村塘坝综合整治,规划整治清淤扩挖的塘坝1900口,整治村前村后的小沟、小渠等,整治工程措施为清淤、护岸、环境美化工程等,综合提升农村生态环境,推进泗县水生态建设和水环境优美乡村建设,建设生态泗县,美丽泗县。
(2)重点区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根据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的要求,治理水土流失,加快开展清洁小流域治理工程建设,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水保林、经济林等的综合治理120km2。
(3)重点地区地下水超采区治理与修复。泗县地处淮北平原区,区域地表水资源有限,地下水资源开采不断增加,尤其部分井灌区区域,由于地下水超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井灌区打井深度越来越深,出水量越来越少,严重制约了井灌区的综合效益发挥,对重点地区地下水超采区实施治理与修复,加强区域塘坝、蓄水工程建设,增加蓄水量,抬高地下水位,回补地下水。规划维修改造塘坝(含规模以下坑塘扩挖)95座,可新增和恢复蓄水库容325万m3,规划新建大沟节制闸126座,维修各类节制闸33座。
(4)河湖水系连通。启动泗县城区石梁河、柳沟、汴石引河、小汴河等环城水系的沟通,促进水体流动;开展城区生态补水工程,改善城区水生态环境。
4、水利信息化建设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尤其5G时代的来临,信息化、智能化成为工程建设管理的有效辅助手段,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升水利工程综合效益发挥,实施水利大数据中心建设、水利终端设备改造、水利监测设备建设及改造等,建立中小河流水文监测预警、中小型水库水文监测预警等信息系统,建设水库安全运行监测、水闸安全运行监测、工程视频监控等系统组成的综合监测预警网络体系,构建水利云、数据和应用平台、数据资源等大数据中心,不断提升行业信息化运行管理水平。
5、重点工程规划
基于泗县水利设施基础及水利发展需要,泗县十四五水利规划项目共52项,规划投资约123亿元,规划投资大,建设任务重,为加强统筹规划,做好轻重缓急划分,聚焦重点项目,确定十四五水利规划项目十大重点工程,作为十四五期间的主要工作任务。
(1)12条河道综合治理工程
(2)64条大沟综合治理工程
(3)唐河治理二期工程
(4)乡镇和城市防洪工程
(5)泗县南水北调引水工程
(6)“四横一纵”管网联通工程
(7)新濉河通航工程
(8)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
(9)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
(10)病险水闸加固工程
(二)五大举措
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水利融资体制改革和涉水事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三)六大监管
对河沟湖库的监管、对水资源的监管、对水利工程的监管、对水土保持的监管、对水利资金的监管、对行政事务工作的监管
六、创新举措
根据县政府会议安排,为完成“十三五”,谋划“十四五”,我局从2019年开始编制了6个专项规划和1个综合性规划,分别是《泗县农村居民供水安全保障规划(2020-2030年)》、《泗县“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2021-2025年)》、《泗县农业灌溉供水保障规划》、《泗县城市超标准洪水防御预案》、《泗县水资源综合规划》、《泗县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与保护规划》,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了《泗县“十四五”水利规划》。
七、落实措施
县政府牵头,水利局负责,发改委、经信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建局、交运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局、文旅局、城管局、统计局配合,经过充分调研,收集资料,编制完成了《泗县“十四五”水利规划》。
八、政策咨询渠道
咨询科室:设计室 刘兴启;
咨询电话:0557- 7026265。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