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公开 > 泗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广播电视局、县文物局) > 新闻发布 > 新闻发布会及其他发布实录
阅读人次:  
【字体:

中国大运河申遗十周年暨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泗县段保护利用情况新闻发布会

发表时间:2024-06-20 10:35阅读人次: 信息来源:泗县文化和旅游局(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
【字体:


时间:2024年6月18日上午9:00

地点:泗县文旅局会议室

内容:中国大运河申遗十周年暨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泗县段保护传承利用情况

主持人:张莹

发布人:孙习

参会媒体:泗县发布、泗县人民政府网、泗县融媒体中心、《今日泗州》等。


张莹:各位媒体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中国大运河申遗十周年暨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泗县段保护利用情况新闻发布会。应邀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新闻媒体单位有:泗县发布、泗县人民政府网、泗县融媒体中心、《今日泗州》等。参加此次发布会的有泗县文物管理中心副主任张莹、泗县文化和旅游局工作人员孙习。

今天的发布会主要有两项议程:一是介绍大运河通济渠泗县段保护传承利用情况;二是回答记者提问。下面分项进行,首先请孙习同志介绍一下大运河通济渠泗县段保护传承利用情况。

孙习:自大运河保护工作开展以来,我县始终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保护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批示指示精神,积极按照国家、省各级工作安排和部署,持续做好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相关工作,现就我县大运河遗产保护相关情况进行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泗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北邻徐州,东接淮扬,与南京、合肥相距较近,交通便利,水系发达。作为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千年古郡,早在夏朝便已建置立城,后期一度成为泗州的州府所在地,是连接苏皖两地的交通要道。泗县文化底蕴深厚,新石器遗址遍布,汉文化凸显,至今仍保存有楚汉相争的霸王城遗址。千里运河通济渠绵延其间,连接河南、江苏,是大运河通济渠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发挥着排洪、灌溉的作用。

隋唐大运河泗县段(泗县俗称古汴河),作为通济渠段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经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自泗县广播电视台向东约5.8公里于2014年6月22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议通过为世界文化遗产段,成为大运河通济渠段7处世界文化遗产点(段)之一。

前期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切实加强保护管理机制建设。深入落实推进泗县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建设工作,我县先后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泗县大运河文化保护利用传承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领导小组和大运河文旅片区建设推进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同时,我县在相关县直部门设立专门性管理保护机构,具体落实大运河文化建设工作。

二是立足遗产保护,做好资源挖掘长期以来,我县始终坚持以运河遗产保护为第一要义,通过环境整治,提升运河保护管理。2017年以来,我县先后完成了大运河泗县段遗产区域内棚户区整体异地搬迁安置、运河河道及关联水系污水管网改造及雨污分流处理、运河沿线村庄环境整治提升等系列工作。此外,我县多次对运河沿线文化资源进行调查和梳理,深入了解运河沿线文化资源的分布、保存和利用情况。同时,对大运河泗县段故道全境进行系统性的考古勘探工作,基本摸清了泗县运河的走向、河床、河坡等故道情况,为泗县运河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打造大运河公共文化场馆集聚区,提升运河活态利用。近年来,围绕大运河泗县段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建设工作,充分发挥运河遗产的文化价值,我县以大运河公共文化场馆建设为抓手,集中打造了泗县大运河公共文化场馆集聚区,在运河沿线先后建设开放了泗县博物馆、图书馆、规划馆、家风馆、文化馆(少年宫)、科技馆、古鞋博物馆、隋唐运河博物馆等系列公共文化场馆,形成了集场馆游览、非遗教学、文化演出、社会教育、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文化场所,充分发挥运河资源优势,活化运河遗产利用和文化传承。

三、近期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加强项目建设,注重遗产保护利用。为深入落实推进我县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工作,通过项目建设为推动,提升我县大运河遗产建设。2022年以来,我县重点推进大运河通济渠泗县段(东段)保护展示项目。项目设计范围西起大运河赤山路桥东侧,东至大运河申遗点景观亭,全长约3.5千米。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对该段沿河道路、桥梁进行提升改造;河道环境治理、岸线植被梳理、补植绿化;沿途重要节点区域景观点提升打造;沿途运河堤岸电力设施、杆线迁移改造以及相关的休憩、观光导览、标识标牌等配套设施建设。

该项目已于2024年5月通过省文物局验收,项目实施后,有利于进一步丰富我县文旅资源,提高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水平,更好地展现千年运河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是加强宣传推介,进一步提升大运河泗县段知名度。 2023年4月25日,我县参加国家文物局在江苏省扬州市召开的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会议。会上,就我县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情况作汇报发言。2023年9月,我县参加苏州第五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宣传推介我县运河文化。2023年10月,我县参加2023“运河寻梦 共享瑰宝”中国(宿州)大运河文化带非遗展演活动,结合非遗展演活动,进一步擦亮“水韵泗州 运河名城”这一城市名片。2023年10月22日,在我县大运河畔,由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泗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泗县大运河全国公路自行车邀请赛鸣笛开赛,来自全国各地的600多名骑行爱好者齐聚泗县,寻迹大运河。比赛以“骑游新泗州·寻迹大运河”为主题,以“打造一届高水平的比赛盛宴”为目标,弘扬了泗州大运河文化,推动了体育与生态、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丰富了全县广大群众体育活动,打造了我县“体育+旅游”的新名片。

张莹:感谢孙习同志的介绍,下面,请大家围绕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

泗县发布记者提问:我们运河保护存在哪些问题?

孙习:大运河文化遗产构成复杂,文化价值内涵十分丰富,县级层面因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因素,对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带来一定制约,在区域发展上还缺乏前瞻性、协调性,在运河文化内涵发掘上还有不足。

泗县融媒体中心记者提问:下一步我们对于大运河保护有什么计划?

孙习: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遗产。一是加强运河建设规划。坚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区域性和整体性,重点加强对大运河文化资源的系统性梳理,加强相关规划工作。二是深挖运河文化内涵。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和专业研究团体给予支持,深入挖掘运河文化遗产价值内涵,提升保护传承利用的专业水平。三是抓好保护传承利用。进一步统筹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聚焦现有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推动重点项目落地实施,打造具有泗县特色的文化品牌。

张莹: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答问环节就到这里。各位记者对大运河通济渠泗县段保护传承利用情况还有需要了解的,请会后与我们联系,也希望大家能够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大运河各项保护利用工作。再次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莅临,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