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十三五”卫生健康重点工作落实情况
“十三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和上级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下,我县卫健工作紧紧围绕全县经济建设的中心,以优质服务为载体,以基层为重点,狠抓体制改革、预防保健、医疗质量和行政执法等工作,推动了事业健康发展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1、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十三五”以来,全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由县卫健委负责制定各类方案,组织年度绩效考核,分配项目资金等;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等县级公共卫生专业机构负责业务督导和培训;由乡村两级医疗机构负责具体实施。项目资金由2016年度的45元/人增至65元/人,其中村级服务经费由2016年度的27元/人增至47元/人;居民健康档案从2016年度的70.13万份增至80.02万份,辖区常住人口建档率达到93.7%,全部由电子健康档案代替纸质档案,逐步实现居民健康档案的系统化管理。全县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到6.37‰,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8/10万以内,2020年妇女常见病筛查达到80%以上、孕产妇保健覆盖率达90%以上、住院分娩率达100%、高危孕妇住院分娩率达100%、孕产妇系统管理率85%以上。
2、健康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十三五”期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健康工作,不断加大投入,实施政府“交钥匙”工程,实施了县人民医院、中医院迁建项目和妇幼保健院业务大楼建设,完成了12所乡镇卫生院新建任务,增加了卫生院的业务用房面积,更新了必要的医疗设备,建成了78所标准化村卫生室,新建的县级公立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均已投入使用。2020年以来,新建县疾控中心综合楼已投入使用;县人民医院医养结合中心、县中医院康养中心、妇幼保健院母婴康养中心、精神病医院病房楼、大庄镇中心卫生院、长沟镇中心卫生院、小梁卫生院迁建和11所村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全县医疗健康基础设施明显加强,县、乡、村三级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高。目前,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279家,医疗机构床位总数为4177张,卫生技术从业人员(含乡村医生)4083人。全县医疗卫生机构的整体建设和设备配置水平处于省、市前列,城乡居民就医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一般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3、公卫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十三五”以来,有效防控了禽流感、甲型流感、手足口病、霍乱等重大传染病,圆满完成每年县“两会”和中、高考等重大活动的医疗卫生保障任务。各类传染病的发病率继续控制在历史最低水平,5年内全县无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无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发生,有效地保障了公众健康权益。截至目前,全县居民健康档案建档人数为795529,规范化电子建档率为87.51%;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登记管理82405人,健康管理率73.09%;高血压患者累计管理111773人,规范管理92096人,规范管理率为82.4%,血压控制率82.57%;糖尿病患者管理40838规范管理34096人,规范管理率为83.49%,血糖控制率84.47%;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登记在册患者3990人,在管患者3893人,管理率97.57%,规范管理率96.87%,服药率95.96%,规范服药率87.62%,面访率95.16%。全县各类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大大提高,有力保障了全县广大居民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
4、综合医改工作进一步深化。“十三五”以来,深化医改试点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部署顺利推进,“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体制机制初步建立,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近年来,相继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及《关于调整泗县县级医院管理委员会的通知》、《泗县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试行)》、《泗县开展分级诊疗工作的实施意见》等配套文件,对我县深化医改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2015年10月1日起,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式取消收支两条线。2019年,泗县被省卫健委列为37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县之一,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意见》(皖政办〔2019〕15号)精神,结合泗县实际,制定《泗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泗政办发〔2019〕13号),县政府成立了领导小组。按照《方案》要求,以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为牵头医院,与全县18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辖区174个村卫生室及1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组建成2个紧密型医共体,实现全县公立医疗机构全覆盖。
5、计生优质服务进一步落实。“十三五”期间,全县人口总量持续增加,年均增长1.07万人,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趋于平稳,连续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左右,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呈稳步下降趋势;计生奖扶、特扶政策得到认真落实,相关民生政策对政策调整前的独生子女家庭和农村双女家庭予以倾斜,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联系人制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就医“绿色通道”落实率分别达100%,全县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投入14099.7256万元,惠及682237人次。同时,全面落实“三个全覆盖”制度,不断强化政策救助综合帮扶力度,扩大和提高受益人员的覆盖面和受益额度,积极探索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险制度,切实了解决计划生育群众的后顾之忧。
(二)重要荣誉奖励:“十三五”以来,泗县卫生健康工作很多做法被国家、省级推广,获得诸多国家、省级以上荣誉。
1、卫计整合开创“泗县模式”。“十三五”前期,我县大胆实践、主动作为,在宿州市、安徽省乃至全国率先完成了乡村两级卫生计生机构整合工作,成功探索出一条融行政队伍、技术队伍和群团组织“三位一体”的基层卫生计生机构整合“泗县模式”,筑牢了基层“网底”,为做好新形势下的卫生计生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技术支撑和群众基础。我县多次在全省、全国会议上作交流发言,经验被县全市、全省、全国推广。
2、健康脱贫打造“泗县名片”。2015年,我县在全省率先开展“健康促进扶贫行动”。2016年4月24日,宿州《拂晓报》头版头条以《不让一个贫困群众因病掉队》为题,对泗县健康扶贫行动进行了专题报道,将泗县健康扶贫工作经验向全市推广。2016年4月8日,《安徽日报》以《泗县构建健康大格局 促进扶贫大发展》为题,对泗县健康扶贫工作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2016年12月22日—23日,由安徽省互联网宣传管理办公室、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组织,“岁末年初看扶贫 网媒小编走基层”活动来到泗县,人民网安徽频道、新华网安徽频道、安徽新媒体集团、安徽网络广播电视台、安徽网、合肥网、安徽经济网、安徽财经网、新浪网、凤凰网、网易网、中华网安徽频道等12家省级以上网络媒体实地采访报道了泗县健康扶贫工作。2017年4月14日,由省委宣传部组织,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网、新华网、安徽日报等近20家中央驻皖及省级媒体采访团来到泗县,集中采访我县健康脱贫工作开展情况。2017年5月5日、7日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两大“国字号”媒体,分别对泗县健康脱贫工作做了报道。在全省扶贫会议上张书记代表泗县作了《健康促扶贫,共筑小康梦》的典型发言。2017年,泗县被确定为“全国健康扶贫工程示范县”(全省3个)。
3、医联体合作谱写“泗县篇章”。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利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优势,统筹谋划与沪苏浙高水平医院开展合作,全面提升我县医疗卫生服务水平。2018年5月,县人民医院挂牌“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对口帮扶医院”;2019年8月,泗县人民政府与北京航空总医院签署跨区域医联体合作框架协议,北京航空总医院跨区域医联体正式成立,北京航空总医院泗县医院挂牌;2020年3月,县人民医院与北京航空总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实现人、财、物全面托管。2019年9月,县中医院确定为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学医院并正式挂牌,11月挂牌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中医院)泗县分院。2019年9月,县妇幼保健院加挂安徽省妇幼保健院泗县分院牌子。2020年以来,泗县与上海海军军医大学加强合作,由其对泗县提供四点帮扶,即:持续甄选技术骨干进修学习;拓宽对口帮扶学科,建立专科联盟;谋划设立海军军医大学教学医院;全面帮扶,持续发力。跨区域深度合作的推进和实施,极大方便了县域内群众看病,降低了群众看病的综合支出成本,切实解决了泗县人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提高了基层诊疗量。
4、卫健工作创造“泗县辉煌”。2016年,在国家级层面,获得了“2014-2016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全国计划生育协会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在省级层面,全省计生工作目标管理考核皖北排名第一、全省基层卫生岗位技能省级竞赛全科团队第1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受到全省通报表扬,获得“省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2017年,在国家级层面,获得“国家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市、区)”,被确立为“全国健康促进试点县”,计划生育工作全省一类县排名第二受到省领导小组通报表彰。2018年,作为国家健康扶贫工作先进县受到国家卫健委、国务院扶贫办通报表扬,被评为安徽省首批健康脱贫工程示范县,作为国家扶贫示范县受到省卫健委现金(60万元)奖励。2019年,被国家卫健委、省人民政府分别命名为“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县”,“第三批国家健康促进县试点”获得通过,被确定为“安徽省妇幼保健机构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县”,计划生育工作全省一类县排名第六受到省领导小组通报表彰。2020年,“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工作稳步推进,“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完成公示。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正在阅读:泗县“十三五”卫生健康重点工作落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