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卫生运动】2020年爱国卫生工作总结
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积极倡导健康文明新生活
爱国卫生运动,是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大事。目前,我县上下围绕群众关心的突出重点问题,结合疫情防控中形成的成功经验,不断探索健全爱国卫生运动相关机制体系,进一步巩固社会治理成效,爱国卫生运动正转化成优美的环境、良好文明的习惯,更推动着社会健康治理体系的完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现在,出门佩戴口罩、垃圾分类投放、保持社交距离、推广分餐公筷、看病网上预约等,正在悄然成为良好社会风尚。
一、工作成效
(一)优环境——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完善公共卫生设施
从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到完善公共卫生设施,从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到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近年来,我县爱国卫生运动的内容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在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提高群众文明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背景下,我县更是积极结合防控工作经验,不断推动群众生活方式,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完善公共卫生设施,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大力将爱国卫生运动引向纵深。
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我县把每周星期五定为“周末卫生日”,全县统一组织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活动。大力开展机关、企事业单位环境卫生大扫除活动、开展家庭卫生大扫除活动。强化公共区域环境卫生管理。各单位进一步加大对人居环境“脏乱差”问题的专项整治力度,开展农贸市场环境卫生整治、老旧小区环境卫生清扫、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卫生死角治理、公共场所环境卫生清洁,减少疫病传播途径,打造宜居生活环境。同时,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作用,引导各级各类单位承担起清洁环境卫生、树立行业新风的责任,以千千万万个干净整洁的“小环境”构建美丽和谐的社会“大环境”。以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治理为着力点,推进农村改路、改水、改厕、旧房改造等工作,开展农村柴堆、粪堆、坑塘、河塘、沟渠等薄弱环节的环境卫生整治,打造干净整洁的农村人居环境。
(二)养良习——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
爱国卫生运动历久弥新,爱国卫生运动在防控鼠疫、血吸虫病以及SARS等传染病过程中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背景下,爱国卫生运动更加具有针对性,更加体现问题导向。
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战斗中,我县充分发挥爱国卫生运动的统筹协调作用,抓整治、优环境,养良习、促健康,不仅有效改善了卫生环境,更通过及时准确的疫情防控科普宣传,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全面提升了群众的防控意识。
泗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响应发布了《全面推行文明餐桌及分餐制的通知》,号召使用公筷公勺和分餐制,倡导安全、健康、文明的用餐方式。一场疫情带给大家很多反思,一次爱国卫生运动,更在潜移默化中为人们带来良好生活习惯。
从点滴小事做起,从身边陋习改起,过去不被重视的乱扔垃圾、不用公筷等生活陋习,在疫情防控中被重新审视,戴口罩、勤洗手等好习惯如今已成生活常态。疫情,让公众重新审视自己,爱国卫生运动,让重塑健康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深入人心,成为了自觉行动。
(三)提水平——推进社会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
爱国卫生运动,不是“一家之事”,关乎各行各业,关乎每个家庭,需要全社会参与其中。近年来,全县上下积极动员群众,将爱国卫生运动下沉社区,与基层社区治理融合发展,进一步增强了公共卫生工作的整体性、协同性和精准性。
为打造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县城,泗县针对城区存在的各种顽症痼疾和影响城市形象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地毯式、拉网式、网格化排查,建立台账、列出清单,逐项销号、逐项清零,确保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无死角、无盲区、无漏洞。纵深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农贸市场等经营场所整治、病媒生物防制、文明卫生习惯养成、防控知识普及、全民参与卫生县城创建等“六项行动”,全力营造干净整洁、健康宜居的人居环境,切实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县爱国卫生运动进一步强化党和政府领导,组织发动群众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有效改善了城乡环境卫生状况,群众健康素养显著提升,疾病防控取得显著成效。但从当前总体情况来看,我县爱国卫生工作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工作方式方法比较单一,信息化程度还不高,基层机构和能力弱化。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我县爱国卫生工作更是暴露出在环境卫生长效管理、群众组织动员和健康素养提升等方面仍存在短板。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卫生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继承和发扬爱国卫生运动优良传统,充分发挥爱国卫生运动的制度优势、组织优势、文化优势和群众优势,将爱国卫生运动与传染病、慢性病防控等紧密结合,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加快形成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有效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拟从以下三方面进一步深化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一)完善公共卫生设施,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1、推进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以重点场所、薄弱环节为重点,全面推进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补齐公共卫生环境短板。推进农贸市场合理布局和标准化建设,规范市场功能分区设置,逐步取消市场活禽交易,维护好市场及周边环境卫生。加强小餐饮店、小作坊等食品生产经营场所环境卫生整治,推进餐饮业“明厨亮灶”。持续抓好城市老旧小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建筑工地等环境卫生管理。推进村庄清洁行动,深入持久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严格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逐步建立环境与健康调查、监测和风险评估制度,定期开展城乡环境卫生状况评价。
2、加快垃圾污水治理。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建设,做好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逐步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无害化处理。通过政策鼓励、宣传教育等,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垃圾分类。持续推进县域生活垃圾和污水统筹治理。因地制宜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确保污水不乱排、垃圾不乱倒。建立完善农村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开展垃圾源头减量、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积极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农膜回收利用、畜禽粪污和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加快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完善医疗废物和污水处理。
3、全面推进厕所革命。扎实推进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改造,引导农村新建住房配套建设卫生厕所,人口规模较大村庄配套建设公共卫生厕所,强化管理维护,逐步扩大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覆盖面。推进学校厕所改造建设,提升规范化卫生管理水平,抓好粪污无害化处理。大力开展农贸市场、医疗卫生机构、客运站等重点公共场所厕所环境整治,有效改善厕所环境卫生状况。
3、切实保障饮用水安全。依法严格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完善水源保护、自来水生产、安全供水全过程监管体系,加强对饮用水水源、水厂供水和用水点的水质监测。推进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以及人口分散区域的小型供水工程规范化改造,不断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加快城市供水设施建设改造,提高供水能力,扩大供水范围。加强城市二次供水规范化管理。
4、强化病媒生物防制。健全病媒生物监测网络,加强病媒生物监测,发生传染病疫情时增加监测频率、扩大监测范围,及时掌握病媒生物密度、种属和孳生情况,科学制定防制方案。坚持日常防制和集中防制、专业防制和常规防制相结合,积极开展以环境治理为主、药物防制为辅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消除病媒生物孳生环境,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强化病媒消杀队伍建设,提升病媒生物防制能力。
(二)开展健康知识科普,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1、培养文明卫生习惯。广泛开展健康科普进村镇、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活动,宣传公共卫生安全、重大疾病防控及不同季节重点流行疾病防控等卫生健康知识,引导群众践行健康强国理念,推广不随地吐痰、正确规范洗手、室内经常通风、科学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注重咳嗽礼仪、推广分餐公筷、看病网上预约等新冠肺炎疫时好习惯,筑牢传染病防控第一道防线。树立良好的饮食风尚,深入开展减油、减盐、减糖行动,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餐饮行业积极推广分餐制,倡导聚餐使用公勺公筷。将健康教育作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小手拉大手”促进全社会形成文明卫生习惯。通过设立文明引导员、开展“随手拍”等方式,形成约束有力的社会监督机制,促进文明卫生习惯长效化。
2、倡导自主自律健康生活。充分利用爱国卫生月等各类活动,加大健康生活方式科普力度,引导群众主动学习掌握健康技能,养成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合理膳食、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有效预防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针对妇女、儿童青少年、职业人群、老年人等人群及其关注的健康问题,做好精准宣传和健康干预。以多种教育教学形式对学生进行健康干预,科学指导学生有效防控近视、肥胖等。加快无烟机关、无烟家庭、无烟医院、无烟学校等无烟环境建设。健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完善体育健身设施,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加强科学健身指导服务,营造良好的全民健身氛围。
3、践行绿色环保生活理念。积极开展生态道德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切实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大力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等行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引导群众争做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倡导珍惜水、电等资源能源,树立爱粮节粮等意识,拒绝“舌尖上的浪费”。
4、促进群众心理健康。加强心理健康科普宣传,传播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乐观积极的理念和相关知识,引导形成和谐向上的家庭和社会氛围。健全传染病、地震、洪涝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中的社会心理健康监测预警机制,强化心理健康促进和心理疏导、危机干预。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支持拓展心理健康宣传疏导等志愿服务。
(三)强化组织实施
1、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爱国卫生工作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常抓不懈推动工作落实。各部门要加强工作协调联动,按照职责分工扎实部署推进本领域相关工作。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要把爱国卫生运动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机结合,制订具体工作方案和计划,明确责任分工、细化目标任务,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2、加强工作保障。要进一步强化爱国卫生工作体系建设,在部门设置、职能调整、人员配备、经费投入等方面予以保障,乡镇、社区(村)、机关、企事业单位要明确专兼职爱国卫生工作人员,推动爱国卫生各项工作落实到城乡基层。加强爱国卫生工作人员能力建设,提高统筹谋划、协调动员、科学管理等能力水平。
3、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各类媒体特别是互联网、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全方位、多层次宣传爱国卫生运动,提升宣传效果,凝聚全社会共识,引导群众关心关注、积极参与。畅通监督渠道,主动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