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泗县生态环境分局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
2021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宿州市泗县生态环境分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增强“四个意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和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县委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安排部署,将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治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提升到“四个意识”树得牢不牢、对标党中央齐不齐的高度来对待,紧紧围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和交办问题,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坚决态度、有力措施、严厉手段全力推进整改落实,在服务发展和保障民生上加压发力,主动作为,使生态环境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城区大气环境质量和水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全县环境质量保持基本稳定。
一、2021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聚焦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全面认账、全面整改、全面尽责,紧紧围绕环保督察反馈和交办问题,强化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工作,举一反三开展自查和“回头看”,聚焦突出问题、重点任务、常态长效抓整改,紧盯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指出的问题,扎实推动各类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
1.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交办信访件及反馈问题整改情况。纳入2021年度考核的32件信访件,已全部完成整改并通过验收。反馈我县问题1个,即“石龙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问题”,目前正按整改方案有序推进。
2.省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情况。反馈我县1个问题,即“垃圾填埋场问题”,正在按方案有序推进,确保如期完成销号任务。
3.市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情况。共交办我县3批次17件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通过验收。
4.市环保督察交办问题整改情况。市级环保督察交办我县问题6件,已全部完成整改通过验收。
5.省“严、重、促”“大起底、回头看”问题整改情况。纳入2021年考核的2件已全部销号。
(二)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印发《泗县2021年应对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任务》,多部门相互协调配合,突出综合治理,以“五控”为抓手,扎实开展工业企业治理、扬尘综合整治等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全力打好打赢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是全面“控气”。深化工业污染治理,全面开展“散乱污”企业专项行动,持续推进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加强对重点企业的监督管理,涉气重点企业已全部安装在线监控装置并联网,通过供电部门调取60余家企业用电情况进行精准管控。督促重点行业企业实施污染治理设施设备升级改造,加强工业废气治理,和佳医疗技改项目稳步推进。积极开展挥发性有机物防控工作,常态化开展加油站油气回收装置监督检查,规范汽车修理行业,我县28家加油站油气回收装置已全部投入使用,涉及喷漆的汽车修理厂全部设置专门喷漆房,安装收集吸附装置。二是重点“控煤”。严控化石能源消费总量,新、改、扩建项目严格实施煤炭等量或减量替代,禁止新建企业自备燃煤设施。严格控制我县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将禁燃区监管纳入环境监管网格,严肃查处违反禁燃区管理要求的行为。加大监管力度,依法依规查处非法销售使用非清洁散煤等行为,坚决取缔禁燃区非法经营散煤网点。三是有效“控车”。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开展大货车“冒黑烟”专项整治行动。严格渣土运输源头监管,全面推进城区建筑垃圾运输车辆GPS监控、数字化监控平台,实现监督与现场人员执法的“无缝对接”和对运输车辆“两点一线”运输过程的全程监管,做到净车出场、密闭运输。进一步规范渣土公司6家,渣土运输车179辆,实现全部升级为新型智能环保车辆,其他车辆不得运输建筑垃圾、杂土。加强非道路移动源污染防治。截止目前,共查处各类抛洒、遗漏车辆30余起,清除污染道路70余处、2家道路保洁不到位的建筑工地实施处罚、下达46份整改通知、宣传教育100多人次。四是现场“控尘”。重点加强建筑施工、道路、砂石料场、物料堆场等重点领域整治工作,落实抑尘措施,着力治理扬尘污染。建立健全施工扬尘动态监管清单,全县在建项目54个全部达到扬尘防治“六个百分百”要求,配备了雾炮机、洒水车,安装了车辆自动冲洗平台、塔吊和道路喷淋等设备,5000平米以上的48个在建工地安装了在线监测和远程视频监控,并与主管部门联网,实行扬尘远程视频监控。先后对10家建筑工地因扬尘管控不到位进行立案查处。加强道路扬尘管控。提高环卫清扫保洁作业标准,优化道路洒水冲洗保洁作业流程,加大机械化洗扫作业频次,实行全覆盖、全天候循环洗扫、降尘、保洁。增加洒水频次,主要区域主要城市道路,常规洒水每日坚持不少于10次,实施区域雾炮和洒水不间断作业,有效控制道路扬尘。整治运输车辆物料抛洒和道路扬散问题。五是深入“控烧”。严控秸秆和垃圾露天焚烧。针对秋冬季露天焚烧高发期特点,进一步强化乡镇(街道)禁烧主体责任,对辖区内秸秆禁烧全方位、全覆盖、无缝隙监管,及时发现并处置火情,实现全域、全时段全面禁烧。严格控制烟花爆竹燃放,严格实施全域全时段禁售禁燃禁放烟花爆竹,对非法制贩、运输、储存、燃放烟花爆竹等违法行为,及时依法严厉打击,联合开展烟花爆竹禁燃禁放专项检查3次,制止30余起零售现象。加大餐饮服务单位油烟污染整治力度,联合开展对餐饮行业执法检查,对油烟净化装置功率偏小督促整改到位,对油烟直排的责令停业。对城区全部1255户餐饮服务场所油烟净化设施进行清理登记,通过餐饮油烟智慧管理平台系统实时监控设施运行状况,变人防为技防,实现智慧监管,规范油烟净化设施的安装和运行。六是强化应急联动管控。根据市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布的预警等级,我县及时同步启动预警。通过加强巡查和联合执法检查。严格落实预警强制性减排措施,成立8个专项督查组,对城乡工业企业、建筑工地、道路施工、餐饮油烟等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措施情况进行督查。夯实应急减排措施,完成重污染天气应急清单编制,在2020年119家清单基础上梳理排查,去除11家停产企业、新增38家企业,确定146家涉气企业纳入清单范围,依据《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技术指南》,对各企业生产工序和生产线的不同情况,制定应急分级减排措施,避免应急减排“一刀切”。
市级下达大气环境约束指标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达到48ug/m3以下。截止2021年12月16日,我县PM2.5平均浓度为40.6ug/m3,较去年同期(45.4ug/m3)下降10.8%。空气优良天数262天。空气质量指数县级排名全市第一。
(三)着力打好碧水攻坚战。为确保水环境安全,我县围绕国省考断面及重点河流水质达标,出台《进一步加强沱湖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方案》《泗县主要河湖水生态环境保护方案》,针对汛期和年底水污染防治攻坚,制定《泗县水污染防治百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分流域、分河段进行综合治理。
一是开展流域巡查。成立巡河专班,结合无人机技术,对辖区内的河流、支沟支渠、污水排放口等进行全面排查。共巡河1692公里,出动人员411人次,排查废弃秸秆216处、枯死水草132处、固体废物及漂浮垃圾320处,下发交办单10件,提醒函3件,立案查处污染水环境案件3件。全面启动枯死水草清理打捞行动,购置河道清理船6艘,对唐河、沱河、新汴河、新濉河、老濉河、石梁河、石龙湖等主要河湖及支沟支流枯死水草进行清理打捞。累计出动人员980人次、船只332船次、机械76台套,打捞水草及漂浮物1.66万立方米,清理河道及两侧农作物秸秆、枯草落叶10余吨。二是开展河道清淤。按照“先截污、后清淤、再修复”的原则,重点围绕唐河、石梁河实施治理工程,加强入河排污口、支流水质监测,对入河口水质超过Ⅲ类的各支流支沟全部进行整治。已完成唐沱河铁李渡口、岳洪河、老濉河新关段等53公里河道清淤476万立方米。三是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对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拆除、搬迁沿河禁养区养殖设施。对唐河、石梁河等流域所有秸秆全部离田并持续开展清理,实施常态化监管,规范秸秆堆放,防止水体污染。全面排查农村河流沟渠及两侧200米范围内的环境问题,共排查问题30个,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治。四是强化入河排污口监管。目前,我县共设有入河排污口22个,其中城区及乡镇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18个,城区环城河入河排污口1个,企业入河排污口3个,通过加强日常监管和汛期、雨天重点检查,严肃查处违法行为,确保入河水质稳定达标。五是汛期加密水质监测频次。严格落实每日一次监测采样送检和每周一报的国省考断面水质监测制度,持续完成28个农村千吨万人饮用水和2个污水处理厂氟化物水质采样送检工作。六是城区雨污管网排查整治情况。在南柳路新建规模15000m3/d提升泵站1座,合理调配城区两座污水处理厂处理量。委托第三方对城区地下综合管线普查进行外业勘探,共探查各类管线点56483个,并对建成区排水管网进行清淤、检测,完成排查污水管网46.27公里、雨水管网125.38公里、合流管网125.22公里。七是做好跨界河流联防联控。今年以来,我县利用实地考察和无人机巡察,与五河县开展9次、泗洪县开展6次联合污染源巡查检查和水质监测,现场交办问题,强化跨界河流联防共治。
我县1-10月份水环境质量指数县级排名全市第一。2021年1-6月份,我县共获得沱河流域生态补偿金600万元。
(四)深入开展净土持久战。按照《土壤污染防治法》和《宿州市2021年土壤、农业农村和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要求,我县严格落实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责任,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和固体废物排查整改,坚持源头管理,预防为主,扎实推进净土持久战。
一是加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开展土壤重点监管单位自行监测及隐患排查工作,对泗县深能垃圾发电厂、泗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制定并实施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监测方案,每季度将检测结果向社会公开,及时开展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整治,并按要求将隐患排查情况报送市生态环境局。对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开展调查,泗县列入疑似污染地块名录3块,2家土壤环境初步调查工作已完成,其余地块土壤环境初步调查报告已送专家评审。二是加强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为保证我县粮食食品安全,2021年初按照《土壤污染防治法》要求开展涉镉等重金属企业排查,严防农用地土壤污染。经排查,泗县无涉镉企业。三是加强农村农业污染防治。乡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泗县年度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任务数5个,分别是草庙镇、墩集镇、瓦坊镇、大庄镇、大路口镇。目前,草庙镇已完成提质增效任务;墩集镇土建工程已完工,正在筹划设备安装;瓦坊镇、大庄镇正在走招投标手续;大路口镇10月14专题研究大路口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已形成改造方案,年底前完工。四是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2021年省市下达我县建制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是7个,年初制定了工作计划,将整治任务分解丁湖镇向阳村,墩集镇石龙岗村,泗城镇关庙村,大庄镇佃庄村,黑塔镇韩徐村,草庙镇治岗村,大杨镇李庙村等7个建制村,已全部完成整治任务。五是加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以农村房前屋后河塘沟渠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黑臭水体为重点,按照“台账管理、分类治理、分期推进”工作思路,有序推进我县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全县共计22条黑臭水体,其中17条黑臭水体纳入分级清单,1条纳入国家级监管清单,新增4条黑臭水体。对全县范围内黑臭面积大、群众反馈强烈黑臭水体提前谋划,首先治理。2021年黑臭水体治理工作17个。目前,黄圩镇已完成治理任务16个,大庄镇杨庄沟工程量已完成80%,确保12月底前完成黑臭水体治理任务。
(五)全面落实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为做好今年秸秆综禁工作,我县坚持早谋划、早准备、早行动,全面宣传发动,逐级落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压实包保责任。我县及时启动秸秆禁烧工作动员,制定印发《泗县2021年禁烧和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方案》,县委、县政府成立了高规格的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指挥部及16个包保工作组,形成“层层包保、具体到人”的立体责任网络,确保责任压实到位,工作落实到位。从9月20日开始,全县103个县直单位参与禁烧工作的包保人员已全面进驻所包保村,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工作,各镇(开发区)迅速设置禁烧值守点、组建应急小分队、设立监控点、组织流动哨,实行全天候驻守、巡查和值班。禁烧期间,全体包保人员吃住在村,全力以赴做好秸秆禁烧工作。二是强化秸秆离田,消除焚烧隐患。今年我县大力推行打捆离田,尤其对石龙湖、唐沱河、新汴河、新濉河、老濉河、石梁河等重点河湖流域和其他地势低洼地区及水稻种植区,要求全部打捆离田,严禁污染水体。对离田秸秆实行集中收储、专人看护,配齐消防设施,严禁将秸秆堆放在田间、地头、坟头、沟渠、河流等处,消除一切焚烧隐患。三是强化督查考核,严肃追责问责。禁烧工作期间,建立由县综禁办、大督查办、六纪办、农环办、农业农村局、农机中心等部门参加的督查联动工作机制,重点对各镇、开发区抢收抢种、收割限茬、秸秆打捆离田、秸秆清理清运、秸秆收储点和临时堆放点责任落实、消防安全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禁烧工作开展不力、违反禁烧工作纪律等行为严肃追责问责。截至目前,全县未发生一起火点。
(六)强化源头治理,严控山芋打粉污染。
为有效治理全县山芋打粉污染,印发《泗县2021年山芋打粉污染治理方案》,坚持群众致富和环境治理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坚决打好山芋打粉污染治理攻坚战。
一是全面排查。对全县范围内各类山芋打粉企业(户),进行全面排查、摸清底数,形成源头严控、过程严管、末端治理、违法严惩、防范风险的全面整治体系,推进山芋规模化加工和统一管理,确保山芋打粉废水得到综合利用不外排,实现污水“零排放”,全力保障水环境安全。二是强化宣传发动。充分发挥宣传引导作为山芋打粉污染治理的先导作用,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手机终端和网络等多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把山芋打粉污染治理的政策宣传到每家每户,重点宣传县委县政府的政策措施、偷排漏排的危害和后果,鼓励支持山芋收购外销,确保政策宣传无死角、无盲区。三是强化包保巡查。做到每个山芋种植户都有镇村干部包保,每一个山芋打粉户都有专人包保,形成县级领导包保镇、县直单位和镇领导包保行政村、县直单位和镇(村)工作人员包保到户的立体责任网络。15个重点村相关镇和县直包保单位,迅速入驻包保村开展工作,切实履行包保责任,进行24小时现场驻守监管,规范山芋打粉行为,对山芋打粉户实行申请备案和保证金制度,确保其具备应有条件,采取节水措施,加强电力管控。四是强化打粉后期监管。抽调精干人员成立3个联合执法督查组,开展联合执法,依法打击违法行为。对规模加工企业加强一线监管和靠前服务,在山芋粉加工季节加强对安徽天京食品产业有限公司监督、监管频次,确保污染治理实施正常运转,污染物达标排放,督促企业按时开磅收购,开足马力生产,有效缓解当地山芋粉加工污染防治工作的压力。严禁无治污设施、不具备条件的一切打粉户从事山芋打粉,对拒不整改、无法整改且打粉设备未拆除的限期拆除。对2家未严格落实《方案》的打粉户,坚决采取断电措施,坚决消除环境隐患。
(七)持续优化环境管理服务。今年以来,我局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不断规范审批程序,提高服务效率,优化营商环境,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切实把好生态环境准入关,从源头上控制污染。
一是严格环境准入。严格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等法律法规文件要求,对新、改、扩建项目严格管理,强化“三线一单”约束作用,确保各乡镇在维护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要求不变的基础上经济、社会得到最大的发展空间。二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基础保障。2021年上半年共发放排污许可证5家,其中4家为重点管理、1家为简化管理。根据《安徽省环评与排污许可监管现代计划(2021-2023年)》要求,统一安排部署开展排污许可证质量进行核查。三是主动服务,有效化解企业潜在的环境风险。按照“明规矩于前,寓严管于中”为企思路,深入开展“环企直通车”“党员靠前、服务发展”等活动,主动入企走访,对结对企业实施全程服务,做到行政审批与事中事后监管无缝衔接。加强环保宣传和技术辅导,对企业在生产、污染治理等方面存在问题,及时进行政策解答,提出解决方案,实现“多服务,少检查,多帮扶,少干扰”,全力抓好生态环境优惠政策落实、企业减负增效等工作。四是开辟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实施环评豁免管理。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准入条件以及民生工程、基础工程、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等有利于我县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重点建设项目,从立项、选址、施工、验收各环节做到提前介入、加强协调、快速审批,不让建设项目在环保部门搁浅。严格落实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优惠政策,根据《安徽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豁免名录(2020年本,试行)》要求,列入名录的项目豁免办理环保手续,我县共完成立项审批建设项目206个,经项目环评豁免管理,我局已审批完成40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环境影响登记表网上备案135个。通过落实精细化管理要求,免除了符合条件企业的环评手续,打出了“豁免环评一批、自行备案一批、优化服务一批”的组合拳,从企业角度出发,大幅缩短环评办理时间,充分发挥生态环境对促进重大项目落地、优化营商环境的正向拉动作用,为企业发展赢得先机。
(八)积极做好环境监测工作。紧紧围绕我县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任务,以污染源总量监测为重点,以地表水及饮用水源常规监测为基础,积极做好环境污染应急监测,不断加强监测能力建设。
一是持续做好城区环境空气自动监测和县域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城区环境空气自动监测两个站点(政务中心大楼、泗县二中)6个项目,分别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PM10、PM2.5及6个气象参数,我站每日发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数据,及6个市控大气自动站的管理工作。加强对县域地表水包含国、省控监测点位(新濉河大屈、新汴河团结闸、沱河关咀、唐河泗县、老濉河泗县、石梁河王庄西、石龙湖)共7个,以及县域小流域水系石梁河石龙湖、龙须沟、老濉河、北沱河河、南沱河、等考核断面监测,监测点位12个,每月进行四至五次常规监测,监测项目为PH值、水温、浊度、溶解氧、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等8项,共获得数据16122个。整个常规监测工作做到了定点准确、操作规范、数据可靠、上报及时,以及我县城市饮用水源监测点及农村生活饮用水源地,总共43个监测点位。每月一次61项(地表水)和39(地下水)全年一次全分析。共获得数据15336个。1-11月份,城市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新汴河水质为Ⅲ类,达标率100%,农村饮用水水源地(28个)地下水水质为Ⅲ类,达标率100%。1-11月份,3个城市声环境质量监测点声值均低于功能区限值,达标率100%。二是有条不紊的进行污染源监测工作。全年完成污染源监测任务136家(次),对污水处理厂、工业污水处理厂、强英鸭业及天京食品等规模企业采样监测,以及23入河排口水质监测,为监察执法提供技术支撑,及时掌握企业排污状况。三是加强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对环境污染事件应急调查监测,能够做到快速反应,及时到位,为消除污染隐患、确定污染范围和污染程度提供准确有效的监测数据。四是加强跨界水环境防治联防联控。我县与五河县、泗洪县分别制定石梁河、唐沱河跨界水环境联合监测方案,新汴河、新濉河、潼河、老濉河跨省界联合监测方案。每月对石梁河王庄西、唐河草沟闸、唐河铁李渡口、南沱河泗河桥、团结闸、大屈、吴道村、新关村进行联合监测,监测项目为PH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六个指标。
(九)规范开展行政执法工作。今年以来,我局加强执法能力建设,持续开展大练兵活动,不断提高执法人员依法执法、规范执法能力。创新生态环境执法模式,构建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问题发现机制,提升问题发现能力,精准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
一是做好行政处罚案件办理及四个配套办法落实工作。我局不断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形成高压威慑态势。今年以来,立案67件,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59件,罚款208.23万元。实施四个配套办法案件5件,均为查封扣押案件。二是积极开展环境应急工作。加强企业突发环境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和企业环境风险排查,对涉危险化学品、涉危险废物企业,一企一档,建立风险档案,重点加强日常监管,确保不出现突发环境事件。2021年,我县进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企业13家,均为一般风险等级。截至目前,我县无突发环境事件发生。三是着重强化依法信访工作。坚持为群众解忧宗旨的,依照法定途径分类处理环境信访问题,坚持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截至目前,12369(12345)举报热线共接群众来电投诉113件,网络微信投诉23件,上级批转9件,来访1批1人次,目前已全部办结,群众满意度较高。四是开展环境执法大练兵活动。结合省级以上开发区及化工企业大排查、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执法检查、自动在线监控设施专项执法检查、散乱污企业专项排查整治、固体废物排查整改、重点污染源三个全覆盖等重点工作,严格落实省厅、市局环境执法工作部署,进一步加强执法监管,提高执法效能,按照“双随机一公开”制度要求,加大对辖区内重点行业企业的环境监管力度,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着力解决一批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二、党建工作开展情况
今年以来,我局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县委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安排部署,紧贴我县生态环境工作实际情况,开展党建工作,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自觉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增强“四个意识”,不断强化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工作各项重点任务为纽带,着力推进党建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强化党建引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1年,我局获得“全县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一)落实党建责任,突出党建工作地位。加强党建引领作用,把机关党建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认真履行党组主体责任、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责任,始终坚持将党建融入日常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主要负责人亲自抓、负总责,加强研究部署,注重统筹兼顾,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对分管范围内的党建工作负领导责任,扎实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各项制度建设,加强党员政治思想教育,强化奖惩措施和责任追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
(二)落实规章制度不打折扣。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谈心谈话等制度,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为“三会一课”的基本内容抓实抓好。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把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把自己把进去,不断改造自己,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坚持中层领导每周一集中学习,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党支部坚持每周五组织全体党员深入学习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指定书目,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8月30日召开了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会前还组织全体党员集中学习了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重点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以严肃认真的态度高质量开好专题组织生活会。强化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坚持把学习作为提高干部职工素质的重要手段,班子成员带头学习,采取集中学习、个人自学、组织讨论等形式,认真组织学习党史学习教育4本指定教材,并有针对性地对党员干部学习情况进行了检查,使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正确地领会精神实质,通过党组中心组学习会、党员集中交流学习会、“支部书记”专题党课、现场警示教育、组织党员参加党课等形式,召集党组会议研究机关党建工作2次,组织党组中心组学习会44次,组织党员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专项学习、研讨。组织机关党支部党员集中学习34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0次。
(三)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局党组将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2021年3月12日迅速召开全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全面安排部署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制定了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成立了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党史学习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订阅指定学习书籍,局属各单位迅速启动,积极组织推进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提高站位,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二是严格对标对表,推动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局党组认真对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有关要求,列出任务清单,明确责任主体、目标任务和时限要求,实现了各项专题实践、组织活动安排流程化、时序可视化。开展理论研讨、集体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并策划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学习《中共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党组关于在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开展“从政治上看环保”专题讨论活动的通知》精神,按照要求开展了二个专题大讨论;按照县委要求持续进行“步入新阶段,我们怎么干”解放思想大讨论,全局人员分别联系实际工作做了发言。5月17日,局党组组织机关全体职工干部到县党风廉政教育基地,开展“重温党史忆初心、锤炼党性践使命”实践活动,重温入党誓词,持续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全体职工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全覆盖。三是实践主题鲜明,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我局党史学习教育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为民服务宗旨,坚定不移站在群众立场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按照“切口小、发力准、效果好”的标准,开展好“党员靠前、服务发展”“环企直通车”等一系列“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主动进企业送服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加强企业服务和普惠性政策宣传解读。组织党员集中入企对接,排查企业存在的问题及隐患,并收集企业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建议,帮助企业解决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问题和困难,扎实开展为企业服务。机关党总支围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进一步深化党员示范行动,参加路面执勤、夜间道理和渣土车巡查,与共建结对社区共同开展生态环境知识宣传、社区疫情防控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以宣传造势为突破点,营造积极和谐的机关党建工作氛围,在“宿州市生态环境局”网站党建调研上活动信息6条。做好互助保障和送温暖工作。开展“七一”慰问困难党员、老年党员的送温暖活动。包扶工作人员到包扶村黑塔镇黑塔村扎实开展走访,及时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开展“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向市民宣传绿色环保理念,为群众提供生态环境方面的咨询服务;开展秸秆禁烧工作,对接卫星火点、省大气巡查火点核查工作,组织开展巡查执法;开展高考期间“禁噪净气”工作,提前向涉噪涉气施工单位和管理对象进行宣传,加大夜查、晨查力度,为我县高考考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休息、应试环境。通过党史学习教育,用实际行动来践行不忘初心,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下一步,我局将努力办好为民实事,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检验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效。
(四)继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新一轮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把主题教育作为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坚持高起点筹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持续推动主题教育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在工作中牢记党的宗旨,做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加强作风建设,在全局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新一轮“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坚决摒弃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创新学习方法,注重教育实效。采用学习文件材料、领导上党课、专题宣讲辅导、观看警示教育片、组织座谈讨论、进行了2次党史知识测试和撰写学习体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党风廉政活动。我局今年积极各种培训,开展了局主要领导讲党课和观看廉政警示教育专题片活动。抓表率,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发扬一方有难,爱心无限,我局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积极参与,投身捐款捐物工作,营造了学先进、赶先进,争做贡献、争当表率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扎实做好党风廉政工作,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一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党的建设和行政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与业务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与生态环境发展同步考虑、同步部署、同步实施。二是坚持以查促改、建章立制、形成长效。推动全局党员干部自觉把规矩立在经常,习惯于监督就在身边,真正把作风转到实处。三是强化监督制约,规范权力运行。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加强内控机制建设,完善问责机制,在网上公开工作职责、决策程序、办事规则、办事结果,推动权力阳光运行。领导干部严格遵守廉洁自律规定,教育和管理好家人亲属,带头树立清正廉洁的形象。四是开展廉政谈话,增强廉洁风险防控意识。根据党风廉政工作安排,我局党组组织中层领导干部进行集体廉政谈话11次,根据岗位特点,从岗位职责、制度机制、业务流程和外部环境等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廉洁自律要求和努力方向。现场开展全体职工党风廉政教育1次,集中参观了党风廉政建设主题展览,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党风廉政教育洗礼。
(六)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成立了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利用每周一例会学习时间,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和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中央、省、市、县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文件精神,组织全体党员开展读书研讨活动,注重读原文、悟原理,并紧密结合思想、工作实际认真撰写心得体会,让全体党员能够及时知晓并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为全面打赢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七)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巡视巡察问题整改。县生态环境分局高度重视中央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将问题整改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及时召开党组会议安排部署巡视反馈意见的整改工作,深入研究,结合实际制定整改方案。一是问题整改见底见效。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做到责任不落实不放过、问题不解决不放过,确保整改任务落实率达到100%。二是制度机制健全完善。强化巡视成果综合运用,强化整改落实日常监督,实现整改落实工作常态化、长效化。三是政治建设持续深化。把做好巡视整改作为当前加强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措施,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四是党建质量全面提升。以巡视整改落实工作为契机,把机关党组织建设好,不断提升新时代党建工作水平。
三、2022年工作安排
(一)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决策部署。一是进一步强化思想认识,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继续压实各镇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和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强化公检法环等部门联动,落实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改、督查考核工作机制,切实将生态环保责任压实到岗、传导到人。二是加快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及交办信访件整改进度,紧盯省、市、县各级交办问题,系统推进问题整改,严格对照整改工作方案、清单、措施,对有整改任务的相关单位的整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确保按期完成整改销号任务。三是坚持举一反三,由点带面对全县突出环境问题进行彻底整治,建立长效机制,补齐短板,继续加强后续跟踪监管,巩固整改成果,防止问题回潮反弹,确保生态环境实现根本好转。
(二)持续开展污染防治行动,打好三大战役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一是大气污染治理方面。以“控煤、控气、控车、控尘、控烧”为抓手,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确保按年度完成大气污染防治目标任务。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持续推进重点企业污染防治能力和环境管理水平同步提升,强化污染物减排和碳排放控制,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加强道路施工、建筑施工、混凝土搅拌站等扬尘治理,实现物料堆场、拆迁垃圾、裸露场地全覆盖无盲区。加强秸秆禁烧和露天垃圾焚烧,全面取缔露天烧烤。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实施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完善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体系,开展空气质量日报、预报,做好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二是水污染治理方面。紧盯6个国考断面水质达标,持续开展全县河流污染源排查整治,深入推进石龙湖、新汴河、唐河、沱河、石梁河、老濉河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强考核断面水质预警,加大对地表水环境监测网络调整优化力度,积极推进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提升国、省控、县界及出境断面水质自动化监测水平,加强跨界河流水污染联防联控工作,确保国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严控山芋打粉污染水体,加快新老城区、集镇区、工业园区和农村的黑臭水体整治,加强城镇雨污分流和配套管网建设,实现建成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严格按照城市地表水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开展水源保护区环境综合整治,切实保障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三是土壤污染治理方面。突出重点区域、行业,有效管控土壤环境风险。健全固废危废污染防控长效机制,持续开展固废排查整治工作,强化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进一步巩固固体废物大排查成果,严厉打击危险废物非法跨界转移、倾倒、处置等违法犯罪行为。
(二)加快推进智慧环保平台建设,有效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风险。一是推进“智慧环保”建设。全面推广运用“智慧环保”信息系统,建立综合指挥系统,有效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完善大数据管理和运用体系。积极推进环境监督长制工作平台建设,加快完善监督长制体系建设,依托县“智慧环保”环境监管信息化平台建设,开发以手机为使用终端的“环境监督平台”,方便基础网格环境监督员及时发现并上报生态环境问题,有利于各级环境监督长组织开展问题的整改工作,形成分工、合作、互补、高效的环境监管“一张网”。二是强化监测能力建设。全面推进重点流域水质自动监测站和入河排污口在线监测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调整地表水和环境空气监测网络。积极探索环境应急监测能力标准化建设,严格落实省市要求,提高环境应急水平。三是加强联防联控和应急处置。落实水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协议,协调毗邻县市联合开展巡河和水质监测工作。全面排查全县环境风险点,按照风险等级不同实行相应的分级管控,通过精准管理,降低出现突发环境风险事故的概率。四是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定期开展问题排查整治和重点企业监管。开展常态化排查整治工作,变被动整改为主动作为,通过举一反三,对县域内新出现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进行排查,认真梳理,找准原因,对照标准,精准施治,消除隐患,形成良性工作机制,促我县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下一步,县生态环境分局将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着力解决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助推我县“十四五”生态建设实现新的显著进步,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阶段现代化美好泗县奠定坚实基础。
宿州市泗县生态环境分局
2021年12月17日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