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生态环境分局2023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点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现“十四五”期间中国式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键一年,也是创建生态文明县城的“大年”。推进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进城乡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一、主要目标
完成省、市、县政府下达的考核指标任务。打造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升级版,持续开展散乱污企业整治、挥发性有机物等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确保PM2.5等指标持续下降,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稳步提高。加强河湖岸线保护和水生态修复,确保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和国省考断面水质达标,水环境质量全面提升。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固体废物管控,不断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进一步提升,力争实现零火点。确保不发生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按要求高质量整改到位,不反弹。
二、重点工作任务
(一)大气污染防治。
1.突出减污降碳协同,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全面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强煤炭消费管理。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推动产业结构和布局优化调整。
2.突出重点领域,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以“五控”为抓手,全面实施化工、砖瓦、陶瓷、人造板、包装印刷、塑料制品等行业深度治理。推进重点面源污染防治。聚焦PM10、臭氧、VOCs治理,深化施工扬尘等治理力度。加强对餐饮行业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加强降尘监测,降尘量指标不高于7吨/月·平方公里。强化重污染天气应对和督查帮扶。
3.突出联防联控,实施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秸秆禁烧、烟花爆竹禁燃禁放工作,做好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
(二)水污染防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强化减污增流,实现降负荷提水质,努力改善全县水环境质量,确保全县6个国考核断面和3个省考断面水质达到考核要求,重要水功能区基本实现达标,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1.提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推进城区污水治理提质增效。强化泗县城北污水处理厂运行,深入开展城区雨污管网排查,加大雨污分流改造和病害管网修复维护力度。加强工业集聚区污水处理能力,促进工业企业污水纳统管、进园区工作,涉水工业集聚区要实现污水集中处理,鼓励建设尾水人工湿地强化处理,新建泗县草沟镇工业园污水处理厂。提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到2023年底,完成泗城镇赵庄村、三湾社区,大路口镇石霸村、皇姑村,墩集镇汴河新村、霸王村,运河街道网周村7个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60%以上。到2024年底,基本解决城市污水管网混错接问题,基本消除生活污水直排,实现污水收集处理率稳步提升。建立黑臭水体治理长效机制,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果。到2023年,县城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80%;到2024年,县城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有序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
2.强化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以秸秆综合利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农村垃圾收集处置为重点,深入开展面源污染治理。扎实落实市总河长2号令,全县范围内禁止河坡、堤坡、干涸河床农田耕种,禁止侵占自然湿地等水源涵养空间,进一步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和入河量。
3.加强河道综合整治。汛期对主要河流和支河支沟至少开展一次全面排查监测,长期未清淤治理的河道纳入综合治理范畴。
4.加大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加强湿地建设和生态缓冲带建设,重点建设沱河、唐河、新汴河、新濉河、石梁河、老濉河、石龙湖沿线区域。培育流域水文化,围绕“五水统筹”,着力打造唐河、石龙湖美丽河湖样板,树立河湖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的标杆。推进以下目标:重点湖库综合营养状态控制目标石龙湖由2020年的中度富营养改善为2025年的轻度富营养;2025年前完成河湖生态缓冲带修复水体唐河泗县10公里;2024年前完成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唐河泗县岳洪河人工湿地建设面积30亩。
5.保障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安全。重点建设新汴河水源地水质超级自动站,重点监控重金属、有机物指标,及时预警上游来水水质变化。
(三)土壤污染防治。突出重点区域、行业,有效管控土壤环境风险。加快黑臭水体整治,强力推进镇村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紧抓“处理能力、收集效能、设施标准、管理水平”四个提升,确保污水达标排放,提升农村环境质量。健全固废危废污染防控长效机制,持续开展固废排查整治工作,进一步巩固大排查成果,严厉打击非法跨界转移、倾倒、处置等违法犯罪行为。完成2023年省市下达我县7个建制村环境综合整治和4个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完成5个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任务。
(四)从严从实抓好问题整改。紧紧围绕中央、省、市等各级交办问题,落实问题排查整改、督查考核工作机制,切实将责任压实到岗、传导到人,加快问题整改进度,系统推进,加强督查,确保按期完成整改销号任务。坚持举一反三,由点带面对全县突出环境问题进行彻底整治,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后续跟踪监管,巩固整改成果,防止问题回潮反弹。重点推进反馈交办问题石龙湖、石梁河、城区生活污水整治。
(五)强化监测能力建设。坚持“预防预警、关口前移”理念,强化监测能力标准化建设,推进重点流域12座水质自动监测站和入河排污口在线监测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调整地表水和环境空气监测网络,充分利用“人防+物防+技防”,及时消除环境隐患,防范突发环境事件,切实保障环境安全。
(六)推进生态环境科技帮扶。建立我县生态环境科技帮扶长效工作机制,形成具有特色的新时代服务型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体系。紧密结合污染防治攻坚战中的实际问题开展科技驻点帮扶行动,协助企业做好整改。真正将“一改两为”扎根基层,落到实处。
(七)严厉打击环境违法犯罪。深入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强化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问题的精准执法。推进执法装备配备,全面提升执法队伍规范化水平。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案件线索筛查和重大典型案件跟踪督导,强化主体责任落实。
(八)以重点项目推动环境综合治理。坚持科学谋划项目,以生态环境项目化、工程化推进环境治理,有效改善大气、提升水质、优化生态环境,进一步梳理县域存在生态环境问题,统筹谋划项目布局,有针对性开展项目储备,抓好生态环保项目申报实施。推动建设石梁河流域水污染防治项目、石龙湖EOD项目、2022年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项目、泗县石梁河水质提升预警监测项目、泗县智慧环保工作云平台建设项目。
(九)打造新时代生态环境铁军。纵深推进党建工作。坚持党建红引领生态绿,进一步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到全过程和各方面,永葆鲜明的政治本色。用活用好“周一例会”、“周五环保大讲堂”。强化正风肃纪,驰而不息推动“四风”纠治,常态长效开展警示教育,打造可控、可监督、务实管用、有效运行的廉政风险防化体系。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科学制定干部人才队伍规划,常态化开展业务大练兵、大比武。多渠道参加培训,通过学习培训,业务素质和依法执法意识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提升,为良好执法环境奠定坚实基础。
宿州市泗县生态环境分局
2023年2月28日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