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生态环境分局2024年泗县水环境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情况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4年5月30日下午15:00
地点:泗县生态环境分局东会议室
内容:通报我县2024年度泗县水污染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主持人:赵 辉 宣教股负责人
发布人:宿州市泗县生态环境分局生态股负责人时国强、信访办主任胡志良
参加新闻发布会媒体:泗县人民政府网、泗县融媒体中心、泗县发布、今日泗州等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首先感谢各位对宿州市泗县生态环境分局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在向大家介绍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相关股室负责人:生态股负责人时国强、信访办主任胡志良。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新闻媒体有泗县政府网、泗县政府微博、泗县发布、今日泗州报等媒体。
今天新闻发布会主要有两项内容,一是通报2024年度泗县水污染防治工作开展情况;二是媒体记者提问。下面分项进行:
首先请生态股负责人时国强通报我县2024年度泗县水污染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时国强:尊敬的各位领导,新闻媒体界的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各位参加县生态环境分局新闻发布会。根据安排,现就我县2024年度泗县水污染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向新闻界的朋友们通报如下。
一、高标准推进国省考断面水质提升
近年来,我县始终把水环境整治工作当成一项政治任务,高度重视国省考断面水质提升工作,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环委会统筹、部门联动的工作格局。截止2024年1-4月份,我县6个国考断面水质均值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其中新濉河考核标准为Ⅳ类,提标完成到Ⅲ类;沱河关咀水质考核标准Ⅲ类,提标完成到Ⅱ类,顺利提升优良水体比例至100%。 1-4月地表水质指数5.1279,排名全市第一。
(一)聚焦“防”字较真劲,做实生态环境防控
一是紧盯源头不放松。严格落实源头防治理念,实施水污染源头污染精准布控,在全县主要河道、支河支沟、污染源入河排口、雨洪排口、农田退水口、水产养殖排口开展全面排查,建立健全“一断一网”监测体系,深入排查污染源头、分析污染成因,强化应急处置,及时斩断污染源,科学有序推进水环境精准溯源和靶向治理。
二是狠抓监管不懈怠。一方面常态化落实全县水域巡视巡查工作,健全“河(湖)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及“河湖警长制”,加大涉水企业监管力度。一方面强化区域协作,与五河县、泗洪县、睢宁县建立良好工作沟通机制和应急联动协作机制,集中开展区域联防联控,切实增强县域水污染防治力度。
(二)聚焦“治”字加力度,做强生态环境治理
一是做实基础建设。一方面不断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体系。有序推进农村户厕改造、验收工作,健全“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处理体系,实现镇、村生活垃圾收运设施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一方面加大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美丽乡村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监管力度,提请县委、县政府进一步明确运维管理职责,加大农村污水治理力度,全面推动国省考水环境质量提升。
二是强化专项整治。坚持“六水共治”,治污先行工作理念,我县明确提出以提升水质为核心,狠抓黑臭水体治理,畜禽养殖污染,城市扩容提效、截污纳管、雨污分流,乡镇农村污水治理,水产养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专项行动,开展全域综合治水,以治促效。同时,常态化落实清河清河行动,建立问题巡查、责任交办、现场验收的闭环流程,确保清河清湖工作落到实处。
(三)聚焦“创”字出细活,做优生态环境创建
加快推进石龙湖、石梁河流域水系生态修复、泗县中水处理厂、政府驻地污水处理厂设施及雨污水管网升级改造等重点治污工程,持续加强水环境综合整治。
二、高质量实施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
(一)坚持高位推动,全面排查筛查
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开展以来,充分结合工作需求,抽调多部门骨干成员,按照“有口皆查,应查尽查”的原则,共排查出排污口146个,基本掌握了主要排污口的分布状况,为我县水生态环境实施精准化、“点穴式”治污提供了基础。
(二)着力溯源整治,实施精准治理
针对排查筛选出的146个重点排污口,我县针对性制定“一口一策”整治方案,建立“一口一档”整治台账,实施清单化治理,建立交办督办及验收评估机制,全面推进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和规范化管理工作,确保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按照时限要求保质保量完成。
(三)细化整治验收,严防污染反弹
全覆盖开展排污口“回头看”,对已完成整治的排口进行复核,重点针对整治成效不稳固的重点排口、超标排口进行现场核查。构建“人防+技防”联动的环境监管新模式,实时监控我县水环境质量状况,及时追溯相关排污口排放情况。结合无人机、无人船、在线监测站等技术手段,建立集监测、管控、执法、治理为一体的智慧环保体系,开展靶向溯源、关联筛查,严防问题反弹回潮。
第二项 泗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问题提问
提问一:为保障我县主要河流水质环境,切实解决水环境突出问题,全面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我们在治理农村黑臭水体开展了哪些工作?
一、基本情况
我县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畜禽养殖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工业企业污水治理为重点,实行排查整治联动机制,建立巡查整治清单台账,制定农村黑臭水体“一河一策”整治方案,明确整改措施、整改时限,有序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目前,我县131个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2022年完成治理任务1个,2023完成治理任务37个,计划2024年完成42个,2025年完成29个,2026年完成22个,届时将全面完成省级监管清单中的黑臭水体任务。
二、推进措施
一是深入开展排查。明确识别标准,细化排查范围,常态化动态摸排新增黑臭水体,排查要全面彻底,不留死角,力求反映真实情况,进一步摸清全县农村黑臭水体底数,健全清单台账。
二是科学制定方案。组织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溯源分析,充分听取周边群众意见,针对造成水体黑臭原因,做到因地制宜、科学精准,编制“一水一策”治理方案。整治方案包括污染成因分析、整治措施、进度安排、长效管护等,既满足近期消除水体黑臭的目标,又兼顾水质长期稳定。
三是推进系统治理。各镇、街道根据“一水一策”治理方案,结合农村改厕、环境整治、农田水利等工程,开展截污纳管,清淤疏浚、沟塘连通、生态修复等工作,清理岸边旱厕、粪污、生活污水等污染源,杜绝简单打捞水草、垃圾或“一填了之”等治标不治本的做法。
四是加强验收评估。各镇、街道治理工作完成后,积极向生态环境部门申报评估验收工作,县生态环境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及时组织验收,县级验收通过后配合市生态环境部门开展抽查复核,复核结果纳入对各镇、街道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加强日常水质监测,每年二、四季度分别组织对往年已完成治理的黑臭水体开展至少1次水质监测。对水质变差的,各镇、街道要分析原因,及时采取措施,防止返黑返臭。
五是健全长效机制。畅通监督渠道,将群众举报、媒体曝光的农村黑臭水体及时纳入清单台账,限期开展整治。对完成整治的水体,建立“网格化”管护机制,可结合农村公益性岗位,定人定岗开展定期巡查,及时清除水体漂浮物和沿岸垃圾。鼓励将治理后的黑臭汪塘租赁给农户养鱼及种植水产经济作物,既能为村集体创收,又能维护治理后的汪塘清洁,有效防止返黑返臭。
提问二:我县跨界河流比较多,在消除涉水环境风险隐患,防范化解跨界河流特大洪水下泄引发的水生态风险做了哪些工作?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跨界河流水质改善和汛期水环境安全,认真落实联防联控协议要求,组织重点断面定期巡查,加强溯源排查,加密水质监测,加大整治力度,及时消除涉水环境风险隐患,坚决防范化解特大洪水下泄引发的水生态环境风险。2024年1-4月新濉河、新汴河、沱河、唐河等跨界河流水质均值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其中沱河关咀水质考核标准Ⅲ类,提标完成到Ⅱ类,超额完成考核要求。
二、主要做法
为持续推进跨界河流联防联控,我县严格按照《关于跨界河流水污染联防联控合作协议》要求开展工作建立完善水污染防治合作机制,妥善处理跨界突发环境事件及污染纠纷,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今年以来,泗县召开2次县环委会、3次专题调度会,县领导一线实地督导水污染防治工作10次,不断加大资金投入,聘请第三方技术团队对石梁河、石龙湖流域开展全面排查整治,推进水环境精准溯源和靶向治理。加快推进石龙湖、石梁河流域水系生态修复、泗县中水处理厂、政府驻地污水处理厂设施及雨污水管网升级改造等重点治污工程,持续加强水环境综合整治。
二是加强联合巡查。4月17日,我县与睢宁县生态环境局联合对老龙河及支沟支流污染源开展联合检查,对发现的问题现场交办。5月8日、5月23日,泗县生态环境分局先后与泗洪县、五河县生态环境分局对新濉河、南沱河、唐河、沱湖、石梁河及支沟支流污染源开展联合检查,并对新汴河团结闸断面水质取样检测,监测结果信息共享。通过跨界河流联防联控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掌握了污染源分布及上下游水质变化情况,为科学治理提供依据,实现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同步监测,同步治理。
三是联合推进整改。建立良好的工作沟通机制,针对发现国考监测断面附近存在的污染问题,及时电话沟通或函告对方要求整改。针对泗县徐洪河水体污染问题,我县立即组织人员排查整治,采取筑坝拦截、采购污水应急处理设施等方式有效阻断生活污水汇入老龙河。
四是加强涵闸调度。科学合理调度涵闸,每次开闸前,我县水利、生态环境等部门均通过函告、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提前告知下游泗洪县、睢宁县、五河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等部门,给下游留有充足时间做好准备。
五是加强协调会商。我县与泗洪县、睢宁县、五河县定期开展会商,相互通报跨界河流水质、闸坝运行、渔业养殖等情况,对于县级层面难以解决的相关问题,及时提请省市帮助协调解决。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