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级解读】《2025年泗县汛期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解读
一、决策背景和依据
汛期降雨集中、水流湍急,极易引发污水集中下泄、管网溢流等问题,对水环境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为进一步加强汛期水环境监管,切实保障群众饮水安全,避免因汛期导致污水集中排放、水质变差甚至出现严重水污染,根据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加强2025年汛期水环境监管工作的通知》(环办水体函〔2025〕126号)以及省市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该行动方案。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汛期水污染危害广泛且严重,不仅会使河流、湖泊等水域化学需氧量、氨氮等指标飙升,引发水华、赤潮,破坏生态平衡,致使水生生物死亡、生物多样性锐减;还会威胁饮用水安全。因此,开展汛期水污染防治意义重大,既能维持水体生态系统稳定,保障生态安全,又能确保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守护民生福祉;还是政府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落实环保法律法规的必然要求,有助于增强全社会环保意识,促进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形成。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根据国家、省、市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实际、部门职责,由泗县生态环境分局牵头于2025年5月10日起草形成《行动方案》初稿,初步制定2025年汛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总体要求、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及保障措施等内容。2025年5月16日,泗县生态环境分局将《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发至各镇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街道办事处以及县农业农村局、县农环办、县生态环境分局、县水利局、县住建局、县林业发展中心、县城管局、县应急管理局、县气象局、县畜牧兽医水产技术服务中心等有关单位征求意见,对反馈意见进行了认真研究,按照意见修改完善后,于2025年5月22日进行发文,最终形成《行动方案》。
四、工作目标
聚焦考核断面水质提升,以“减存量、降负荷”为核心,强化区域协同,科学精准治污,主汛期前大幅削减污染物总量,推进全县主要河流及支沟支渠水质改善,确保群众饮水安全及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达标。
五、主要任务
一是全面巡查主要河流、国省控断面及饮用水水源地,重点排查工业企业、园区等污染源,对历史汛期水质波动断面“一断一策”整治,建立汛期环境问题清单,明确责任主体、限期整改,并落实应急度汛措施,保障汛期水环境安全。
二是严格落实县总河长令,全面清理国省控断面上下游重点河段污染底泥、秸秆垃圾等及河湖“四乱”,强化日常巡查、河湖长履职及多部门联管联动,确保河湖长治久清。
三是午收前加强秸秆离田离岸宣传,完善收储运体系,推进能源化、原料化利用,集中整治乱堆乱弃,重点清理国家考核断面及支流区域,确保田间河岸秸秆应收尽收。
四是压实县直有关单位行业监管责任,排查污水处理厂等重点风险源隐患,督促落实治污主体责任,强化工业、养殖等领域管控,严查汛期违法排污。
五是全面排查整治汛前雨污管网,为污水处理厂制定“一厂一策”汛期运行方案,加快雨污分流工程,提前落实应急措施,提升污水处理能力。
六是开展全县畜禽养殖行业全覆盖排查,重点整治粪污露天堆放等问题,推进粪污综合利用,杜绝蓄积、借雨排污,实现处置设施全覆盖。
七是各镇、街道全面排查辖区农村生活垃圾,重点清理河湖、坑塘沟渠等区域乱堆乱弃垃圾,梳理问题清单并立即整治,因地制宜构建多元化收运处置体系。
八是县直相关单位联合镇、街道、开发区落实汛期水环境监管职责,加强部门联动,密切关注密切关注汛期气象、水文等情况,及时研判、分析、处置水生态环境存在问题。
九是严格落实应急值班值守及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制度,及时启动联防联控与应急响应并迅速处置,按规范通报信息、回应关切。
六、保障措施
一是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要求,压实责任到岗到人,确保工作按照时间节点推进,确保汛期水质稳定,杜绝水污染事件。
二是加强部门联动,共享雨情、水情等信息,做好汛期闸坝调度,加强饮用水源地管理和巡查,做到防汛和防污相结合,确保饮用水源地饮水安全。
三是各镇(街道)、开发区及县直相关部门指定专人对接工作,每月定期更新问题排查整治清单,及时报送信息。
四是建立通报制度,定期整理汇总涉水环境问题,对形成涉水环境问题典型案例的单位或个人全县通报,同时推广优秀经验做法,促进工作提升。
七、创新举措
汛期水污染防治关乎群众饮水安全和地表水断面考核。本方案创新建立汛前风险隐患排查整改机制,前移监管端口,通过全面排查建汛期环境问题清单,明确责任主体,立行立改;汛前难完成的制定方案,明确责任、措施、时限,落实度汛应急措施,实现闭环治理。
八、下一步工作考虑
一是加快整改进度。各部门摸清底数、疏堵结合,做好汛前风险隐患排查整改,确保问题整改一个销号一个。
二是强化执法监管。各县直有关单位要履行行业管理责任,排查治理重点风险源隐患,督促落实治污主体责任;严格监管,加强工业、养殖等重点领域管控,及时发现整治问题,依法查处汛期违法违规排污行为。
三是巩固整改成果。对排查问题整改情况“回头看”,确保履责到位、成效固化;建常态长效机制,畅投诉渠道,常态化整治问题,保障群众环境权益。
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县环委办定期汇总全县涉水环境问题,对处置不力等造成影响的单位或个人,形成典型案例全县通报;对好经验好做法,宣传推广并向上报送。
九、解读单位/政策咨询方式
解 读 人:泗县生态环境分局局长 周艳军
联 系 人:生态管理股负责人 魏浩天
联系电话:0557-7095968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