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工贸行业安全工作提示
8月份正值高温酷暑,历来是工贸行业生产安全事故的易发高发期。2016年至2024年8月份全省工贸行业累计发生事故51起、死亡52人,在全年月度累计中排名第七,其中2024年8月份事故在三季度占比最高。高温天气导致的人员防护意识松懈、设备运行环境恶化等问题,叠加有限空间作业、电气焊动火作业、用电安全和夜间作业等特殊环节风险,安全形势严峻复杂。为切实防范和遏制事故发生,就有关工作提示如下:
一、强化个人防护安全管理
高温天气易导致作业人员烦躁疲劳,个人防护用品穿戴不规范现象突出,是传动设备卷入事故的主要诱因。
1.严格防护着装要求:针对高温天气下衣衫不整、不戴安全帽等问题,建立班前检查、班中巡查制度,特别要加强对女职工的安全管理,严禁穿裙子、高跟鞋操作传动设备,长发必须入帽,违反者一律不得上岗作业。
2.优化作业时间安排:合理调整作业班次,避开中午12点至下午3点高温时段进行露天或密闭空间作业。当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时,应停止室外露天作业;35℃以上高温天气应缩短连续作业时间。
3.落实防暑保障措施:为高温作业人员提供防暑降温饮品和药品。在车间、班组配备空调、风扇等降温设备。
二、强化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
夏季高温有限空间内有毒有害气体易聚集、挥发,中毒窒息事故风险增高,各企业要严格执行《有限空间作业“十个一律”》规定。
1.严格执行“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原则:进入发酵池、污水井等有限空间前,必须先进行充分通风,使用合格的气体检测设备检测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确认安全后方可进入。
2.强化现场监护和应急准备: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安排专人全程监护,配备呼吸器、通讯设备等应急装备。一旦发生异常情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严禁盲目施救导致伤亡扩大。
3.加强作业人员培训:针对夏季有限空间作业特点,对操作人员进行专项培训,使其掌握注意事项、应急处置程序和自救互救技能,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三、强化电气焊动火作业安全管理
高温天气下,动火作业引发火灾爆炸的风险大幅增加。各企业要严格落实动火作业“六必须”要求。
1.严格作业审批:动火作业必须提前申请并获得批准,明确作业范围、时间及防护措施,严禁无证动火或超范围作业。
2.严格安全确认:进企(厂)动火作业的电焊机必须为“加芯赋码”焊机,确保作业点10米内所有可燃物及焊渣溅落范围内的可燃物彻底清除,无法移除的需用防火毯覆盖,按规定配置灭火器和消防沙。作业后确保无阴燃、明火、焊渣清除干净。
3.恶劣天气管控:遇大风或雷雨天气,立即停止室外动火作业;高温天气下,要合理安排动火时间,避开正午高温时段,防止因设备过热引发事故。
四、强化用电安全管理
夏季用电负荷激增,加之高温潮湿环境影响,极易发生电气故障引发事故。
1.严防设备过热:重点监测变压器、配电柜、电缆接头等关键部位温度,使用红外测温仪定期检测,发现异常温升立即停机检修。确保配电室、设备间通风良好,严禁堆放易燃物品。
2.杜绝违规操作:严禁私拉乱接电线,不得超负荷用电,大功率设备必须使用专用线路。高温天气下,要适当缩短电器连续运行时间,避免设备过热老化。
3.加强线路检查维护:定期检查电气线路,及时更换老化线路和破损插头,做好设备防潮措施,防止短路漏电。雷雨天气后,要对电气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安全确认后方可送电。
五、强化夜间作业安全管理
多数企业错峰用电,夜间作业时间延长,光线不足、人员疲劳等因素增加了事故风险。
1.确保充足照明:在作业区域和通道设置足够的照明设备,保证亮度充足均匀,避免照明死角。
2.强化个人防护:夜间作业人员必须穿戴反光防护工装,在危险部位设置明显的反光警示标志,提高作业人员的可视性。
3.合理安排作业强度:夜间作业应适当降低劳动强度,非必要不得安排高空、吊装等危险性较大的作业。降低夜间单班作业时间,防止疲劳作业导致事故。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正在阅读:8月份工贸行业安全工作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