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公开 > 泗县残疾人联合会 > 本级政策解读 > 其他解读
阅读人次:  
【字体:

智力残疾预防(2)

发表时间:2022-08-25 17:40阅读人次: 信息来源:泗县残疾人联合会
【字体:

一、如何判断孩子智力发育迟缓

如果婴幼儿出现以下多项行为表现,应及早到专业机构做智力残疾筛查:


1.出生10~16周后仍不出现社会性微笑(对抚育者表现出的交往性微笑),对声音缺乏反应,不注意别人说话。

2.吸吮能力差,咀嚼晚,喂养困难,吃固体食物时容易出现吞咽障碍和呕吐。

3.哭声尖锐,或呈尖叫、哭声无力,缺乏音调变化。

4.视觉功能发育不佳,不注意注视周围人和事物,缺乏双眼追视物体的活动。

5.8个月后仍持续关注自己手的动作。

6.1岁半后还经常淌口水。

7.2岁后还故意把东西往地上扔。

8.2~3岁还经常把玩具或手边物品放进嘴里。

9.四肢协调能力弱,2~3岁后走路两脚依然相互乱碰。

10.清醒时有磨牙动作。

11.对周围事物和玩具缺乏兴趣或兴趣短暂,精神不集中,反应迟钝。

12.多睡,睡眠不宁,入睡难或易醒。

13.过度激惹、惊跳,无目的地多动。

14.肢体自主活动少,动作僵硬。

15.运动或动作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儿。



二、智力残疾儿童早期干预


1

早期干预(early intervention)

儿童生长发育的早期(0-6岁),即人生的最初几年,是大脑、智力、社会适应能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学东西最容易、最快的时期。儿童在这个时期的可塑性很强,因此,不失时机地从医学、康复、心理学、社会学角度对儿童进行干预可以促进儿童感知能力、运动能力、认知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2

早期干预的内容

智力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开始得越早,效果就越好。训练过程需要家长、社区与专业人员通力合作,训练尽可能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可以使孩子乐于参加,从而保证效果。智力残疾儿童早期康复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感知能力训练: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和平衡觉等。借着感觉能力,知道事物的外形,分辨声音和颜色,然后做出反应,并能将对外界的体验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以便更能适应环境。


(2)运动能力训练,包括大运动训练和精细动作训练:大运动(如俯卧、抬头、竖颈、翻身、仰卧、爬行、独坐、独站、行走、跑步、跳跃等)训练要求:能逐渐做到感官与机能配合,动作协调,适当地控制运作的力度和速度,操纵物件和运用工具。精细运动(如大把抓、手指捏、穿珠、写字等)训练,是康复训练中必要的训练领域。要求:能逐渐做到依据视觉指示作精细而准确的动作。精细技巧训练时必须由大到小,由易到难,逐步加深。


(3)认知能力训练:能逐渐做到利用视和听认识外界事物,懂得生活常识、自然常识等,并做出正确反应(语言或动作均可)。


(4)语言与交往能力训练:语言与交往能力训练要求能逐渐做到会用目视、点头、摇头、微笑、动作等表示理解他人的说话,并能用别人能理解的声音、单词、句子、问题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5)生活自理能力训练:主要包括穿衣、进食、个人清洁、入厕等自理能力,应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发育水平选择时机,训练越及时,效果越明显。训练要求:能逐渐做到会运用基本的生活自理技巧和步骤,照料个人每天的起居饮食及个人卫生;并能配合环境,运用已有的自理常识,应对生活上的需要。


(6)社会适应能力训练:包括学会与他人友善合作,建立和维系良好的关系,掌握一般社会认可的行为,以便适应社会。





三、推荐小游戏


1.放豆子

物品准备:瓶子、豆子(如:花生、大豆等)

方法:将瓶子打开让孩子将豆子放进瓶子里。


2.配对鞋袜

物品准备:孩子干净的鞋袜

方法:让孩子将成对的鞋子和袜子放在一起。


3.摸摸摸

物品准备:孩子的玩具或者常见的物品、不透明的布袋

方法:将物品装进布袋,让孩子触摸,感知软硬和不同材质,让孩子猜猜摸到的是什么。


4.球类活动

物品准备:各种球

方法:和大人一起打球、拍球、推球、抛接球等。


来源:北京残联

运营支持:合肥晚报新媒体中心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正在阅读:智力残疾预防(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