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解读】泗县残联副理事长姜廷保解读《“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
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描绘了2025年初步建立高质量特殊教育体系的宏伟蓝图,令人憧憬,令人振奋。《计划》是在中国教育聚焦高质量发展、阔步迈向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国家层面对“十四五”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做出的顶层设计和特殊安排,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特殊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对视力、听力、智力、言语、肢体、精神、多重残疾以及其他有特殊需要的儿童青少年的亲切关怀。
一是在更高水平上推进教育公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特殊教育是残疾孩子最急需、最迫切、最现实的生存发展需求,特殊教育发展水平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努力创造条件让残疾孩子接受良好教育,对于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减轻家庭负担、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重大意义。在聚焦“有学上”方面,《计划》要求加强特教学校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健全残疾儿童招生入学联动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特殊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布局要求,让每个残疾儿童拥有更多受教育机会。在聚焦“上好学”方面,《计划》提出修订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课程标准,研究制订孤独症儿童教育指南,完善特殊教育办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让残疾儿童更好地得到缺陷补偿和潜能开发,获得自身发展,提升幸福感。
二是在更深层次上促进教育融合。融合教育是实现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当前国际特殊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将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纳入普通学校和班级接受融合教育,有利于其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更好地融入社会。全面推进融合教育,意味着教育理念和模式、教学方法、评价方式要发生根本变化。《计划》在鼓励支持开展融合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融合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创新提出了普特融合、职特融合、医疗康复信息技术与特教融合“三融合”的理念,明确国家研究制定义务教育阶段融合教育教学指南,鼓励应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推进特教教学变革,强调根据残疾学生不同需要开展个别化教育,不断提高随班就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三是在更大力度上强化教育保障。根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部署要求,《计划》明确提出“落实政府责任,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在政策、资金、项目上向特殊教育倾斜。”并从改善办学条件、完善经费投入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三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磅举措干货满满,为推动“十四五”特教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