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公开 > 泗城镇人民政府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阅读人次:  
【字体:

【中长期规划】泗城镇“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

发表时间:2021-01-27 15:55阅读人次: 信息来源:泗城镇
【字体:


“十三五”期间,泗城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奋勇争先,圆满完成了“十三五”目标要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十二五”有了较大提升。

一、“十三五”发展成就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20年财政收入完成3.2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661.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5亿元,增长148.1%;规上工业产值完成24亿元,增长172.7%;限上商贸零售额完成7.3亿元,增长305.6%;四上企业74家,增长174.1%。全镇初步形成了以轻纺服装、新型建材、机械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为主的产业集群。全镇规上企业16家,亿元以上工业企业8家,战略性新兴产业2家。

三大攻坚战连战连捷。现行标准下7611993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胡陈村高质量出列,绝对贫困得到历史性解决。爱心超市、夜校大讲堂、孝道扶贫等创新做法获得省市认可。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取得重要成效,秸秆综合利用率大幅提升,城区污水治理三年攻坚行动基本完成,城乡黑臭水体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农村户厕改造超过2000户,生活污水处理站加快建设,陈年固废垃圾得到彻底清理,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机制初步建立。河长制、林长制责任进一步压实,生态环境总体改善。按照县“1+9+N”方案体系总体部署,严守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各领域风险得到有效化解。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联通南北、纵贯东西的交通网络体系已经形成,农村道路村村通、组组通。背街小巷治理、无物业小区管理、老旧小区改造取得明显成效,爱护环境、垃圾分类等绿色环保生活习惯逐步养成。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彭铺样板”,彭铺、关庙、胡陈美丽乡村建设集中连片示范区加速推进。泗城镇获评省级特色旅游乡镇、省级文明村镇、“中国生态魅力镇”,彭铺中心村获评“全国十大美丽乡村”“全国百佳乡村旅游目的地”。

治理能力大幅提升。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得到扎实有效,党员干部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坚持自治、法制、德治相结合,扎实推进镇村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创新社区大党委、网格化管理治理体系,乡贤五老、“两代表一委员”等群体在基层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扎实开展“好媳妇”“好婆婆”“十星级文明户”系列评选活动,倡导文明新风。推进“雪亮工程”,深化应急管理,全镇生产形势稳定向好。推进平安乡镇建设,开展重点行业专项整治,扫黑除恶取得决定性成效。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社会关系进一步和谐,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在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十三五”目标任务胜利完成,圆满收官,为开启“十四五”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十四五”时期发展指导方针

“十四五”时期泗城镇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泗城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泗城全面振兴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

三、“十四五”时期发展主要目标

紧紧围绕“全市争第一、全省争上游、全面促振兴”奋斗目标和泗县“双60”现代化中等城市定位,牢牢抓住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镇域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始终聚焦重大产业、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建设,坚持重点突破、局部超越、整体提升,着力构建“一城两带三园”,即:加快现代化中等城市建设步伐,打造古运河农旅观光示范带、机场快速通道美丽乡村示范带,重点建设双创产业园、现代园艺博览园、现代有机农业产业园,争创城乡融合发展的样板、文明城市的样板、美丽乡村的样板、乡村振兴的样板,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加快向现代化工业强镇、现代化农业强镇的大跨越。通过五年发展,力争“十四五”末完成财政收入5.6亿元,比2020年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7亿元,增长70%;规上工业产值完成38亿元,增长6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9亿元,增长160%

四、以“一城两带三园”为主线,着力建设美丽新泗城

(一)实施县城建设行动,提升城市发展带动力。

服从、服务于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的大局,积极建设县城、保障县城、融入县城。

1、建设县城。

建设工业城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产业承接为契机,以成长型小微企业和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为招商重点。做优新林、冠德等纺织服装,金丝绞瓜、山芋等农副产品深加工。扶持芈彩科技、恒星网印等科技型企业做大做强,到2025年,培育10亿元以上企业3个,5亿元以上企业5个,亿元以上企业15个。工业化率超过32.5%。持续深入推进“四送一服”专项行动。保障企业用工,解决农民务工难问题,常态化开展系列招聘活动,为工业园区企业每年招工1000人以上。

建设文明城市。以文明创建为抓手,常态化开展文明行为倡导和市民文明素质提升活动。全面完成18个无物业小区外包管理,实现城区所有小区管理服务全覆盖。全面引入社区有偿服务机制,在加强社区收入的同时全面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积极打造全国有名的泗城志愿服务品牌。发动群众积极投身到美丽泗城建设行动中,引入城市文明社会评价机制,在现代中等城市建设中,让群众参与、群众监督、群众评价。

建设宜居城市。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常态化,挤压黑恶势力滋生空间。深化“雪亮工程”建设,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泗城人民的安全感满意度跃居全省先进行列。配合做好连桥、王洼、于陈、时庄、程庄片区征迁改造,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人居环境。积极开展绿园、绿院、绿水、绿道、绿景“五绿”行动,见缝插绿,见空补绿,到2025年城市绿化率达35.5%,森林覆盖率达36%。完成向阳苑、凤凰小区、健康小区、工程队小区、名仕花园、渔园小区、阳光一期改造提升。实施老旧管网改造提升,彻底解决渔园小区、秀水苑、老武装部三个片区城市内涝问题。

2、保障县城。

做好泗城牵头的泗县牧原生猪养殖十四场建设项目、宝鼎新型建材年产30万吨干混砂浆生产线项目、园区路网等项目推进。全面保障三湾景苑、雪枫家园(二期、三期、四期)、漕运人家二期、供电运检中心等城区基础设施和征迁项目的顺利推进,及时解决阻工、上访等问题,为项目实施提供优良施工环境。保障机场快速通道和北部新城项目的落地实施,解决好土地征用和地表附属物征收补偿问题,做细群众思想工作,保证重大项目落地的同时,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健全完善“四访”工作机制,争创信访“三无”乡镇。健全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推进平安泗县建设。通过外出学习、挂职锻炼等形式开阔干部视野,开拓发展思路。更好发挥群团组织、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及乡贤五老等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参与社会治理的作用,全面提升泗城干部在城市建设管理中的保障能力。

3、融入县城。

加快要素集聚。推进用地指标、农村人口向县城集中。严控城郊农村建设用地指标及建房审批。鼓励返乡务工人口、农村人口到县城落户定居。将泗城城市规划区以外的常住人口由2.1万人疏解到1.5万人。依法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加快转移人口市民化,开展转移人口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提升行动,提高市民文化质量。

加快城乡融合。推进城市供水、供气、供电、污水治理沿老303省道和机场快速通道向城郊及西部4村延伸,力争完成管网铺设191km,完成沟渠治理688500m3按照统一部署启动大周片区和三湾片区城郊村改造提工程升,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推进村改社区,完成关庙、赵庄、胡陈三个村改社区工作。

加快产城融合。加快宜居城市与城西现代农业产业、城南工业企业、城北现代商贸业融合发展。支持纺织服装、农产品分拣加工、机械电子元件组装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办村级车间,推动环保型小手工、电子加工业设立分布式小型加工点,促进农民增收。利用集体建设用地,至少在关庙、彭铺、赵庄分别建设一处标准化厂房,新建3个以上村级联营企业。加快西部村居现代农业化步伐,建设一批有带动力的示范园、示范基地,打造好泗县的菜园、果园、花园。有序疏解老城区人口,推进北部新城发展。

(二)充分利用资源,打造美丽乡村“两带”。

依托古汴河旅游资源和机场快速通道,加快美丽乡村示范带、古运河农旅观光示范带建设,带动西部村居乡村旅游业发展,促进农民、集体双增收。进一步补齐“两带”基础设施短板,计划增打机井29眼,建设“四好农村路”57.7km,改造提升胡陈彭武路、关庙环村南路等村组主干路,维护、新建平板桥和涵管桥32座,实施亮化提升工程,新增路灯300盏。

1、打造机场快速通道美丽乡村示范带。以机场快速通道沿线产业转型提升为重点,全面完成邓沟沿岸9个村庄环境整治、厕所改造、污水治理。着重提升沿线农业产业升级,大周段发展花卉产业,赵庄段发展果蔬产业,胡陈段发展有机农业,建设美丽乡村示范带、村集体经济发展样板村,打造产业强、生态美、乡风好、治理优、百姓富的新时代幸福新农村。发展一村一品,每村建设一个千亩特色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带动采摘农业发展。谋划打造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鱼塘、小藕塘等“五小”新型庭院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投资1000万实施彭武路提升工程,打通连通彭铺和机场的快速通道。

2、打造古运河农旅观光示范带。民居整治提升为重点,保护性开发古运河资源,对西二环以西的古汴河沿岸地带进行生态修复、绿化亮化,沿岸村庄进行改造提升,整合、盘活沿线农用地,发展观赏性经济作物种植,打造集芍药、彩色油菜、鲜食萝卜、蜜薯、杂果等为主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带。整合、盘活沿线建设用地和闲置房屋,发挥古汴河遗址文化优势,打造乡风文明实践馆、村史馆、名人馆、古运河博物馆、休闲民宿,打造集特色美食、民俗风情展示、农事体验、娱乐产业为核心的休闲观光示范带。

(三)加速城乡融合,建设现代化“三园”。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围绕工农互补,以工促农,着力打造现代农艺博览园、现化有机农业产业园、现代工业园,争当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示范者、城乡融合发展的探索者。

建设现代工业园。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投资7000万元,对古汴路、唐河路、金环大道、南柳路进行改造提升,园区供水接入城市自来水供水管网,提高园区用电保障能力。结合连桥片区改造完成双创产业园二期建设。重点引进长三角科技成长型小微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与开发区和泗涂产业园形成优势互补的错位发展格局。支持宝鼎建材、轩墨坊家居、芈彩科技、冠德服饰改造升级扩大规模。清理园区工改商用地,盘活闲置厂房、闲置土地,引进新的经营主体,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推进现代园艺博览园建设。104国道以东5000亩土地为核心为主,继续推进泗州园艺博览园建设。做好加减法。对靠近西二环老旧传统的蔬菜大棚,清理收回,整合土地资源;对生产效益低下、竞争力不强的农业企业,动员腾退。围绕打造精品农业做加法,引进有实力、技术含量和管理水平高的企业和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发展花卉、杏鲍菇种植、种苗繁育、农艺培训等产业,将博览园经营业主由目前蔬菜种植78户、规划种植户18家,兼并优化为农业企业18家、经济联合体3家,将泗州园艺博览园打造为现代农业孵化器。建强用好科技特派员队伍,提高示范区农业科技水平。延长产业链条,引进加工型农业企业。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扩大特色优势产业的覆盖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按规划报批出让博览园东部允许建设区土地200亩,为“三园”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建设现代化有机农业产业园。发展104以西4万亩绿色有机农业。支持辖区内牧原集团、台胜秸秆综合利用有限公司两个有机肥生产企业做大做强,提升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利用秸秆、粪污等有机废料生产有机肥,就地还田改造土壤,大力发展有机农业,计划年生产有机肥超10万吨,改良农田10万亩。建设万亩良种繁育、万亩有机蔬菜、万亩优质山芋3个万亩现代有机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同时延长产业链,依托慧佳农业,引进万科、鸿骏集团的中央智慧厨房食品分拣、加工、配送项目,支持茂繁薯业山芋加工项目尽快投产达产,形成循环经济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