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城镇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泗城镇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精神,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重要抓手,真正让群众看到变化、见到成效、得到实惠,结合泗城镇实际,现制定泗城镇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认真落实省委“一改两为五做到”会议精神,扎实推进暖民心行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办好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做好人民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正让群众看到变化、见到成效、得到实惠,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二、主要措施
一是实施就业创业促进行动。推动企业尽快复工达产,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打通物流和产业上下游衔接的堵点卡点,认真落实各项助企纾困政策,帮助困难企业挺过难关、留住岗位。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因地制宜制定有针对性的创业支持举措,更好吸引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坚持分类帮扶、综合施策,多渠道解决重点群体就业问题。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开展工业园区和双创产业园招聘服务,全方位拓展就业岗位,募集一批青年就业见习岗位,开发一批短期就业见习岗位和政策性岗位。加大农民工就业支持,多措并举帮助失业农民工实现再就业。强化对困难群体的就业帮扶,及时将符合条件人员纳入援助范围,开发一批公益性岗位和临时性专项岗位。
牵头单位:经济发展办
责任单位:组织办、社保所、各社区(村)
二是实施重点群体关爱行动。进一步健全防范返贫动态监测机制,按照“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要求,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加强定期检查和动态管理,针对发现的因灾因病因疫等苗头性问题,及时落实社会救助、医疗保障等帮扶措施。强化监测帮扶责任落实,分层分类及时纳入帮扶政策范围,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针对疫情期间暴露的问题和城乡治理短板,将孤寡老人、留守(独居)老人、留守(困境)儿童 、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全部纳入关心关爱范围,全面落实法定监护责任人和社区(村)网格员、帮扶责任人,建立邻里关爱、志愿者服务、政府购买服务机制,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保障到位。
牵头单位:乡村振兴工作站
责任单位:民政办、社保所、财政分局、各社区(村)
三是实施城乡环境改善行动。以城乡环境整治提质为重点,以净化城乡环境、序化城乡面貌、美化城乡空间、优化城乡基础设施为目标,促进城乡环境更加整洁、管理更加有序。全面开展人居环境专项整治改善行动,重点围绕“整治农户庭院、改善个人卫生”等突出问题,在推进在农村卫生厕所改造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村庄清洁行动等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的基础上,由村庄面上清洁向屋内庭院拓展。加强城区环卫保洁,确保公共场所无杂物、无垃圾、无车辆乱停乱放,彻底消除无物业小区、背街小巷环境卫生死角死面。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高群众文明卫生意识,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使优美的生活环境、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居民内在自觉要求。
牵头单位:农环办
责任单位:创建办、各社区(村)
四是实施公共服务提升行动。深入排查梳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集中力量解决民生领域短板弱项,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办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等民生实事,着力解决办事难、就业难、看病难、上学难、出行难、办证难等方面突出问题。着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配置水平,从教育、就业、医疗、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公共交通、公共安全、养老服务、政务服务等方面入手,统筹谋划城乡公共服务资源,加快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和网络,推动公共服务扩面提质增效,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持续推动新进展,让广大群众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可及性显著提高,着力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牵头单位:社会事务办
责任单位:政务服务大厅、民政办、社保所、住建所、二院、各社区(村)
五是实施营商环境优化行动。围绕“送理念、送政策、送项目、送要素,服务实体经济”,大力优化泗城营商环境,推行“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持续优化“四最”营商环境。强化队伍建设,改进工作作风,规范服务行为,优化窗口办事流程,提高窗口人员办事效率,推进政务公开,深化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完善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机制,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指导并督促企业做好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等工作,开展访“千企”行动,积极落实各项帮企扶企政策,大力培育规上企业,对接好企业上规入统奖补申报,推动临规企业尽快入库上规,全面摸排园区内厂房使用情况,对闲置厂房进行登记造册,联合相关部门清理一批淘汰企业,为后期合作企业入驻做好准备。
牵头单位:营商办
责任单位:经济发展办、统计站、工业园区办公室、政务服务大厅、社保所
六是实施信访矛盾化解行动。建立健全“党建+信访”工作机制,以“四最”改革为抓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实领导干部带头接访下访、包案化解、阅批群众来信制度。抓实初信初访,严格落实首接首办制度,做到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协调、第一时间答复,实行清单化、闭环式管理,争取把问题解决在初始状态。大力化解积案,综合运用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以及协商、调解、疏导等措施,下大力气破解一批“老大难”问题。推动重心下移,督促各级党员干部深入了解群众的所需所盼所忧,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依法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做到矛盾早发现、早解决、不上交,有效提升群众对信访工作的满意度,切实有效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坚持依法依规,依法处理违法信访行为,引导群众通过法定渠道解决利益诉求。
牵头单位:信访办
责任单位:司法所、财政分局、民政办、社保所、各社区(村)
三、有关要求
(一)强化统筹协调。按照党委统筹、政府负责、站所办社区(村)抓落实的要求,把六大行动作为落实“一改两为五做到”会议精神的重要内容,坚持从实际出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切实担负责任,细化具体措施,确保六大行动任务落到实处。党政班子成员要以上率下,发挥带头作用,深入分管部门、包保社区(村),真听意见,听真意见,把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找准查实,带头出实招办实事,督促工作落实。
(二)实行清单管理。各镇直站所办、社区(村)要按照近细远粗、分类实施的原则,制定重点民生项目清单,明确项目内容、服务对象、责任主体、完成时限,制定工作推进表,建立六大行动实施台账。要着眼解决民生问题机制建设,完善意见征求、项目征集、科学决策、群众参与、资金保障、考核评价等制度,建立健全民生问题闭环工作机制,推动为群众办实事常态化长效化。
(三)加强评价考核。建立完善群众评价机制,把群众满意不满意、有没有得实惠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关键,“两代表一委员”要发挥各自优势,及时反映社情民意,加大监督推进力度,真正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将六大行动实施成效作为各党组织班子和成员述职重要内容,作为社区(村)“五面红旗”评价的重要内容,作为站所办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确保六大行动项目质量和实际效果。
(四)强化宣传引导。广泛宣传六大行动各项政策,深入宣传六大行动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及时总结推广民生工作好经验好做法,以点带面推动解民忧破难题,努力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形成各级党组织聚焦聚力、广大党员积极行动、社会各界踊跃参与的良好局面。加强舆论引导,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引导全社会关心行动、支持行动、监督行动,推动各项民生实事落到实处。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